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风亭的美学设计研究

2012-08-20 03:39赵晟宇阮如舫
山西建筑 2012年25期
关键词:捷运车站美学

赵晟宇 阮如舫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苏州 215001)

0 引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已成为制约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轨道交通以其舒适、快捷、高效、环保等优点成为现代都市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并建设地铁。地铁风亭是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的端口,是地铁通风空调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地铁车站地上附属建筑,其位置及形式制约车站外部空间的环境品质,影响城市整体的景观风貌。因此,在满足通风功能的同时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强调与城市景观相协调的美学设计是地铁建设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台湾地区大众捷运系统[1](简称台湾捷运)以贴近市民的都市美学设计思维切入,无论是车站造型、建材装修及公共艺术的创意设计,还是外部空间地面建筑的美学塑造上,都值得大陆地铁车站借鉴。

1 地铁车站风亭的作用

地铁系统的地下运行线路和车站都处在较为封闭的地下空间,与室外环境相对隔绝,在地铁运行时排放的有害气体、设备工作时排放的废气、地层中散发的水蒸气及人们活动排出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会大量积聚起来形成不安全因素。因此,在工程设计中根据需要设置风亭连接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地下空间和地面空间,一般通过新风亭(风机向地铁车站输送新鲜空气)、排风亭(向外界排放车站内的气体)、活塞风亭(使区间运行的列车进行空气交换)方式保持车站内外空气的流通,以满足地下空间列车、设备、人员及防灾的需要,故风亭在地铁车站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地铁车站风亭美学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设计作为城市设计的基础内容构成了城市的空间环境,建筑风格构成了城市环境的整体风格,两者相互联系。因此,地铁车站外部空间的地面建筑如风亭、消防楼梯以及地铁出入口等应在保证其功能的同时,保持自身美学设计与周围环境相符合,体现城市整体空间形态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公园、广场、街道等作为与地铁车站紧密连接的外部空间,往往会设置风亭等车站设施以满足需求,作为人们日常活动最为频繁的公共空间及反映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景观节点,采取地下地上统一设计,工程设施与景观设计有机结合的方式创造出功能合理、体现景观美学的高品质车站外部空间意义重大。尤其当地铁车站地处城市中心、交通换乘枢纽区时,外部空间的人流、车流与物流高度集中,成为集交通、商业、游憩、文化的多功能、高密度、综合性户外空间,其景观设计对城市形象的影响重大,车站出地面建筑作为城市开放空间和景观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更应注重其美学设计,车站建设与外部空间设计统一考虑,同时整合周围地域特色、融入城市整体风貌,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的融合、把功能构件与艺术造型结合起来,创造出既体现车站的主题意象,又美化城市景观的空间环境。

地铁外部空间一方面具备交通集散功能,提供乘客进出站、交通换乘以及停留的空间,另一方面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应具备景观、休憩、交往、活动等功能,同时也是展现城市文化内涵、人文风貌的窗口。因此,车站自下而上、由内而外对车站建筑、出地面设施、景观小品等进行设计时考虑车站的性质、建筑风格特点,结合城市的自然资源、文化价值、人文历史等背景,提炼所在地域独特的文化元素于各种表现形式中,将外在的美学原则与内在的文化特征相融合,形塑具有主题性的车站整体空间,共同营造能丰富城市景观风貌、增加城市文化意涵、彰显城市活力和个性、唤起民众认同感、具有文化艺术生命力的公共空间,起到宣传和行销城市的积极作用。因此,地铁车站出地面建筑作为其中一部分承载功能和审美的双重属性,对其进行美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3 地铁车站风亭的美学设计

台北捷运和高雄捷运是台湾地区两个正在营运的大众捷运系统,分别为台北市与台北县、高雄市与高雄县等提供服务,有高架、平面、地下三种路段,自台湾地区1988年第一条捷运线路台北木栅线建设迄今已20多年,以艺术美学为期许的捷运建设不止是台湾地区交通运输模式开始迈入最具环保概念的绿色大众运输时代的一次大进化,在硬体公共工程中加入人文艺术为指导方针的美学设计观念对沿线城乡空间环境及人文内涵也引起深刻变革,影响周边的都市活动场所并带动都市活力的衍化。

台北捷运作为台湾第一个捷运系统,为了提升捷运空间的环境品质、加强捷运车站的地域特色并促进捷运建设的亲和力,台北捷运局在捷运大规模建设的同时将工程、建筑、景观及艺术各个学科相结合,通过对车站建筑与外部空间、周围环境及城市设计的整体思考,在室内外空间设置不同表现手法的公共艺术和景观小品,塑造高品质的空间环境满足交通、休憩等功能,同时使捷运成为传播大众公共艺术的橱窗,彰显城市的地域文化与人文风貌,获得民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高雄捷运是台湾第二个营运的大众捷运系统,以高雄港都特有的海洋氛围为历史背景,配合区域环境特色及站体要表现的主题风貌整体设计,以广义公共艺术理念融入车站设计,并结合外部空间的公园、广场、特色街道同步进行地景改造和设施更新,以提供民众优质的徒步、休闲、观光、商业活动与文化展示的开放空间,成为体现城市景观美学、人文风貌的最佳典范。

