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新玲
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管理固定资产的关键在于控制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使固定资产更好地为发展事业和完成行政工作服务。
事业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部分属于非生产性投资。同时,由于事业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一般不提取折旧,因此,更应该加强控制,注重使用效果,加强核算管理,以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为此,必须认真贯彻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一是强化基本建设计划审批制度,实行政府采购办法。二是建立“修购基金”制度,逐步把固定资产的简单再生产控制在修购基金许可的范围内。三是使固定资产的购建、维修、租赁、保管、检查、清理和核算等各个环节有章可循。四是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事事有入管,责任清楚,奖罚分明,使管理固定资产成为每个事业行政单位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五是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制度,保证有账可查,账账相符。
事业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加,包括基本建设完工交付使用、外购、自制、有偿或无偿调入、接受捐赠等。建造房屋等建筑物及购建属于基本建设范畴的设备,必须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立项、报批、建设,不得乱上计划外的基建项目;外购的固定资产应在批准的购置计划内办理,属于专项控制的商品,必须履行报批手续;自制的固定资产,要编造自制计划,经审查批准后执行,并严格控制工料费的开支,发出的材料和预付的费用,应先作暂付款项,完工交付使用时,转列支出;有偿或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应根据上级单位批准的“调拨单”办理;外部单位或个入捐赠的固定资产,应按规定及时计价入账,不能作为账外财产。事业行政单位所有增加的固定资产,都必须经过有关部门验收后,方可交付使用或入库。固定资产的核算,一般采用“加记法”。即在原有应记的有关分录外,再加记“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
“固定资产”是资产类科目,固定资产增加时记借方,减少时记贷方,借方余额反映固定资产的累计数;“固定基金”是净资产类科目,固定基金增加时记贷方,减少时记借方,贷方余额反映固定基金的累计数。如事业单位用经费拨款、专项资金拨款或自有资金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事业支出”、“专项资金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如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
固定资产的减少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投资转出和报废等。会计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少,应认真进行审查,不符合规定的,应拒绝办理。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应及时调出或变价出售,收到的价款,作为单位的修购基金入账;固定资产由于损坏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使用或不值得继续使用时,要及时办理报废报批手续,转入清理。固定资产报废发生的清理费用及回收的残值,列入修购基金。
事业单位出售固定资产时,按实际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行政单位因未设“专用基金”科目,可贷记“其他收入”),同时按固定资产原价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无偿调出时,仅按账面原值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即可。减少固定资产的原始凭证,一般有“固定资产报废单”、“固定资产调拨单”及相应的批准文件的复印件等。
为了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事业行政单位对固定资产应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年终应全面盘点一次。财产清查后,如果出现盘盈、盘亏,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重置价补记入账,即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对于盘亏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按法定程序经审核批准后销账,即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属于过失的责任事故造成的,应当给予过失入必要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属于违法行为造成的,应当依法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加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应建立专门机构或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验收、领发、保管、调拨、登记、检查和维修等工作。各单位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必须按照批准的计划、预算办理。编制固定资产采购计划时,必须切实根据事业和行政任务的需要,充分利用原有设备,防止盲目采购,造成积压和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