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荣,曾牡云,吴 波,张 燕(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49)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病,我国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40%~60%,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死亡最重要的因素[1]。肾脏损害是老年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早期诊断高血压病的肾损害,对制订防治措施、延缓病情进展意义重大。血尿酸(SUA)浓度受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影响,其比血肌酐和血尿素检测在反映早期肾小球功能损伤上敏感[2];而尿微量白蛋白(Uria microalbumins,UMA)是目前公认的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之一。为此,本研究分别应用厄贝纱坦与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旨在观察其各自对患者SUA、UMA的影响。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5月内科门诊、住院老年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HUA)及UMA患者90例。诊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规定的原发性高血压1~2级的诊断标准[3],且SUA>428μmol·L-1,UMA:30~300 mg·24h-1,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和有严重的肝脏疾病、糖尿病、原发性肾脏病及其他继发性肾病、尿路感染、心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及脑卒中、恶性肿瘤以及对治疗药物不耐受或过敏患者等。经知情同意后自愿参加本研究。均停用2周抗高血压药物和其他影响血压的药物,观察期间2组均不得使用利尿剂和其他影响肝、肾功能的药物。将入选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65~79岁,平均(69.7±7.8)岁,病程5~12年,平均(8.5±2.6)年;B组48例,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63~78岁,平均(68.7±6.6)岁,病程5~10年,平均(8.9±3.2)年。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A组患者晨服厄贝沙坦片(珠海润都制药有限公司)150mg,qd;B组晨服氨氯地平片(江苏亚邦制药有限公司品)5mg,qd。2周治疗后,降压效果不佳者均各自增加1倍剂量的药物。2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
观察用药前和用药后2、4、8、12周患者的血压、SUA、24h-UMA的变化;其中,测量指标前3d,禁止高嘌呤、高脂饮食,禁烟酒,避免剧烈运动。于早晨空腹采血,采用全自动化分析仪测定SUA;UMA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留24h尿液混匀后,留5mL测尿蛋白的含量,并计算24h-UMA。同时记录2组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2组患者服药2、4、8、12周后大多数患者血压有明显下降,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2 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mmHg,±s)Tab 1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between 2group(smmHg,±s)
表12 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mmHg,±s)Tab 1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between 2group(smmHg,±s)
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 B组比较:#P>0.05;1mmHg=133.32Pavs.before treatment:*P<0.01;vs.B group:#P>0.05;1mmHg=133.32Pa
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组别A组B组A组B组0周168.8±9.6166.5±10.6103.2±4.5102.7±5.32周149.3±9.5*#145.3±9.3*90.3±5.6*#89.7±7.9*4周126.8±12.0*#128.1±10.4*85.2±6.2*#85.8±5.6*8周130.5±9.7*#12.8±9.4*83.3±7.6*#83.9±6.8*12周126.2±9.9*#127.9±9.4*80.9±3.5*#80.6±2.8*
A组治疗2周后SUA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4周后SUA水平趋于平稳;B组治疗前、后SUA水平无明显下降(P>0.05)。另外,与治疗前比较,A组治疗2周后24h-UMA开始有明显下降(P<0.05);B组无明显改变(P>0.05),详见表2。
表22 组治疗前后SUA及24h-UMA比较(±s)Tab 2 Comparison of SUA and 24h-UMA levels between 2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22 组治疗前后SUA及24h-UMA比较(±s)Tab 2 Comparison of SUA and 24h-UMA levels between 2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B组比较:#P<0.01vs.before treatment:*P<0.05;vs.group B:#P<0.01
指标SUA/μmol·L-1 24h-UMA/mg组别A组B组A组B组治疗前483.2±66.2476.7±63.4160.1±40.5158.6±47.6治疗后2周335.2±56.7*#439.2±78.3140.2±38.5*#150.5±39.4治疗后4周356.2±70.1*#430.8±99.8123.0±30.1*#146.1±34.3治疗后8周348.3±37.1*#450.8±78.7122.3±31.6*#141.8±29.7治疗后12周379.6±90.3*#452.7±83.9119.0±27.1*#141.2±33.8
观察期间,A组出现头晕1例;B组出现面色潮红2例。2组症状均轻微,未停药,1周后症状消失。
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是老年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原因是肾动脉硬化和肾微血管病变引起的肾小球硬化,临床早期出现UMA;而老年高血压由于肾小管缺血、排泌尿酸障碍,可伴有HUA,而HUA反过来又会加重老年高血压的肾脏损害。HUA和UMA是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高血压患者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和延缓肾功能损害是防治高血压肾病的关键[4]。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仅控制血压过高是不够的,还必须控制其并发的HUA、UMA等危险因素,才能减轻高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药物的降压效果及肾脏保护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在受体水平上特异性阻滞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AT1的结合,几乎能完全阻断Ang对血管和组织的有害作用,同时通过刺激AT2受体表现出血管扩张、对抗增生等作用而取得更好的降压效果。厄贝沙坦是一种新型非肽类AngⅡ受体拮抗药,能阻滞所有由AT1受体介导的AngⅡ的作用[5],通过扩张出、入球动脉和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内高滤过压,减慢肾小球硬化,从而促进血尿酸排泄,降低尿微量蛋白排泄,延缓高血压患者的肾脏损害。
本研究证实,厄贝沙坦在降血压方面的疗效与氨氯地平相似,但在降低SUA和UMA方面,厄贝沙坦有其独特的作用,该药在2周后能明显促进尿酸的排泄,降低SUA水平,随后SUA水平降至正常并趋于稳定。另外,厄贝沙坦在减轻24h-UMA方面也明显优于氨氯地平,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能平稳控制血压,降低SUA水平,减轻UMA排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1] 孙宁玲.高血压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
[2] 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5.
[3]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4] 梁 凌,覃永生.高血压病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与治疗进展[J].疑难病杂志,2003,2(2):119.
[5] 董文文.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82例疗效观察[J].内科,2007,2(6):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