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庆波
(黄石二中 湖北 黄石 435000)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在课程实施中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在湖北省目前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之际,本文就人教版《物理·选修3-4》第十三章第三节“光的干涉”为题设计了一堂探究式教学案例.笔者在设计(包括教学)中力图体现以下教学理念:一是以学生发展和体念为本;二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的探究过程;三是把思考还给学生.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过许多的光学现象,这些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
图片展示:场面上的油膜,多姿多彩的肥皂泡,照相机镜头的淡紫色,薄膜的彩色条纹.
图1
师:自然界中的光现象如此丰富多彩,人们不禁要问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设计思路:主要是让学生感觉到教师讲授的知识离他们很近,而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势必会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引起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欲望,使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水到渠成.
(1)PPT图片介绍两大学说之争
在17世纪以牛顿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光是一种物质微粒,在均匀的介质中以一定的速度传播”.以惠更斯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
师:在“光的折射”一课中,从实验中得出的折射定律与从惠更斯原理得出的结论形式一致,是否可以推测光可能是一种波?
学生思考与交流后得到:如果光是一种波,则要有波的特征现象作实验支持.干涉是波特有的现象,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因此可以用光是否具有干涉现象来判断光是不是一种波.
(2)光的干涉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光不是波,所以没有波动性,也不会产生干涉现象,直到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改进实验设计,在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今天就让我们追寻托马斯·杨的足迹,来经历科学家发现光的干涉现象的探究历程.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笔者设计了下面的问题.
1)托马斯·杨是怎样做光的干涉实验的?
2)实验的巧妙之处在哪里?
3)单缝的作用是什么?
4)双缝的作用是什么?
5)光的干涉条件是什么?
设计思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学习,以便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学生经过自学后,相互交流并在课堂上自我展示.同时教师强调托马斯·杨的这种得到相干光实验是将一束光“一分为二”的思想,这也是杨氏双缝实验的巧妙之处,被称为十大最美丽的实验之一.
双缝干涉演示实验:教师采用激光作为光源演示双缝干涉实验.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
(1)打开激光器,直接把激光打到教室后面的墙上(拉上窗帘,室内光线暗些更容易观察).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看到的现象.
生:激光沿直线传播,打到墙上是一个亮斑.
(2)在激光器前加一双缝,再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生:屏上出现了明暗相间的条纹,且间距相等.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图样?怎样用波的叠加原理探究何处是亮纹,何处是暗纹?
学生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并介绍各自的观点.
教师总结.
1)干涉条纹的特征:亮暗相间的条纹,且条纹间距相等,如图2所示.
图2 干涉条纹照片
2)出现亮纹和暗纹的条件:如图3所示,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的偶数倍时,两列光在该点相互加强,该点出现亮条纹;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列光在该点相互削弱,该点出现暗条纹.
图3 出现亮纹或暗纹光路图
明暗条纹光程差表达式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光的干涉实验充分证明光是一种波.在光的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与减弱区的分布相互间隔,而且稳定;叠加加强区,光能量较强——亮;叠加减弱区,光能量较弱 —— 暗,于是得到亮暗相间的干涉图样.
(3)学生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学生自制双缝观察光的干涉现象.
把两只剃须刀片并拢,以刀刃的前端沿直尺在事先涂黑的玻璃片上一次划出两道细缝,缝间距离要小于0.1mm,这样就做成了双缝.
探究活动2:学生用自制的双缝放到激光器前,让其他同学用白纸在激光器前接收干涉图样.要求同学观察不同的双缝,且接收远近不同,实验现象有何不同.
教师总结: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双缝的间距有关,还与双缝到屏的距离有关.
探究活动3:用自制的双缝观察白炽灯.
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彩色条纹?且条纹间距不相等?
设计思路:突出方法,重在感悟和体验,引导学生去领会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物理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1)认真阅读课本,预习第3节“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2)思考既然光是一种波,为什么同时打开两盏灯时观察不到干涉现象?
(3)课外探究:用自制的双缝和激光笔探究决定相邻条纹间距的因素.(要求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要做教学的引领者、组织者和赏识者,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新课程理念,落实新课程理念.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本节课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学中设置多个探究点.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掌握知识和方法,获得探究的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做到了全程参与、全员参与,极大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