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肺与浅层吸痰法应用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2012-08-21 05:56刘子仲谭巧靖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1期
关键词:脱机浅层肺泡

刘子仲 谭巧靖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以肺泡壁及细小支气管壁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呼吸机的使用令NRDS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而气管插管吸痰是伴随呼吸机使用的必要操作,但同时存在风险,其中包括支气管痉挛、黏膜的损伤、一过性低氧血症等。为探讨更好的吸痰程序和方法,笔者所在医院对72例NRDS患儿进行气管插管吸痰,对比观察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力学、脱机成功率、肺部并发症,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5月NRDS需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患儿72例,分A组(常规组)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入院平均日龄13.5 h,体重<1500 g 10例,体重<1000 g 2例;B组(干预组)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入院平均日龄11 h,体重<1500 g 10例,体重<1000 g 3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入院日龄、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操作方法

1.2.1 A组按临床上常规吸痰方法吸痰[1,2]。

1.2.2 B组用膨肺、浅层吸痰法。

1.2.2.1 膨肺法 用2.5 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作湿化备用,先由一人将简易呼吸气囊一端连接氧管,流量以10 ml/min充氧,分离呼吸机与人工气道,用储氧呼吸囊的接口与人工气道连接,然后均匀挤压呼吸囊(如果患儿有自主呼吸,则挤压呼吸囊的开始时间与患儿吸气动作同步),潮气量为机控潮气量的1.5倍(足月儿5~8 ml/kg,早产儿5~10 ml/kg),前几次通气的压力为2.9~3.4 KPa(30~40 cm H2O),随后压力维持在2.0~2.9 KPa(20~30 cm H2O),频率约30次/min,持续1~2 min后由另一操作者按无菌方法吸痰。按照吸痰-膨肺-湿化气道-膨肺的循环过程。

1.2.2.2 吸痰前调节吸痰负压 足月儿7.8~10.4 KPa(60~80 mm Hg)、低出生体重儿6.5~10.4 KPa(50~80 mm Hg)、超低出生体重儿在6.5 KPa(50 mm Hg)以下。浅层吸痰法:将吸痰管插至与气管插管管口刻度重叠的地方,可以超过刻度0.5 cm(极体出生体重儿除外)。

1.3 评价指标 两组通过对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力学、脱机成功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A组机械通气时间为(3.52±1.29)d,B组机械通气时间为(3.30±1.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P<0.05)。

2.2 两组呼吸力学的比较 分析两组吸痰前后每分钟通气量(MV)、气道阻力(R)、肺顺应性(C)变化情况。见表1、2。

表1 两组吸痰前VT、R、C变化情况(±s)

表1 两组吸痰前VT、R、C变化情况(±s)

组别MV(L/min)R[cm H2O/(L·s)]C[ml/(cm H2O·kg )]A组(n=36)0.49±0.08 58.19±2.74 0.44±0.06 B组(n=36) 0.50±0.05 58.02±3.69 0.44±0.08 t值 0.69 0.23 0.075 P值 >0.05 >0.05 >0.05

表2 两组吸痰后VT、R、C变化情况(±s)

表2 两组吸痰后VT、R、C变化情况(±s)

组别MV(L/min)R[cm H2O/(L·s)]C[ml/(cm H2O·kg )]A组(n=36)0.60±0.05 41.69±7.29 0.54±0.05 B组(n=36) 0.63±0.03 38.94±5.67 0.57±0.05 t值 2.14 2.53 2.41 P值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儿脱机成功率的比较 两组均采用筛查试验和自主呼吸试验进行程序化脱机[3]。A组脱机成功率为94%,B组脱机成功率为9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6,P>0.05)。

2.4 两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A组并发气胸1例,肺部感染10例;B组并发气胸1例,肺部感染3例。两组肺部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9,P<0.05)。

