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初驾者驾驶行为研究*

2012-08-18 03:27汪益纯
关键词:驾龄专心细心

汪益纯 陈 川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 南京 210036)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 上海 20180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生活向更快节奏的转变,城市道路交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交通事故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生活、威胁社会安宁的头号敌人.本文在国外驾驶行为研究基础上,根据国内事故案例,进行驾驶行为分类,分析了不同社会经济特征、日常驾驶特征、生活态度特征的初驾者在分类驾驶行为上的差异性,促进了驾驶行为研究向定量化、细致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将结论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相结合,致力于最有效的提升不同类型初驾者的驾驶技能与心理素质,对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起到一定的帮助.

1 驾驶行为分类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分析不安全驾驶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关系的研究中,Reason[1]等开始构建驾驶行为问卷,将不安全驾驶行为分为错误和违规.Aberg和Rinuno[2]研究得到的3个因素的结构却有所不同,分别是错误、失误和违规,当加入更多的项目之后,错误进一步被分解成2个因素:注意不足错误和经验不足错误.Lawton等[3]发现3个因素:错误、违反交通法规和攻击性违规.Mesken等[4]利用芬兰的样本进行研究,得到4个因素:错误、失误、超速违规和人际违规.在对驾驶行为进行分类研究后,有学者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性别、年龄、人格、风险态度的人在驾驶行为上的差异[5-6].

国内研究人员在国外研究基础上,开展驾驶行为结构的研究,但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仍不多见.庄明科[7]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驾驶行为问卷进行分析,得到4个因素:将驾驶行为分为一般性违规、攻击性违规、无害性失误和危险性失误.李彦章[8]利用摩托车驾驶行为问卷(MRBQ),将驾驶行为分为冲动行为、超速及违规行为、错误行为以及警觉安全行为.白云,石京[9]对北京市汽车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得到错误、失误、非故意违规和过激行为五个驾驶行为因子.

国外在对驾驶行为与事故的相关性研究上,进行了驾驶行为结构的研究,针对初驾者事故多发,本文将根据中国实情以及实际事故案例,构筑主要影响初驾者的驾驶行为类别,并进一步分析不同特征初驾者在各类驾驶行为上的差异性,以指导我国有针对性的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1.2 驾驶行为分类

通过对近3年上海市《第四焦点》交通安全节目中报道的67个事故案例进行归纳和分析,总结出:绝大多数的交通事故直接或间接由驾驶员造成,但同时也有车辆、道路、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事故类型:(1)车辆故障性事故;(2)驾驶员违规性事故.驾驶员因为闯红灯、超速、酒醉等违规行为引起的事故;(3)驾驶员疏忽事故.造成驾驶员疏忽的原因有2点,即驾驶员驾驶状态的原因,驾驶员疲劳、酒醉、不专心(打电话、更换CD等)和驾驶员驾驶经验的不足,未能察觉交通环境中潜在的危险,包括各种与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可能出现冲突的危险.

对于车辆故障性事故,本文建议在驾驶员培训中应该加强汽车基本知识的教育,并传授常见汽车故障下的应急处理措施.后两种事故类型引发的原因反应到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上分别对应为:(1)初驾者违规行为.考察初驾者自身驾驶行为中的违规情况,包括闯红灯、抢道、违章超车等;(2)初驾者危险识别与预测行为.考察初驾者对道路环境,包括道路条件、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天气状况以及时间因素等共同构成的交通环境中的对行车构成危险的影响因子的识别;(3)初驾者不专心驾驶行为.考察初驾者在驾车过程中从事与驾车无关事项的情况,如聊天、打电话、发短信、调导航仪等.本文调查问卷的设计将从初驾者的这三方面驾驶行为着手开展调查.

2 驾驶行为问卷调查

2.1 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

调查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初驾者驾驶行为特征,即不同社会经济特征、生活态度特征的初驾者在各类驾驶行为上的差异.

调查内容:(1)初驾者的基本社会经济特征;(2)初驾者的日常驾驶情况;(3)初驾者生活态度特征;(4)驾驶行为特征.见表1.

表1 调查问卷结构及内容设计

调查实施结果:采用随机拦截的方式,向初驾者介绍研究目的以及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对方符合我们的调查要求并且同意参与调查之后进行问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351份,回收问卷347份,有效问卷341份,占98%.

2.2 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

根据样本分析结果,74.5%的初驾者为男性,25.2%的为女性,这一比例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机动化的进一步加剧,虽然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步入驾驶的行列,但毕竟还是少数.这一比例符合驾校培训机构通常参与培训的男女比例.

初驾者年龄68%的为18~30岁,31~45岁的中年人占了28%,45~60岁的仅占4%,本次问卷调查没有调查到60岁以上的初驾者.这一结果说明,年轻人是初驾者的主力军.

