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2012-08-30 16:54沈梅玲
科学时代·下半月 2012年6期
关键词:双师双师型教师队伍

沈梅玲

[摘 要] 思想重视不够,教师来源单一,培训机制不健全是当前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的主要问题。制定“双师型”师资建设整体规划,实行切实可行的方法——校企合作,是解决“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捷径。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问题对策校企合作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院校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和项目教学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的需要,也是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

一、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高度不够

国家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及其前的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中,对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和实施方案。但在一些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对职业教育性质、地位、作用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认识还很模糊甚至茫然,表现在行动上主要是教学工作中没有很好体现基本素质、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主线,依然只注重理论讲授,追求系统性、完整性,方法上以单向灌输为主,这些已不能适应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定需要。

2.对“双师型”教师概念认识不统一

各地及各职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概念认识虽基本相同,但没有权威部门给予“双师型”教师明确的定义,对其任职资格缺乏具体、严密、细致的规定,没有形成可操作的、统一的评价标准。阻滞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些地方仍停留在规划与要求上。

3.师资来源的制约

我国职业院校大部分是“三改一补”转型而成。为适应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职业院校引进了大量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从我国职业教师的来源看,无论是“三改一补”转型的职业院校,还是大学毕业生、由于传统的“精英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没有动手实践过,有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

4.师资管理缺乏竞争机制

现行职业高专院校教师职务评聘制度套用的是“本科标准”,在职教师资上岗的必备条件中,“双师”素质未被列入其中,导致专业教师缺乏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积极性,这与职业高专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要求相悖。

5.缺乏合理培训机制

首先,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联系不紧密,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机制在大多数职业院校尚未形成,产教结合的模式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学校不能定期安排专业课教师到实习基地或者企业、行业参与生产实践和科技项目开发,也没有条件定期将从事专业理论教学的教师与从事实训指导的教师进行轮换,教师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少。

其次,继续教育专业不对口,培训途径不通畅,阻碍专业课教师获取技术等级证书。

其三,相关专业缺乏社会配套机构,无法取得技术等级证书。社会发展派生出了许多新的热门职业,如保险、汽车评估、物流管理、物业管理等。学校为适应市场需求,在没有师资的情况下,一方面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外聘代课教师,一方面积极培养在职教师。但社会不能同步配套该专业的知识标准、培训单位和资格认定考核部门,教师没有机会参加系统的专门学习和训练,不能获取此专业的资格证书。

其四,经费无保障。目前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对培养“双师型”教师设立专项经费。一些办学能力较弱的学校由于生存危机,经费紧缺无力顾及教师的继续教育、无力承担教师知识更新的任务、专业培训及资格考证问题。从而造成教师知识陈旧,思想僵化,教学方法保守,教学质量也就不高。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刻不容缓。就目前各地、各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发展现状比较,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着手:

1.健全机制

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总体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制度体系。

(1)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完善配套法律法规,科学管理。

(2)构建“双师型”教师认证体系。

设立“双师型”教师认证中心。应由教育厅牵头设立“双师型”教师认证中心,使“双师型”教师的认证具有权威性,从整体上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3)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体系

制定职业院校教师编制政策。教师编制问题直接影响着“双师型”教师配备,关系着师资数量是否与学校的规模发展相匹配,关系着“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宏观分析和决策。

拓宽“双师型”教师来源渠道,加强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制定符合职教特点或相对独立的“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系列。国家教育部和省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尽快采取措施,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制定独立的职称评审系列。

2.实行切实可行的方法

靠外出进修、到高校学习深造,不是解决“双师型”教师匮乏的好的方法,而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1)校企合作教育在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中的主要优势

校企合作教育是根据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教育在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中的主要优势是:通过合作,专业建设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专业向企业提供智力和人力的支持,在专业技术人才使用方面建立共享机制;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科研、营销、服务等活动,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增强了生产实践和科研能力,同时又能把生产实践紧密嵌入教学过程中;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工作安排及指导教师选派,也培养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

(2)校企合作教育中“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探讨

校企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为职业院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对“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目前“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主要采用有以下途径。

①教师脱产、半脱产到企业挂职顶岗,在合作企业担任实训指导教师。专业选派教师直接在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教师按企业员工制度管理,学校承担教师的工资,企业按考核等同企业员工发放岗位津贴和奖金。教师在岗余时间回学校参加教学及教研活动。

②教师以半脱产形式,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校企合作开展应用技术科研;一种是人员参与形式的科研。

③从企业委派的指导教师中有目的选拔符合兼职教师资格的在职人员为兼职教师,并加以培养,帮助其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

④支持专业教师在合作企业中兼职。专业教师可以在合作企业中任聘为技术员、技术管理部门经理,技术顾问等职,形式可以采用脱产或半脱产。

⑤鼓励教师在企业获得行业资格证书。

⑥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工作。

三、结束语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我校的实践, “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今后需进一步关注。如:专业师资紧缺,而专业教师脱产在企业中挂职锻炼,必会给专业教学造成一定的师资压力;专业教师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较差,在校企合作中适应性差;选择行业技术和管理领先的合作企业较困难;教师队伍动态管理较难等。

通过校企合作,专业教师进入合作企业担任企业岗位工作,专业教学聘请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实现专业和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互融,是解决职业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的一条捷径,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对于其他有效的途径,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双师双师型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