台北、高雄捷运都将美学原则渗透在开放空间的景观塑造过程中,充分重视地面附属建筑的美学效果,在满足通风功能的前提下,使风亭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与建筑风格及周边环境相和谐、与城市特色和文化氛围相匹配,营造符合当地景观风貌的高质感公共空间。以下以4种处理方式为例。

3.1 结合车站建筑和环境整体设计

05/R10美丽岛站为高雄捷运红线与橘线的交会站,是现今台湾唯一的圆形地下车站,同时也是高雄捷运中运量及面积最大的一站,美国旅游网站“BootsnAll”于2012年年初评选全世界最美丽的15座地铁站,美丽岛站排名第二。以海港城市的历史与环境为背景精心设计车站建筑、外部空间及捷运设施,为港都带来崭新的美学氛围,使美丽岛站作为新兴的观光景点成为高雄新地标,连续荣获许多建筑景观美学大奖。四个主要出入口由日本建筑师高松伸以双手合掌(祈祷)的意象和充满科技感的玻璃空间展现历史高雄和海港礼赞的主题(见图1);外部广场设置连续性的环形步道和水池延续圆环意象,同时在圆形地下车站内由意大利水仙大师(Maestro Narcissus Quagliata)创作全世界最大的玻璃艺术(光之穹顶)(见图2);车站开阔的地面广场位于高雄地区最繁荣的市中心,为减少捷运出地面建筑的视觉干扰及带给市民都市如丛林般冷漠的意象,将风亭、冷却塔等大大小小的量体以圆形的形式与出入口建筑造型及环形广场的整体环境共融,其波浪律动的表现手法隐喻各种不同形式的船舶停泊集聚于此,充分展现海洋律动的生命力,彰显高雄港都特有的风情。

图1 祈祷

图2 光之穹顶

地铁出地面建筑的风亭体量较大、功能单一,对周围环境影响大,尤其在对城市景观要求较高的地区,应根据车站位置、地面现状及未来建筑、道路的规划等使平面布局合理有序,同时可以整合布置到车站建筑内部,或结合车站造型及外部空间周围的环境一并考虑,将主体建筑造型的设计元素融入风亭的表现形式中,形成系统的、连续的建筑形体轮廓,其造型、比例、色彩等尽量与周围景观相一致、与城市风格协调统一,塑造优质的车站外部环境,体现景观美学,彰显都市风貌。

3.2 结合周围建筑共构设计

R8三多商圈站位于高雄新兴的商业办公区,自捷运红线通车以来,带动了大高雄都会区经济的蓬勃发展。结合车站所在区域经贸商圈的特征以“经贸核心”为主题,出入口的橱窗造型、多元表现手法的站内外公共艺术共同传达出此区域是高雄市区最时尚、摩登的地方;对车站出入口连接的城市街道进行景观改造及设施更新,提升民众用路及活动的空间品质,振兴旅游观光、游憩产业的同时构筑城市新风貌;规划过程中考量车站所在区域的功能定位、未来的发展潜力、捷运设施的用地需求等,采用车站部分通道和捷运设施如风亭、冷却塔、电梯等与邻近商圈内远东百货大楼共构的方式,将释压通风井、排气通风井设置于百货大楼的1层~3层,而进气通风井设于大楼前方的广场内,对工程要求量体较高的风亭采用上吹式以减少视觉冲击,其余采用以灌木围绕密植的矮化处理方式对其进行美化设计,避免产生生硬和突兀感影响都市核心区的景观风貌。

将地铁出地面建筑的出入口、风亭与邻近车站已有的建筑物、同步建设或规划建设的建筑物合建是目前先进国家常采用的形式,主要适用于城市繁华地段或人流、建筑密集的商业区。一方面可以高效利用核心区的土地资源,方便乘客通行的同时带动进入商业百货的人流,创造无限商机且提高地铁营运效益;另一方面降低其对周围环境和城市景观的影响,保持了区域整体风貌的和谐统一,实现双赢。与建筑共构的风亭因合建建筑的约束,其通风效果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避免破坏建筑主体结构的同时尽量符合地铁设计规范设置风亭,保证良好的通风效果。

