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绍伟 段 炼 范 勇 唐 强
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庆 401520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鼻腔黏膜变应性疾病。由变应原激发、IgE介导炎症介质释放,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参与形成的Ⅰ型变态反应,导致患者出现打喷嚏、鼻痒、鼻塞、流鼻涕、嗅觉减退等症状,还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鼻窦炎、中耳炎、鼻息肉、支气管哮喘等。变应性鼻炎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其发病不仅与变态反应有关,还与鼻腔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加高有关[1]。现收集笔者所在科室2006年5月~2010年6月治疗的80例变应性鼻炎合并下鼻甲肥厚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鼻内镜下手术联合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
2006年5 月~2010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共收治80例变应性鼻炎合并下鼻甲肥厚的患者,均符合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21~63岁,平均(35.5±5.1)岁,病史l~17年,平均(5.1±1.1)年。患者的常规抗过敏治疗效果差,经检查均存在双侧下鼻甲肥厚。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行双侧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组行双侧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联合微波热凝治疗。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予1%丁卡因(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H20020143)行两侧鼻腔黏膜喷雾表面麻醉,鼻内镜下行双侧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组患者予1%丁卡因喷雾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双侧下鼻甲黏膜下1%利多卡因5 mL浸润麻醉,在鼻内镜下行双侧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后,联合微波热凝治疗。使用WBl00-DB型微波治疗仪,控制输出功率在30~40 W,每次输出时间4 s。在鼻内镜直视下,将微波探针分别插入双侧鼻丘、与鼻丘对应的鼻中隔黏膜、中鼻甲后上方及下鼻甲外下方黏膜下进行热凝,使黏膜局部轻度收缩,变成白斑。术后口服抗生素或减充血剂喷鼻腔1周。术后1周每天或隔天复查清理鼻腔渗出物及纤维素膜以防局部粘连,1周后开始生理盐水洗鼻,每天1~2次,持续3个月。
体征分级: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样变、息肉形成,记录为3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下鼻甲与鼻底(或)鼻中隔之间尚有小缝隙,记录为2分;下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记录为1分。
表1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1年的随访结果[n(%)]
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记分的总和,改善的百分率,按下列公式评定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51%为显效,50%~21%为有效,≤20%为无效。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
患者术后1~2周均有鼻塞加重,但喷嚏、鼻痒、流涕症状减轻。术后1个月患者鼻腔黏膜肿胀、纤维素膜及干痂多已消失。术后1个月,治疗组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3例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但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117,P=0.077)。术后1年,治疗组有2例复发,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6例复发,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65,P=0.023)。见表1。
术后2周内鼻黏膜反应性肿胀、鼻塞明显,3周后鼻黏膜肿胀基本消退。所有患者术后检查无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嗅觉障碍及黏膜萎缩等并发症,部分患者术后有少许鼻腔干燥不适症状。
一些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经常规抗过敏治疗效果不理想,多合并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厚等。这些结构异常产生机械性阻塞使鼻腔两侧黏膜受到的刺激不平衡,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鼻塞、鼻痒、喷嚏等症状[2]。对于该类患者应行手术治疗以解除解剖异常的发病因素。切除部分下鼻甲不仅解除了机械性阻塞,还切除了部分副交感神经丛,减少腺体分泌,改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因下鼻甲前端对鼻腔阻力影响较大,故需保留下鼻甲前端[3]。
下鼻甲黏膜下存在丰富的胆碱能神经节细胞,鼻丘及鼻中隔前上方主要分布有筛前神经的外侧支和鼻中隔支,筛前神经是鼻腔的主要副交感神经[4]。鼻丘是鼻腔敏感部位,喷嚏反射板机点[5]。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是由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对这些部位进行热凝治疗来破坏局部的副交感神经,降低其反应性,从而破坏喷嚏反射弧,减少腺体分泌,缓解症状。微波热凝手术基本无出血。从表1结果可知术后1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5%,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术后2周内鼻黏膜反应性肿胀、鼻塞明显,3周后鼻黏膜肿胀基本消退,且所有患者术后检查无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嗅觉障碍及黏膜萎缩等并发症,辐射器插入组织的深度容易控制。微波是一种波长为1~100 km/s的电磁波,其高频电磁波瞬间使局部组织温度达到65~100℃时,使组织凝固变性、坏死至脱落。治疗区域边界清楚,周围组织反应轻微,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组织[6]。微波热凝采用黏膜下分段插入法,尽可能保留黏膜的正常完整性,损伤少,术后恢复快[7]。
随访的统计结果看出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联合微波热凝治疗的疗效优于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术,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鼻内镜下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定位准确,创伤小,效果良好。
[1]何江,徐志文.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变应性鼻炎[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7):61.
[2]张翔,王杰,张建波.鼻内镜微波凝固切断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6):66.
[3]聂敏,漆一飞,任娟娟.鼻内窥镜下手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长期疗效的研究 [J].贵州医药,2007,31(9):302.
[4]刘军.鼻内镜下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60例[J].中国耳鼻喉颅底外科杂志,2004,10(1):40.
[5]蔡卓,朱怀文,肖富新,等.鼻内镜下多途径治疗鼻中隔偏曲并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体会 [J].贵州医药,2008,32(12):1902.
[6]张群,李谨,罗四维.鼻内镜下手术联合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和治疗杂志,2008,22(12):951-952.
[7]张继屏,刘昌定.鼻内镜下微波热凝联合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60例疗效分析[J].现代卫生医药,2011,27(12):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