大学本科以上的初驾者占了53%,大专24%,高中或中专16%,初中以下文化的仅6.7%.可以看出,初驾者的文化程度普遍偏高,原因可能是因为文化程度高的人工作普遍比较好,有能力买车以及支付使用车的费用.还有一点原因可能跟调查开展的城市有关,上海市的居民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因此导致我们调查获得初驾者文化程度也都较高.

从职业上来看,初驾者主要由公司职员、个体经营者和学生组成,他们各自的比例分别为44%,17%和18%.公司职员和个体经营者因为工资收入可以支付以及日常出行需要的原因,一般会选择购买私家车自己开车出行.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3年及以下的初驾者,根据调查结果驾龄分别为1,2,3年的驾驶员比例比较均衡,基本各占33%.根据此次调查得出,初驾者群体以男性为主,年龄以年轻人为主,中年人占据一定比例,本次调查文化程度以本科以上的居多,职业以公司职员居多,在初驾者驾龄范围内的分布比较均匀.

3 因子分析方法及应用

3.1 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找出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作为公共因子,并解释公共因子的意义,用不可观测随机变量计算可观测随机变量.因子分析模型的原理是将观测变量分解为公共因子、特殊因子和误差3部分.即假设有p个观测变量,分别为x1,x2,…,xp,则因子模型的一般表达形式为

式中:f1为公因子,各观测变量所共有的因子,解释变量间的关系;ui为特殊因子,每个观测变量所特有的因子,表示变量不能被公因子解释的部分;aij为因子荷载,第i个变量在第j个公因子上的荷载[10].

3.2 因子分析结果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生活态度以及3类驾驶行为分别进行了因子提取.见表2.

表2 因子提取一览表

生活态度特征提取2个公共因子,分别是准备细心度和自控容忍度.准备细心度,体现做事情的准备和细心程度,准备细心度对安全驾驶的影响表现在出车前是否检查车辆周边环境以及车况、是否能细心的察觉到交通情景中的异常以及危险因素、驾车的过程是否能够专心致志;自控容忍度,体现做事情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对他人错误的容忍度,自控容忍度对安全驾驶的影响表现在对于实际驾车过程中遇到的不礼貌以及不文明的交通行为能否容忍、礼让.

危险识别与预测行为提取2个公共因子,解释为:对行人和非机动车危险预知因子,主要考察对非机动车、儿童(行人)的关注;对机动车的危险预知因子,主要是驾驶情景中更多的危险来自于机动车,考察初驾者对机动车的注意能力.

违规行为提取3个公共因子:冒犯性违规,主要提取闯红灯、超速、超车、抢黄灯4种驾驶行为,这几种违规行为的危险性较大并且会极大的干扰周边车辆的行车;保障性措施违规,主要提取打转向灯、系安全带以及夜间会车使用近光灯,这几种违规行为属于驾车过程中的保障以及车辆运行方向的预告行为;驾驶能力违规,主要提取饮酒后驾车对驾驶能力的影响.

不专心驾驶行为调查主要考察了日常驾驶过程中极容易出现的5种事情,汇合成一个因子来考虑.提取1个公共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43%,比例不高,但是考虑到这5个问题均是说明驾驶员驾驶是否专心,如果提取多个因子则失去了因子的可解释性,因此仍旧对其提取一个公共因子,将其命名为不专心驾驶行为因子.

在因子提取后的基础上,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一步分析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驾龄、生活态度以及事故发生情况特征下,初驾者3类驾驶行为因子变量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见表3.

不同性别上,女性的冒犯性违规少于男性.根据心理学对男女性不同特征的研究,女性更倾向于谨慎、细心和守规则,而男性更倾向于好胜、霸道和武断,因此表现在驾驶行为上,男性更容易出现违规驾驶、争道抢行、开斗气车、霸道车等带有冒犯性的驾驶行为.女性的不专心驾驶行为少于男性.原因有2点:(1)女性的小心谨慎导致女性在驾车的过程中会专心致志驾车;(2)女性通常都不擅长于机械类的操作,对自身掌控车辆的能力不太自信,也会导致女性开车时小心翼翼.

不同职业上,职业在对保障性违规行为上显示出明显差异.职业与保障性违规行为因子的关系为:公司职员和教师的保障性违规行为比较少,机关干部的保障性违规多,分析原因在可能与机关干部因为自身优越感以及驾驶的自信度往往会忽略对别人驾驶的影响以及自身驾驶时的保障行为,如系安全带等.

