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润, 王金辉, 黄伟坚, 黄海杰, 梁李宏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儋州 571737)
海南腰果云翅斑螟发生为害特点
张中润, 王金辉, 黄伟坚, 黄海杰, 梁李宏*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儋州 571737)
选择5年生腰果园,对腰果不同坐果期腰果云翅斑螟幼虫发生为害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腰果果梨的被害率显著高于坚果被害率。不同部位的侵入率从高到低为果梨端部(果端)>果梨基部(果基)>坚果基部(坚基)>坚果中部(坚中)>果梨中部(果中)>果柄>坚果端部(坚端),果端侵入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不同方位腰果果实被害率及果虫量差异均不显著。田间不同龄期腰果云翅斑螟幼虫比率由高到低为3龄>4龄>5龄>2龄>1龄,3龄幼虫比率显著高于其他龄期。单果虫口数在1~6头范围内时彼此之间差异显著,最高单果虫口数12头,单果虫口数越多,比率越低。在田间应根据其为害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防治。
腰果云翅斑螟; 腰果; 为害特点; 被害率; 侵入率
腰果云翅斑螟(Nephopteryxsp.)是腰果重要害虫,其幼虫可蛀食正在发育或已成熟的腰果果梨,也可蛀害幼嫩坚果[1]。我国海南种植的腰果普遍受此虫为害,高峰期时可造成60%腰果被害,一些腰果园受害后大幅减产[2-4]。
在海南,腰果坐果初期即有腰果云翅斑螟幼虫发生为害,直至坐果结束[4-5]。腰果坐果期持续6个月左右,不同年份或地区由于气候差异而不同。了解腰果云翅斑螟的发生为害特点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是有效防治该虫的重要基础环节,罗永明等和潘贤丽等曾对腰果云翅斑螟的为害特点进行初步研究,但主要是描述性的,且迄今还未见对不同坐果期为害情况的研究报道[3-4]。因此,作者研究了腰果云翅斑螟幼虫在腰果不同坐果期的发生为害特点,以期为该虫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在海南省乐东县利国镇腰果研究中心2003年定植的6.7hm2腰果园进行,地理位置为108°52′E,18°31′N。调查期间腰果园不施用任何农药,以此观察腰果云翅斑螟的田间自然发生情况。
调查时间为2008年2月1日(初果期)、3月1日(初果期)、4月1日(初果期,但挂果少,未能取得有效调查数据)、5月1日(中果期)、5月15日(盛果期)和6月1日(末果期)。每次调查随机取30株腰果树,每株腰果树调查东、南、西、北4个方位的腰果被害情况,记录每个方位的挂果数及被害果数。将被害果进行解剖,调查每个被害果实腰果云翅斑螟幼虫数量,并取出每条幼虫测量其头壳宽度及体长,参照罗永明和金启安法判定其龄期[3]。同时记录被害果实的被害部位(果梨或坚果)及侵入部位[果柄、果梨基部(果基)、果梨中部(果中)、果梨端部(果端)、坚果基部(坚基)、坚果中部(坚中)或坚果端部(坚端)]。
百分数值均经反正弦变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Duncan法,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均采用SPSS 16.0进行处理。
腰果果实由果梨和着生在果梨上的坚果组成,调查发现,腰果云翅斑螟幼虫更喜为害果梨,果梨的总体被害率(34.29%)显著高于坚果总体被害率(10.15%)(F=6.92,p=0.030 1)。不同调查时间果梨被害率均高于坚果被害率(图1),在2月1日、3月1日和5月1日,果梨和坚果被害率均为上升趋势,5月15日腰果盛果期,由于总体腰果果实数量剧增,果梨和坚果的被害率均急剧下降。6月1日末果期,此时腰果果梨和坚果大部分进入成熟期,成熟果梨更为丰富的营养吸引更多腰果云翅斑螟幼虫为害,所以果梨的被害率达到最高值。成熟坚果的外壳变硬,阻碍了腰果云翅斑螟幼虫的为害,所以虽然此时腰果果实被害率为5次调查中最高(69.93%),但坚果被害率保持在较低水平(4.66%)。
图1 腰果果实不同部位被害率变化
腰果云翅斑螟幼虫可以从腰果果实的各个部位侵入,不同部位的侵入率从高到低为果端>果基>坚基>坚中>果中>果柄>坚端。腰果云翅斑螟幼虫主要从果端(72.00%)、果基(18.40%)、坚基(16.96%)和坚中(9.01%)侵入为害,果端的侵入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从果中(4.70%)、果柄(2.29%)和坚端(0.30%)侵入为害所占的比率很低(F=12.32,p<0.000 1)。在腰果果端和坚基的结合部,由于腰果果梨比坚果柔软多汁,易于钻蛀,更可为其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丰富营养,所以绝大部分幼虫选择从果端侵入而不是坚基。果基的侵入率与坚基相似,显著高于果中、果柄和坚端。坚中和果中相比,腰果云翅斑螟幼虫更喜从坚中侵入,因为坚果中部有个凹入点,有利于腰果云翅斑螟雌成虫产卵和幼虫停留为害。而果梨中部相对光滑,不利于腰果云翅斑螟雌成虫产卵,大多数从果中侵入为害的幼虫应为孵化后选择为害,但腰果云翅斑螟幼虫从坚中、果中、果柄和坚端侵入的比率差异不显著。从果端和坚基侵入率在不同的调查时间变化较大,果端侵入率从初果期至末果期呈上升趋势,坚基则呈下降趋势,而从果柄、果基、果中、坚中和坚端侵入率的变化则相对较小(图2)。
