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晨旭?李永刚?王再峰
摘要:在内蒙古电力公司安全管理改革的大背景下,巴彦淖尔电业局在基层供电局推行“城乡一体化管理运作模式”,即将分散的农电安全管理统一与城市安全管理集中在一个平台上管理。重新建立安全管理织组体系,通过创新安全管理,推动了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该模式在基层供电企业中的推广和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作者简介:赵晨旭(1975-),男,内蒙古五原人,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巴彦淖尔电业局巴彦供电分局,工程师;李永刚(1978-),男,内蒙古磴口人,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巴彦淖尔电业局巴彦供电分局,工程师。(内蒙古?临河?015000)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103-02
2011年3月初,按照内蒙古电力集团公司的要求,为了进一步规范直供局农电生产管理流程,提高直供局农电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巴彦淖尔电业局直供局农电安全生产正式纳入生产系统管理,主要业务涉及农电线路的运行检修、调度抢修、工程管理、带电作业等工作。巴彦供电分局作为巴彦淖尔电业局四个直供局之一,管辖着8条农电线路,农村变压器341台,10kV供电线路长达228kM。分局面临人员少、车辆缺、工作量大等多方压力,按照市局要求,在最短时间内重新建立了组织机构、编制内部管理办法和应急抢修预案,运行过程中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加强作业现安全管理,通过一年的运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城乡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
一、“城乡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的运作
“城乡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就是按照上级文件要求,直供局农电安全生产正式纳入生产系统管理,把城市与农村、经济开发区与城乡结合部的安全生产管理作为一个整体,统一人员、车辆、工器具的管理,通过机构和人员的调整,成立电力急修中心,建立24小时值班制,配置急修车辆和专用工器具。急修中心统一管理分局配网急修、检修、运行、带电作业业务(包括分局所有农电线路、公专变)。改变过去长期形成的生产管理生产、农电管理农电的模式,实现生产、农电合并于一个安全管理平台下管理的模式。让整个直供局的安全生产实现可控、在控的统一管理,彻底消灭了安全管理中的“真空地带”。
二、安全管理织组体系的建立
分局按照文件要求,重新建设和完善应急抢修体系,确定了“建网络、盯现场、全过程监理”安全管理方案。
1.建网络
分局新建立了三级安全网络,即“分局流动监督组、现场内部监理组、施工作业专职安全员”。三级安全网按照分组交叉监督的方式,进行安全管理。
(1)流动监督组。流动监督组主要是由领导班子成员组成,严格按照《领导干部到岗到位》管理办法执行。凡是分局的施工现场作业(包括检修工作、施工作业、抢修作业等),监督组成员都要到达作业现场,根据现场的不同情况,抓前期准备工作、抓“两票、三措”的落实、抓安全工器具检查、抓现场作业人员精神状态的表现等等。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巡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对发现的违章及时进行通报处理,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2)内部安全监理组。分局在内部建立了安全监理制度,成立了内部安全监组。在现场作业中,除监理公司派驻的现场监理,分局在这个基础上又派专人进行二次安全、质量、进度的监理,并建立相应的保障机构,明确内部安全监理的工作范围和岗位职责。聘请有专业背景的退休老同志,全程跟踪作业现场,既把安全关,又把质量关。在施工作业的准备、实施、验收阶段,对于整个工程的现场安全、材料质量、安装工艺做到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同时可以随时发现和纠正现场的违章作业和工程质量问题。内部监理直接受命于分局局长,不受现场其它人员的干扰。这样不仅增加了现场的安全监督力量,而且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3)现场施工作业专职安全员。分局在每一个作业现场派一名专职安全员。重点做好施工人员进场前的安全教育工作、监督每天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的开展,全过程监督施工作业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对违章现场及时制止,及时向上级反馈施工过程中需要协调的安全方面的问题。
2.盯现场
结合分局实际情况,盯安全现场作业。单位领导、分管领导、安监员、工作负责人、现场监理员按作业类型分别重点盯岗作业,实现“班班作业有人盯、处处作业跟领导”。在不同时期(春秋查、节假日等)、不同环境(风、雨、雾、雷和沙尘暴天气)、不同任务(城农网、大修、技改和急修)的作业中,针对交叉跨越、防滑、防冻及疲劳作业等不同方面分别列出现场安全关键点和重点展开工作,从开始到工作结束,全过程盯防,确保百分之百的现场安全作业。
3.全过程监督检查
从每一个作业现场开始,由分局各个监督小组分别对现场的安全作业进行定时、定点的全过程监督检查,确保把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到安全管理过程中,把安全思路和理念全部融入到安全生产中,周而复始,坚持不断。每个作业现场都要有工作负责人和专职安全安全员。确保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把百分之百的时间都用在抓安全、管安全、保安全上,杜绝时间的空档。
三、创新管理推动安全发展
