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洁
有专家认为,当前课程改革面临着三大瓶颈问题:高考制度滞后、教育立法滞后、教师研究滞后。对宜昌市第十六中学而言,学校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是“教师研究滞后”。“教师即课程”,帮助教师转换角色、找准课堂教学本质是学校发展的关键。
建立管理制度和重视常态管理。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凝聚人心,堵住教师担心课改、害怕课改、拒绝课改的后路。2009年初,学校发布《“自主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对高效课堂的学案编制、课堂模式、小组建设等作出明确规定,把教师的绩效与高效课堂改革试验紧密挂钩。科学的管理流程是常态管理的有力保障。一是建立管理流程。实验领导小组实施全面监控;教导处制订小组分配、小组规范、小组评价、小组文化的基本原则,组织教师培训;年级组制订阶段性评价细则,组织组长培训和优秀小组的考核表彰,及时向教导处反馈情况;班主任和班级大组长对小组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向年级组、教导处提交阶段性反馈意见;各学科教师按照基本规范实施课堂教学,对小组做出评价,向备课组、教导处提交阶段性反馈意见。二是落实管理效果。实验领导小组每周检查各教研组校本教研情况,参与每周教研组对研究课的观课、议课;教导处按“方案”规定检查管理流程各环节,记录检查数据,每周在学校QQ工作群通报情况。高效课堂建设的有效管理,不仅让做得好的教师信心更足,也让存在问题的教师明白差距,并找到学习对象和改进方法。
构筑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体系。用学习提高认识。引导教师了解教育主管部门变“知识为主评价学生”为“能力为本评价学生”的政策,找准学生“学习兴趣淡化、表达交流能力弱化、合作统筹能力虚化”的症结,重视教师外出学习,建立先进经验与本校实际结合的实验模式和操作方法,多角度提高教师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明确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用研究提升能力。班主任作为研究主体,每周利用校本教研时间就“小组合作学习建设”的重点作主题发言;教师作为课堂实施者,每周就课堂情况作主题发言;教师每学期在阅读理论专著的基础上,围绕高效课堂改革实验写出研究文章。用展示提升品位。学校每学期举办四期教师论坛进行经验交流,每周推举优秀课例供教师观摩,让优秀教师成为学校课改的倡导者和引领者,使课改激情内化为持久的课改研究兴趣和能力。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规范。建立师生平等对话、学生大胆展示的新课堂,必须有师生熟知的规范化操作系统,才便于课堂环节的顺序展开,从而奠定课堂高效的基础。明确小组职责规范。引导小组在课堂的每个环节都明了“探究、表达、倾听、应对”的程序和表达方法;学校每学期对组长进行培训,让他们交流小组管理心得和经验。明确小组评价规范。要求教师和小组从参与面、参与态度、参与效果等方面评价小组;常态评价以激励为主,并及时记录,为年级月优秀小组评价和学期最佳小组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明确小组文化建设规范。班主任指导小组民主确立小组名称,标示小组成员姓名,拟定小组学习目标,美化小组固定展示位;倡导小组个性化管理,小组成员在学习用具、穿戴等方面可以形成个性特点;鼓励小组针对习惯性错漏形成组内约定,进行管理。
小组合作学习将“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模式变革为“能力培养为主”的课堂模式,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助力,学生终身所需的习惯、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开发,是课改瓶颈的突破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