由于腰果可被多头腰果云翅斑螟幼虫为害,一个腰果果实可能存在多个侵入部位。调查发现,同一个腰果果实中最多有3个侵入部位,尚未发现多于3个侵入部位的被害果实存在。不同侵入部位数量差异显著(F=105.43,p<0.000 1),腰果云翅斑螟幼虫主要集中在一个部位侵入腰果果实(79.69%),显著高于其他侵入部位,有2个侵入部位(17.61%)的被害果实数量亦显著高于3个侵入部位(2.70%)。1个侵入部位的被害果实比率随着调查时间从早到晚呈上升趋势,而2个和3个侵入部位的被害果实比率则呈下降趋势(图3)。在2个和3个侵入部位的被害果实中,果端和果基同时被侵入的被害果实所占比率为42.48%,进一步说明这两个部位是腰果云翅斑螟成虫产卵的主要选择点。
不同方位的腰果云翅斑螟幼虫对腰果果实的为害率不同,东面腰果果实的被害率最高(34.75%),其次为南面(31.81%)和西面(30.91%),北面果实被害率最低(28.67%),但各个方位的果实被害率差异不显著(F=0.09,p=0.964 0),说明光照对腰果云翅斑螟幼虫为害选择性影响不大。不同方位的果实被害率变化相似(图4),在2月1日、3月1日、5月1日和5月15日调查中4个方位的果实被害率差异均不大,在6月1日末果期4个方位的果实被害率均急剧上升。
图4 不同方位腰果果实被害率变化
调查发现,东面果虫量最高,南、西和北面果虫量相似,但4个方位果虫量差异不显著(F=0.19,p=0.903 3),说明光照对腰果云翅斑螟成虫单果产卵数量选择性影响也不大。分析不同方位云翅斑螟幼虫果虫量变化发现(图5),除了3月1日东面(0.87头/果)与南(0.38头/果)、西(0.31头/果)和北面(0.22头/果)的果虫量有较大差异外,其他调查时间不同方位果虫量变化相似。前4次调查(2月1日、3月1日、5月1日和5月15日)不同方位的果虫量基本相似,6月1日不同方位的果虫量均急剧上升。
图5 不同方位单果果虫量变化
调查发现,不同龄期腰果云翅斑螟幼虫总体比率由高到低为3龄>4龄>5龄>2龄>1龄。3龄幼虫所占比率(40.60%)显著高于其他龄期,4龄和5龄幼虫所占比率相似(24.60%和21.39%),均显著高于2龄(11.47%)和1龄(1.94%)幼虫,1龄幼虫所占比率显著低于其他龄期(F=67.37,p<0.000 1)。分析不同调查时间腰果云翅斑螟幼虫龄期比率发现(图6),从初果期至末果期,1龄、2龄和3龄幼虫所占比率基本呈下降趋势,4龄和5龄幼虫所占比率则基本呈上升趋势。在6月1日末果期,腰果云翅斑螟幼虫1龄、2龄和3龄所占比率均降至最低,4龄和5龄所占比率均达到最高值。
图6 不同龄期腰果云翅斑螟幼虫比率变化
调查每个受害果实腰果云翅斑螟幼虫数量发现,单果虫口数在1~6头范围内时,各自所占比率彼此之间有显著差异,单果虫口数在8~12头范围内时,各比率之间差异不显著(F=192.44,p<0.000 1)(图7)。单个受害果实腰果云翅斑螟幼虫大多数为1头(55.81%),单果虫口数在1~6头范围内时幼虫数量越多,受害果实所占比率越低,说明腰果云翅斑螟雌成虫大多数为一果产一卵,少数情况下一果产多卵,也可能是多头腰果云翅斑螟雌成虫在同一果实上产卵。单果虫口数大于6头的受害果实所占比率均很低,总计仅为1.31%。本次调查发现,单个受害果实内幼虫数量最高可达12头。不同单果虫口数被害果实比率在不同调查时间变化不大(图8),5月15日腰果盛果期,腰果果实数量最多,单果虫口数为1的被害果实比率亦最高(63.27%)。
分析单果虫口数为1的被害果实数量(y)与腰果果实数量(x)的相关性,在显著性水平a=0.05下,建立方程为:y=0.15x+17.54(R=0.91,F=14.31,p=0.03),单果虫口数为1的被害果实数量和果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食物资源越丰富,腰果云翅斑螟雌成虫越倾向于一果产一卵。
腰果云翅斑螟是海南腰果种植区直接为害腰果果实最重要的害虫,是导致腰果减产的重要因素。腰果云翅斑螟幼虫喜从腰果果梨端部和坚果基部的结合处侵入为害,在此结合处,有72.00%的云翅斑螟幼虫选择为害果梨,16.96%的幼虫选择为害坚果。所以,和坚果相比,腰果云翅斑螟幼虫更嗜食果梨。由于坚果是由果梨输送养分发育成熟,被蛀害的果梨难以继续提供充足的养分,从而导致坚果败育。田间亦见一些接近成熟的腰果果梨虽被蛀害,但仍能继续为坚果提供营养使其发育成熟,对其经济价值影响较小[4]。
腰果云翅斑螟幼虫主要为害幼嫩时期的坚果,幼虫钻蛀坚果后,一般直接向内钻蛀,取食坚果壳内尚未发育完全的腰果仁。成熟的坚果由于果壳硬化,幼虫难以钻蛀为害。田间亦见一些果壳硬化前被蛀害的坚果,虽然果梨持续供应营养使果壳成熟硬化,但果壳内腰果仁已被蛀食一空,丧失经济价值[4]。
腰果果实可被多头腰果云翅斑螟幼虫同时蛀害[3,4-6],本研究发现单个受害 果实内 的腰果 云翅斑螟幼虫大多数为1头,而且田间果实数量越多,单果虫口数为1的被害果实比率也最高,说明腰果云翅斑螟雌成虫可依据食物量多少选择性产卵,避免幼虫之间出现营养竞争。
虽然腰果云翅斑螟幼虫孵化后可能会转部位为害,但成虫为了给后代提供更好的生长发育条件,一般会选择幼虫最喜欢侵入为害的部位产卵。罗永明和金启安发现腰果云翅斑螟卵多分布在果端和坚基交界处(58.9%)和果柄上(20.5%)[3],而本研究发现腰果云翅斑螟幼虫主要从果端、坚基和果基侵入,亦可说明腰果云翅斑螟卵主要分布在这些部位或附近,与罗永明等研究结果相似。因此,在田间药剂防治腰果云翅斑螟为害时,应在果实发育初期重点对这些侵入部位进行处理。
[1]梁李宏,张中润.腰果病虫害[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98-100.
[2]Abraham E V.Pests of cashew (AnacardiumoccidentaleL.)in south India[J].Ind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1958,28(4):531-544.
