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因素对中国企业人才管理的影响研究

2012-08-30 05:37
中国商论 2012年5期
关键词:道德感资本道德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苗怡

1 研究概述

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一直以来都是管理学家和企业家关注的核心,人力资本也成为与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并列的重要资本构成要素。随着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模式的日渐成熟,特质化人才优势的开发更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经营与发展的走势。而心理资本理论的提出及研究也正是肇始于此。与传统人力资源理论着眼于知识、技能等能力要素不同,心理资本论以希望、乐观等心理状态对员工绩效、贡献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研究对象。由于心理资本内容广泛,对其构成要素的探讨也成为了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不同研究者对心理资本研究选取不同视角,因而他们所提出的心理资本构成要素和测量工具也存在较大差异。表1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心理资本结构理论进行了梳理:

表1 心理资本结构研究概览

通过上面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主要的心理资本构成要素可以归入积极心理状态(希望、乐观、开放、韧性),自我认同感(自信、自尊),以及自律意识(诚信、责任感)等三个范畴,其中“自律”型因素出现频率显著低于“积极心理状态”和“自我认同”这两种类型的要素。本文认为这一现象与西方管理学者所处的文化氛围有密切关联。作为自由经济土壤上成长起来的文明,西方文化肯定自我,强调个体感受,重视激励,因此研究模型中较少选取“自律”这类约束型行为影响因子进行实证研究。与此相对,中国文化中最鲜明的特征是“尚德”,重视伦理道德和自我约束,强调小我服从大我。虽然世界化的经济格局正在打破文化藩篱,但文化意识对内在心理状态和行为惯性的强大作用力仍然在企业管理实践的各个层面发生着影响。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中国企业心理资本的理论探讨,寻求契合中国企业文化特色的心理资本开发方式。

2 道德因素对中国企业心理资本构成的影响

基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本文认为自律意识对中国企业心理资本构成有着更大的研究价值。自律意识的具体维度包括诚信、责任感等,而在中国文化中,这些自我约束意识被赋予了更加强烈的道德因素。那么,道德因素与中国企业心理资本构成要素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呢?国外学者对于心理资本构成要素的研究持开放态度,并提出关键问题在于证明新增因素与绩效之间的正相关性。本文就以此标准为参照,对这种联系进行了求证。

在一个针对中小企业组织道德气氛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道德气氛指数的翻译、试测、项目分析和修订,构建了中小企业组织道德气氛模型,以及关于道德气氛与组织绩效的研究问卷,并选取84家企业、785名员工为样本。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组织道德气氛呈五因素结构(集体道德意识、关注他人、关注自我、集体到的动机、集体道德性格),组织绩效成三因素结构(一般满意感、道德满意感、总体绩效);组织道德气氛各维度对组织绩效的预测作用均显著;除自我关注外,各维度对组织绩效均为积极作用。因此,道德因素与绩效的直接正相关在该研究中得到了印证。

那么,道德因素是否还通过其他间接效应对心理资本发生着影响呢?Valentine和Barnett的研究证实,有道德守则的企业中,销售人员拥有更高的组织承诺;而Somers发现会计人员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国内学者在企业道德建设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研究中得到的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这种联系:注重道德建设的企业的员工具有更高的工作满意度,而员工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在该正向关系中发挥显著的中介效应。这一结果表明,道德观念的内化(即被感知)过程也将间接的作用于企业员工心理资本。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中国企业中,道德因素与心理资本之间存在直接及间接的正相关联。考虑到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这种联系尤其值得中国企业重视。按照Luthans对心理资本构成要素标准的界定,本文认为可以从道德因素中将最符合“状态与特质”属性的“道德感”因子提取出来,作为中国企业心理资本构成的独特要素进行研究与开发。而道德感作为一个上位概念,具体可以包括:忠诚、诚信、敬业、责任感和互助等维度。

3 基于道德感因素的企业人才心理资本开发

心理资本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管理实践,因此接下来将主要探讨道德感在中国企业人才心理资本开发中的价值及实践。为了加强研究的针对性,本文将以知识型员工为例。

知识型员工是指企业中掌握并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员工,主要从事创造、扩展和管理活动,职业范围上主要包括管理人员、研发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营销人员等。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围绕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经常会碰到以下几个问题:如何保证人员的稳定性?如何降低技术与商业机密的安全风险?如何提升其敬业度?通过对中国企业心理资本构成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提升道德感,从而提升心理资本的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首先,道德感的提升将有效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组织承诺是指员工与企业之间存在的,一种能够降低主动离职可能性的心理关系,具体表现为员工对组织的心理依附和为组织付出的努力。就本质而言,员工与企业之间通过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契约,也即意味着契约意思自治的达成。因此这种契约除了其形式意义,还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了某种心理契约,这种契约就是组织承诺。在目前的劳动合同法中,员工被赋予了充分的劳动合同解除权,企业则不能任意解除劳动合同,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缔约形式的对等性,却更强调了心理契约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心理契约的稳固性难以通过强制规则进行保障,而更多依赖于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以及履行承诺的自觉。显然,道德感强烈的员工更能够通过自律意识督促自己去履行承诺,哪怕这种义务不是法律义务而仅仅是道德义务。因为对道德感强烈的员工而言,不道德行为的成本甚至高过法律责任的成本。正是这种对心理契约的高度责任感,提升了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并保障了员工的稳定性。

