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瑾 袁满意 刘承斌
(1.浙江勤信资产评估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3;2.浙江大学土木系,浙江 杭州 31005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房屋质量的检测和鉴定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对一些重要的历史性建筑、有纪念意义的建筑需要进行保护和修缮时,应对结构进行鉴定和加固。现在一般的加固方法不管是理论还是施工工艺都已经比较成熟,但都局限于加固范围为结构局部或单一工艺的加固,而对各种加固技术的综合应用则不多见。
本文结合杭州某文物围墙加固工程介绍了各种加固技术的综合应用。
该古建筑建于民国初年,具体时间不详,按照杭州市新一轮规划建设,需要拆除重建,同时为了街道景观规划需要,保留该古建筑所属北侧及西侧墙体,北侧墙长37 m,平均高度为11.4 m,西侧墙长44 m,平均高度为12.8 m。在对两道墙进行保护的同时,在东南侧新建商品房住宅,最近处不足1 m,其基坑施工扰动对墙体的不利影响可想而知,加上墙体原有屋架及横梁支撑拆除,剩下结构作为独立墙体,墙体的受力增加了许多不利因素,另外考虑到所用建筑材料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其力学性能不容乐观。该街道属于闹市区,人流量较大,既要考虑到施工的安全,又要考虑到不妨碍人流的通行,施工难度很大。针对两道墙在原建筑拆除和新建筑建造过程的结构安全性,进行详细复核,并提出了临时加固和永久加固的具体措施。
从测绘的有限图纸资料及现场勘测结果来看,两堵独立墙体的高厚比远远超出了砌体规范的限定值,而且建造的年代久远,有100年的历史,超出了设计寿命,建筑材料力学性能指标低,从外观上看,北侧墙体有明显倾斜,基础资料不详。围墙外侧为马路,内侧最近处距离1 m则是开挖深基坑,建造住宅,所以难度可想而知。
从作用的荷载来看,墙体承受的荷载主要为水平作用的风荷载,杭州地区风荷载标准值为0.4 kN/m2,考虑到墙体迎风面较大,两道墙体的水平荷载值将会非常大,加上如果基坑施工造成地基沉降,将会给墙体和人员安全造成严重的后果。
鉴于整个施工工程的复杂性,笔者提出了临时性加固措施和永久性加固措施,具体如下:
临时性加固措施,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对保留墙体进行支撑保护,要求在整个拆、改建施工过程中起到对保留墙体的保护作用,防止墙体遭受损坏。
永久性加固措施,根据现状调查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段对保留墙体进行加固,提高其整体性、承载能力以及耐久性,由于墙外侧面需要保留,加固措施拟在内侧面上实施,同时在保留墙体与新结构间设置足够的拉结措施,以加强保留墙体与新结构间的连接,确保保留墙体的整体稳定性。
考虑到基础不详,我们对其进行局部开挖,结果发现为简单的条形基础,宽度为400 mm左右,混凝土强度未知,内部未设置钢筋,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沿着墙体整体浇筑宽度为2 m的混凝土基础,同时将混凝土基础用深锚杆固定在地面上,保证混凝土框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在不破坏原基础的情况下,北侧墙外侧地面开挖,沿长度方向布置300 mm厚的混凝土基础,横向配筋16@85,纵向8@200。基础地面以下在混凝土反力架立柱位置设置9.7 m深的土层锚杆,锚杆采用φ32,水泥砂浆强度采用M25(见图1)。由于土层强度不够,需要高压喷射注浆法进行灌浆加固,施工顺序为机具就位、灌入喷射管、喷射注浆、拔管和冲洗等,使其摩擦力达到20 kPa。
图1 锚杆及地梁示意图
沿两堵立面墙适当位置各布置10个混凝土支架,按高度分3段,内部设置实心砖,保证其水平刚度。混凝土立柱截面选用300×300,横梁截面选用300×300,相邻钢架间通过角钢相连,设置到横梁的支撑,加强刚度,拉接杆穿过墙体窗户两端用螺栓固定(见图2)。
图2 框架截面及拉杆示意图
墙体采用在内侧单面布置钢筋网砂浆面层加固,水泥砂浆层厚度为30 mm,砂浆强度采用M20,钢筋网采用φ6@300。钢筋网可用φ4 mm,U形钢筋按600 mm×600 mm间距布置钉入墙内与墙体固定,纵向钢筋应伸入地面以下,并插入混凝土基础(见图3)。为保证水泥砂浆能与原砌体可靠的粘结,施工时应将原墙面的粉刷层铲去,凿缝剔深10 mm,用钢刷将墙面刷净,并洒水湿润。
图3 钢丝网加固墙体示意图
为提高底层大开间部分墙体的竖向承载力与抗侧力能力,拟采用外包角钢加固保留墙体的砖柱(墙段)。一般做法:先将砖柱四角粉刷层铲除,洗刷干净,在砖柱角表面抹一层10 mm厚水泥砂浆找平,将角钢粘贴于受荷砖柱的四周,并用卡具卡紧,随即用缀板将角钢连成整体,最后去掉卡具,粉刷水泥砂浆以保护角钢。角钢应很好地锚入基础,在顶部也应有可靠的锚固,以保证其有效地参与工作。角钢采用∠50×5(见图4)。
图4 墙体立柱加固示意图
由于街面房营业需要,围墙下部开洞位置及尺寸大小进行了调整,采用了碳纤维加固开洞墙梁的措施,以提高其抗弯承载能力(见图5)。
图5 过梁粘贴纤维布示意图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对钢结构支架在墙的内外侧各设置斜拉杆,进一步增加其抗倾覆能力。
为了在钢结构支架拆除后,使保留墙体具有足够的抗侧力能力,提高其侧向稳定性,须在新结构与保留墙体间设置可靠的连接措施,设置的连接部件,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需要考虑新老结构的沉降差以及新结构的温度、收缩变形等的影响,应允许其在竖向能有足够的滑动空间,在拉结方向也应采用软连接(见图6)。
图6 新旧结构连接示意图
加固顺序应该在安全不影响施工进度的前提下进行。在原房屋拆除前,首先需要对围墙设置混凝土框架加固,而施工则应该从基础做起,等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等连杆施工完毕,可对原结构拆除。加固施工顺序见图7。
图7 施工顺序图
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事项:在整个拆、改建与加固施工过程中,禁止对保留墙体产生直接的冲击,严防保留墙体受到损坏;对与保留墙体直接相连的部分,须先采取割断措施后,才能实行拆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在墙的内外侧各设置拉杆,增加其整体稳定性。基坑支护方案应严密论证,尽量减小基坑开挖对保留墙体的影响,并安排必要的监测手段,确保在开挖期间保留墙体的安全。
该结构加固涉及多个方面,部位从下到上,方法从混凝土、碳纤维到钢结构,时间跨度大,从拆除到完全建成,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项目,尤其是在基础施工时发现下有一条高压电缆,采用了管道填充混凝土的技术。
杭州该文物围墙加固改造技术的成功应用,对于在闹市区进行类似工程的改造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1]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3]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
[4]GB 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
[5]JGJ 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6]CECS 22:90,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S].
[7]吕西林.建筑结构加固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8]张熙光,王骏孙,刘惠栅.建筑抗震鉴定加固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9]干兆和,龚斌文,龚健飞.多种加固技术手段在某托梁拔柱工程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06,35(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