3.3 以公共艺术的形式设计

台北捷运南港线为台北市东西向运营的路线,行经台北市最繁华的中心商业区,交通压力较大,故全线皆为地下线路,是市区内相当重要的一条运输动脉。其中忠孝敦化站位于忠孝东路与敦化南路交叉口,车站2号出入口与东区地下街采用共构的方式使乘客通行更加方便,商业氛围更加活络。由于地下车站的通风需求必须设置两座巨大的风亭,捷运局基于“为降低风亭量体对都市景观的冲击,进而成为美化环境的助力,甚至成为台北都会区新地标”的理想,以“风、水、绿意”为主题公开甄选公共艺术。在车站出入口的人行道上蔡淑莹于1997年以不锈钢板、花岗石、LED灯与车站风亭组合创作(树河)艺术作品(见图3a))。以树、岩石、水这些台北最原始的景物为主要元素,搭配生活化及趣味性的人物剪影、以灯光排列的树影及真实的潺潺流水这一立体造型表现出都市生活的多样性,并拉近公共艺术与民众间的距离,尤其在夜晚柔和的灯光投射在墙面的树影上,为繁忙的都市生活带来舒缓身心的夜景风貌,吸引来往行人的目光(见图3b))。

图3 树河

对于设置在地铁外部空间数量不多、体量较大的出地面建筑风亭,可将其设计成独立式的主题景观,从而使其艺术性地“隐身”,以减少对外部空间环境的影响。把风亭作为景观设计的一部分融入周围环境中,合理设置位置,保持其外形与周围建筑风格、环境氛围协调一致,融合当地的人文历史元素设计成建筑小品、景观水池、文化雕塑、文化墙或阵列式景观等各种表现形式的公共艺术。以公共艺术形式设计的风亭承载功能和审美的双重属性,其设计理念增加车站的美学意涵、凝聚市民的情感与精神,尤其当地处核心商业区时,地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增添城市的艺术气息,重塑特有的景观风貌、升华景观文化,塑造城市新形象。

3.4 结合植物景观设计

中央公园站位于中山一路中央公园前,周边有大立百货、新堀江、玉竹等商圈,拥有中央公园及城市光廊等开放空间,为高雄市主要的商业与休闲活动场所,美国旅游网站“BootsnAll”于2012年年初评选全世界最美丽的15座地铁站,中央公园站排名第四。英国著名景观建筑师理察·罗杰(Richard Rogers)将站体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以“摩登高雄”为风貌主题设计出具有地标性、遮蔽、视觉美观等功能的出入口(飞扬),仿佛昂扬宣告高雄市起飞、茁壮的荣景,充分展现结构力学与美学并营造出车站现代感与时尚氛围;因为中央公园串连起整个高雄市的绿地及开放空间,是形成都市绿网系统的重要环节,所以车站设计与中央公园的生态环境相融合,出入口以植栽和流水的独特设计使旅客一出车站即可享受原始森林般的清新绿意(见图4);车站出地面建筑的风亭、消防梯等量体精简的融入到公园的绿化设计中,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美感,运用植物造景艺术手法软化量体造成的视觉冲击,并减少对公园整体景观的影响,创造出具有一定功能和美学的外部空间(见图5)。

图4 中央公园站出入口

图5 飞扬

运用植栽绿化的方式美化处理地铁出地面建筑的风亭时,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特征,对体量较小的风亭可将其布置在公园、广场的绿化带或植栽区,运用植物对风亭进行“隐身”、遮挡和美化;对于体量较大的风亭可在其四周种植低矮灌木和高大植物进行有效的遮挡,并通过攀爬植物形成立体的视觉屏障,使之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从而避免大体量造成的视觉干扰,塑造和谐统一、体现美学的环境景观。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地铁车站建设的进步,人们对车站外部空间的环境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在满足人们多元行为活动的同时,能营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城市开放空间景观。台湾捷运在车站设计中科学合理布置出地面建筑的风亭、冷却塔等,用各种形式对其进行美学设计以强调功能、效益与艺术的协调,营造出融合地域特色、符合时代特点、具有艺术生命力的城市公共空间,这些对于正在进行地铁建设的城市而言有值得借鉴之处。

[1]阮如舫.跟着捷运欣赏公共艺术[DB/OL].[2009-11-25],阮如舫的都市美学,2006,10.http://blog.ylib.com/rufus/Archives/2009/12/25/12296.

[2]阮如舫.打开城市百宝盒[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3]高雄市政府捷运工程局.高雄捷运车站专辑[M].高雄:高雄市政府捷运工程局,2009.

[4]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5]易 中,袁承志.北京地铁14号线城市景观分析[J].华中建筑,2010(9):112-114.

[6]郑亚军,吴 婷.浅谈地下建筑通风井出地面的处理方式[J].城市建设,2009(35):333-334.

猜你喜欢
捷运车站美学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曼谷大修捷运线要十年赶超东京
车站一角
纯白美学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妆”饰美学
热闹的车站
热闹的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