在实践中,知识型员工掌握着能够提供创造力和生产力的知识与信息,因而往往成为众多企业争夺的宝贵资源,尤其是一些专业性较高的行业,人才的争夺更为激烈。虽然人才的流动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大的总体价值,但在人力资本的价值链条中,培养人才的企业往往比使用人才的企业承担着更大的社会成本,因此人才的恶性竞争很可能导致人力资源的“柠檬市场”,让很多企业失去培养人才的耐心和责任感。因此,赋予知识型员工更强的组织承诺意识,将有助于遏制这种结果的发生,而中国企业更应注重心理资本中道德感因素的开发。

其次,道德感的提升将强化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组织公民行为是指组织成员在没有得到正式报酬系统的明确认可的情况下,自愿做出的有助于提高组织效能的行为。激励理论认为员工的积极行为应当通过明确的激励措施给予肯定和强化,这就如同建立一个条件反射机制,当激励政策通过薪酬等方式明确公布后,员工能够以很强的目标驱动力去达成任务并争取获得激励。但在实践中,这种反射机制也可能导致另外一种结果:由于缺乏明确的激励措施,某项对组织而言意义重大的工作却没有员工愿意承担。究其原因正是员工的组织公民意识缺位。

公民意识的根本特征,在于对利益共同体的强烈责任感,以及对利他行为价值的高度认可,而只关注个人物质激励的员工是显然无法与之相匹配的。从需求层次而言,知识型员工更渴望得到认同与尊重,而这一心理诉求仅依靠物质满足显然是无法达成的。而道德感在精神层面能够给予员工更大的自我认同和心理满足,这也是道德感提升员工公民意识的内在动力。道德感的提升将打破单一物质激励下员工的定势思维,比较理想的状态应当是:员工不再将为组织付出的努力视为与物质激励相交换的砝码,而是一种履行组织公民义务的行为;员工所期望获得的也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激励,同时也关注通过组织公民行为获得的道德满足感。这种心理状态将有助于员工建立与企业价值一致的是非观念,自觉履行职业道德,保守技术秘密,而不是通过出卖商业机密的不道德行为从中获利;同时也将让员工主动思考改善方法,更加敬业的投入工作。

4 中国企业实践展望

在对中国企业心理资本构成中的道德感因素进行理论探讨之后,本文也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对企业实践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够通过企业内部与外部方法的结合,为企业心理资本开发提供参考。

第一,建立企业员工道德感指数的测量与评估体系。“德才兼备”一直是中国传统的人才评价标准,对于“才”的评估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直观、量化的考核手段来实现,但对于“德”的评价,很多中国企业仍然难以做到科学化和量化的评估。实际上,道德感的具体维度也可以借鉴心理学中的指标进行界定,并通过抽样测评对相关指标进行关联度筛选,最终确定符合行业、企业特点的测试量表。在此基础上,也可以通过模型的建立形成与岗位、职责相匹配的评估体系。通过这一测评工具,企业可以在招聘、晋升等环节实现更加科学的用人评估;而周期性的道德感指数监测还能为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状况提供直接数据,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第二,采用科学的组织道德氛围建设方法。员工的道德感指数除了与个人心理状态密切相关之外,还与组织道德氛围存在相互作用,而最终对企业整体心理资本发生主要影响的,往往是组织道德氛围。中国企业并非不重视组织道德氛围建设,而是往往缺乏科学的工具和方法。建议大型企业可以参考道德气氛指数的相关指标与量表,对整体道德建设情况进行评估与管理。此项工作最好能与针对个体道德感指数的测评结合进行,其评价结果将会更加全面。

第三,人才征信平台建设。实践中,毕业生违约、员工违反竞业限制义务、不履行服务承诺甚至商业间谍等现象层出不穷,归结原因,主要在于不诚信行为的违法成本很低甚至为零,企业也往往因此而选择放弃追究。作为借鉴,可以参考国内正在逐步完善的金融系统征信体系,建立人才征信平台:每个员工都将拥有属于个人的人才信用档案,企业可通过在征信系统中维护信息对员工信用记录进行维护,其他企业可以对此信息进行共享。此平台也可以和各大高校联网,对员工信用进行“过程跟踪”,学生如有在校期间的不诚信行为,也将记录在档。当然,征信平台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个人隐私、企业权限,信息审核以及查询方式等技术问题,但相信可以对提升道德感指数发挥一定积极作用。

[1] 王雁飞,朱瑜.心理资本理论与相关研究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5).

[2] Amaud A, Ambrose M, & Schminke M. A psychological process model of ethical work climate.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New Orleans, 2004.

[3] 赵立.基于人-组织道德匹配的中小企业经营者道德影响力研究[J].浙江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2010(6).

[4] 刘刚,李峰.企业道德建设对员工满意度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3).

猜你喜欢
道德感资本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公德自在人心
资本策局变
外媒:研究证明狗和猴子跟人类一样有“道德感”!
第一资本观
正义的别样寻求:古代“母杀子”叙事中的悲情与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