不同文化程度上,文化程度越高冒犯性行为越多,结果并没有反映出文化程度高的初驾者驾驶行为更文明.文化程度高的初驾者不专心驾驶行为多于文化程度低的初驾者.原因有:(1)文化程度高的人业务繁忙,与外界打电话、发短信的联系较多,导致不专心驾驶行为多;(2)文化程度高的人车内配备的设备多,例如音响设备、导航仪等,因此导致在车内调试或使用的概率增多;(3)文化程度高的人会更多的利用车内时间放松心情或者收听信息,导致使用音响以及收听广播节目的概率增多.

不同驾龄上,在初驾者范围中,驾龄越长的初驾者冒犯性违规行为越多.有以下3点原因:(1)初驾者随着驾车时间增长对自身驾驶行为越来越自信导致冒犯性驾驶行为增多;(2)初驾者随着时间的变长对原本在驾校里面学习到的交通规则等知识点遗忘导致冒犯性违规行为增多;(3)初驾者受周边不好的驾驶行为的影响导致冒犯性违规行为的增多.

不同开车频率上,开车频率一周在一次及以上的初驾者危险预知水平随着驾驶频率的增大逐渐增高.这说明了实际驾车经验对于危险预知水平的提升起促进作用.另外,开车频率越高,不专心驾驶行为越多.原因在于开车频率多的初驾者将开车视为常态,对自身的驾驶技能较为自信,导致不专心驾驶行为增多.另外,开车频率高的人产生不专心驾驶行为的机会也多,这可能也是导致他们不专心驾驶行为多的原因.

不同事故发生情况上,发生过事故初驾者的冒犯性违规行为多于没发生过事故的初驾者,这说明了冒犯性违规与事故之间的关联性.

从不同生活态度来看,细心准备型的初驾者的对机动车危险预知水平好于自控容忍型的初驾者.原因是细心是一种心理素质,它支持初驾者安全驾驶.细心准备型的初驾者因为细心,能够做好出车前的检查,并且在驾车时能够留心观察道路上的危险情景,做好提前的准备和防范.因此,在对机动车危险预知水平上能比自控容忍型的初驾者好.自控容忍型初驾者的冒犯性违规多于细心准备型初驾者.原因在于细心准备型初驾者心思细腻,能充分意识到冒犯性违规行为背后的危险,而自控容忍型的初驾者虽然能够对别人的冒犯性行为有一定的容忍度,但是却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冒犯性违规行为对于自身以及他人的影响.

表3 不同类型初驾者驾驶行为的差异特征

4 结束语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初驾者的驾驶行为分为:危险识别与预测行为、违规行为以及不专心驾驶行为.根据事故案例以及驾驶行为分类设计调查问卷,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各类驾驶行为中的公共因子,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了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驾龄、开车频率、生活态度以及事故发生情况特征的初驾者的驾驶行为差异.建议在开展初驾者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中,可以针对这些差异性,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过程中注意强调细心谨慎驾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细心谨慎;针对不同驾龄的驾驶员,驾龄越高违规行为和不专心驾驶行为反而越多,应该注重持续性教育.

[1]REASON J T,MANSTREAD A S R,STRADLING S.Errors and violations on the roads[J].Ergonomics,1990,3(10):1315-1332.

[2]ABERG L,BIMMO P A.Dimensions of aberrant driver behavior[J].Ergonomics,1998,41(1):39-56.

[3]LAWTON R,PARKER D,STRADLING S,et a1.Predicting road traffic accident:the role of social deviance and violation[J].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1997,88(2):249-262.

[4]MESKEN J,HJUNEN T,SUMMALA H.Interpersmal violations,speeding violations and their relation to accident involvement in Finland[J].Ergonomics,2002,45(7):469-483.

[5]BOYEE T,EFLER S.An instrumented vehicle assessment of problem behavior and driving style:Do younger males really take more risks[J].Accident Analysis&Prevention,2002,34(1):51-64.

[6]HEINO A,VALL der Molen H H,WILDE G J S.Differences in risk experience between sensation avoiders and sensationseeker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6,20(1):71-79.

[7]庄明科,白海峰,谢晓非,等.驾驶人员风险驾驶行为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3):475-481.

[8]李彦章,王正国,尹志勇,等.摩托车驾驶员驾驶行为、人格、交通安全态度与事故的关系研究[J].心理学科,2008,31(2):487-489.

[9]白 云,石 京.北京市驾驶行为与影响因素分析[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28(2):114-119.

[10]杜智敏.抽样调查与SPSS应用[D].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驾龄专心细心
专心练习
不同驾龄新手驾驶员感知能力认知偏差分析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2)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4)
细心的外公
#全国近7%驾驶员驾龄不足一年#
专心的神奇力量
细心观察,用心思考
废寝忘食
有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