[3]罗永明,金启安.腰果云翅斑螟的初步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1986,7(2):99-105.
[4]潘贤丽,邢福易.腰果蛀果斑螟的发生与防治[J].热带作物学报,1987,8(1):109-116.
[5]Haribabu R S,Rath S,Rajput C B S.Insect pests of cashew in India and their control[J].Pesticides,1983,17(4):8-16.
[6]黄圣明,余小川,潘贤丽.腰果蛀螟的田间分布型与防治对策[J].热带作物研究,1987(1):48-53.
Occurrence and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e and nut borerNephopteryxsp.in Hainan
Zhang Zhongrun, Wang Jinhui, Huang Weijian, Huang Haijie, Liang Lihong
(TropicalCropsGeneticResources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TropicalAgriculturalSciences,KeyLaboratory ofTropicalCropsGermplasmResourcesUtilization,MinistryofAgriculture,Danzhou571737,China)
The occurrence and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Nephopteryxsp.were studied in5-year-old cashew plantation under field natural condit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amage rate of cashew appl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ashew nut.The invasive rate of different positions from high to low could be ranked as followed:apple end,apple basal,nut basal,nut middle,apple middle,fruit stalk and nut end.MostNephopteryxsp.larvae invaded from the apple end parts,and the invasive rate of this par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parts.The fruit damage rate and larval number per fruit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both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The rates of different instars ofNephopteryxsp.larvae from high to low could be ranked as followed:3rd instar,4th instar,5th instar,2nd instar and 1st instar,and the rate of 3rd insta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instars.The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whenNephopteryxsp.larval numbers per fruit were between 1-6;the highest larval number per fruit is 12;the fruits with more larvae had lower rate.Pertinent control measures should be applied in the cashew plantations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and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Nephopteryxsp.
Nephopteryxsp.; cashew; damage characteristic; damage rate; invasive rate
S 436.64
A
10.3969/j.issn.0529-1542.2012.05.034
2011-11-29
2011-12-18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048);科技部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莫桑比克腰果病虫害防治技术示范”和“莫桑比克腰果抗病种质筛选及高产栽培技术示范”);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PZS069)
* 通信作者E-mail:lianglh62@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