分局运作“城乡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以来,为践行全过程安全管理,采取了多项新举措,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控制安全风险,有效保证了分局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稳步推进。
1.“六个一”全过程安全管理
分局在实施检修、大修、技改以及城农网改造工程作业中,运用“一图、一表、一卡、一清、一查、一评”六项管控措施,全过程把控现场安全技术交底、现场分级监督检查的落实情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一图”是指安全教育警示图,包括现场危险点示意图片和同类型作业的违章图片,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图片教育形式,使工作班组成员进一步掌握施工作业的危险点及防范措施;“一表”是指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技术措施表,工作负责人在开工前综合分析当日施工危险点,并通过站班会的形式交底安全措施;“一卡”即是现场作业流程卡,工作现场每人均持有一张标准化作业流程卡,每个工作人员都严格按照流程卡的指导进行工作,纠正并提醒作业人员按“规矩”实施;“一清”是指进入工作现场前,工作负责人对作业人员和需要携带的安全工器具、材料设备进行清点检查,通过“清点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和问题,确保进入工作现场的人和设备都处于“最佳”状态;“一查”是指工程管理、安全监督、监理人员落实施工作业前的现场许可审查及全过程的监督检查;“一评”即是每月度组织对工作负责人进行一次综合评价,达不到合格分数线的,下一月度将取消其工作负责人的资格。
2.“一对一”、“一对多”的现场作业安全盯防策略
分局制定“一对一”现场作业安全盯防制度,形成“四级”安全作业盯防体系。分管领导盯专职安全员,专职安全员盯现场工作负责人,班组安全员和现场监理盯施工班组成员,班组成员两两结对子进行伙伴安全盯防。遇到安全隐患危险点和不规范作业,互相提醒,互相监督,互盯互防。对违章行为则直接进行处罚和考核。互盯过程不仅局限于工程现场作业是否安全,而且还要盯到每组工作地线是否全部收回,每个成员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是否都安全完成工作。对于一些城农网改造等大型复杂的检修、作业现场,分局还安排两级安全员配合远程3G现场作业监控仪共同形成“多对一”盯作业现场,有效提高了现场安全监控和监护水平,实现对现场安全的全方位监控与记录。通过盯防制度的落实,分局在每月安全分析例会中,以放幻灯片形式播放,组织现场作业人员观看、分析,从中查找不安全因素,制定整改措施。通过互盯互防的措施,不仅提高作业人员自我护安全意识,同时也对作业伙伴进行有效的保护。
3.手指口述、现场图文分析法的应用
“手指口述、现场图文作业分析法”是分局生产技术人员自创的一种新型工作方法,方法是通过生产技术人员多年配电运行检修工作经验结合计算机绘图技术总结而形成的。生产技术人员先到现场制定初次停电作业检修方案,并拍回工作地点:10kV开闭站、线路、杆塔、变压器(箱式变)、柱上开关等现场图片。然后对从现场拍回的图片进行模拟分析现场工作状况和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讨论现场停电作业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并制定相应具体的安全措施,通过计算机软件在每张作业现场的图片上标注具体停电作业内容和所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例如在图上标出安装柱上开关的具体位置,更换电杆、导线、避雷器、针瓶的具体位置以及装挂接地线的杆塔和大小号侧的具体位置,旁边配有相关安装作业的具体文字说明和安全提醒,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停电检修作业现场图文方案。这套方案将全面应用于整个检修作业工作中的始终,从而确保整个停电作业安全万无一失。
通过使用“现场作业图文分析法”,可以在图片上模拟挂装接地线、划定工作范围、制定可行作业方案,在最短时间里准确作业,确保停电作业安全可靠。
4.未雨绸缪的预警短信
分局构建了短信预警平台。安排专人编写预警短信,关注停电作业和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停电信息和可能到来的恶劣天气(大风、大雨、沙尘暴、雷电等)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等信息。通过分局安全短信平台,通知到分局生产一线人员和所辖用户。生产人员根据收到的信息,第一时间编制事故处理预想方案,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提前安排人员、车辆和备品备件,便于在事故发生时,能快速、高效处理事故,恢复送电。用户收到信息后,可以合理有序安排生产、生活用电,也可以提前采取有效的保电措施,做好自备源使用等补救措施。避免了恶劣天气给运行的线路、设备带来的不必要损害和瞬间断电给广大用户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每条安全短信,尽管篇幅短小,但内容主题突出、预警作用明显。
四、结束语
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就是要在统一平台的基础上,加强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分局一年多的实践与应用,多方面、多举措的安全管理,大大提高了现场安全管理的可靠性,为实现巴彦淖尔供电分局“全年安全无事故”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谈文华,万载扬.实用电气安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12-13.
[2]陈家斌.电力生产安全技术及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121-122.
[3]栗继祖.安全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4-36.
[4]隋鹏程,陈宝智,隋旭.安全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8-79.
(责任编辑: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