3 讨论

3.1 实验表明,在肺泡内表面的液-气界面存在着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它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生理意义是在吸、呼气的时候维持大、小肺泡的稳定性。原本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减少,肺泡表面张力因而增大,吸气阻力增大,导致呼吸困难,应尽早建立人工气道,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泡的塌陷。当中断机械通气的正压进行负压吸引,会将肺内已经进行气体交换的含氧气体抽出,扰乱肺通气动力,出现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由于肺泡内的正压消失,肺泡萎陷使肺容积下降,氧合面积减少。最终,肺泡内气体氧气浓度降低和功能残气量减少,引起缺氧和低氧血症,小肺泡不张加重。

3.2 当氧气流量增加至10 min/L时,储氧呼吸囊能输送95%~100%浓度的氧,呼吸囊的潮气量为患者平时潮气量的1.5倍,增加了肺容积,使气体在肺泡之间均匀分布,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增加患者的氧合功能,提高氧分压[4]。为使新生儿的肺泡张开,在膨肺前几次通气要2.9~3.4 KPa(30~40 cm H2O)的压力,随后压力一般应该降到2.0~2.9 KPa(20~30 cm H2O)。所以膨肺时,以一个较高的潮气量、压力及缓慢吸气的方式使通气量增加,扩张小气道,原本塌陷萎缩的肺泡扩张,肺泡充分开放,肺泡稳定性和肺的顺应性增加,有利于自主呼吸的加强和恢复,之后随着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增加,通气/血流比值改善,氧合指数上升。

3.3 胸部X线片可以看到气管插管尖端位于声带和气管隆突之间[5]。有研究显示[6],深层吸痰(即将吸痰管插至遇到阻力时向上提0.5~1 cm,再吸痰)使气管黏膜受到吸痰管的直接刺激而使巨噬细胞释放炎性介质、迷走神经兴奋,会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炎症及产生剧烈咳嗽以致气道痉挛狭窄,甚至出现出血、气管溃疡等。浅层吸痰则避免了吸痰管对气管隆突的反复刺激,不会引起黏膜的水肿、出血。向气管内滴入湿化液,通过呼吸气囊挤捏,使其迅速扩散并能在各细小支气管弥散,加上通过膨肺技术,肺内产生了一个压力差,促使细支气管的痰液松动,流向大支气管而易于吸出,减少肺部感染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7]。

3.4 膨肺、浅层吸痰是近年来开展的技术操作。前者是用较高的气道压膨肺并持续一定时间,改善氧合状况,预防和治疗肺不张;后者是根据改变吸痰管插入的深浅从而减少黏膜的损伤。具体操作是以简易呼吸器与患儿的气管插管相连接,给患儿行人工呼吸,继而按已经测量的吸痰管长度对气管插管的患儿进行吸痰,操作简单。通过采用膨肺与浅层吸痰的结合应用,干预影响机械通气脱机的4个主要方面:气道阻力(反应气道通畅情况)、肺与胸廓顺应性(反应弹性阻力情况)、呼吸肌肉力量(呼吸泵)、氧合状况与氧耗[8]。研究结果显示,膨肺与浅层吸痰结合应用,两组对比在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力学、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吸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脱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广东省卫生厅.临床护理技术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274-275.

[2]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58-59.

[3]王晓川,丁劲松,胡良安.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两种脱机方法的对比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425 -2426.

[4]邱海波,周韵霞.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现代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03.

[5]Barbara Aehlert.儿科高级生命支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89.

[6]McCormack K.Endotracheal suctioning:a review and study into practice[J].Journal of Neonatal Nusing,2003,9(2):48 -54.

[7]朱林.膨肺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2009,18(14):125 -126.

[8]王辰.机械通气的撤离[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4,7(s):31-34.

猜你喜欢
脱机浅层肺泡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浅快呼吸指数相关指标预测脱机结局的价值分析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四川盆地太阳背斜浅层页岩气储层特征及试采评价
基于浅层曝气原理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
改良程序化脱机在老年患者呼吸机撤离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在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过程中的意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马鞍山地区浅层地热能分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