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之美 源于有效——谈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2012-08-16 06:28杨秋雷
科技视界 2012年36期
关键词:正方形数学过程

杨秋雷

(乐清市盐盆第一中学 浙江 乐清 325600)

1 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里就提出了有效的数学教学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中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探讨、比较分析,以期发现有效的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变化。 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多了,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课堂常见的学习方式。但是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也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导致了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2 合作学习中的误区现象

2.1 合作学习随意化

一堂课内,合作学习什么内容?在什么时间段内安排合作学习?课前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然而我们的有一部分老师不管三七二十一,碰到问题就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总认为这样才体现新课改精神,少了它就认为是传统课,合作学习成了教师实施新课改的标志。

2.2 合作学习的内容不合理

课堂教学只有短短45 分钟,因而课内安排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合理性,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哪些内容需要合作讨论? 怎样合作讨论? 课前教师都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不合理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白白地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2.3 合作学习时间不充足

既然是合作讨论学习的问题,那肯定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和歧义,学生年幼,思考问题的时间肯定要比成年人长,且思考之后还要组织语言进行汇报,所以要留足让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然而课堂却是另一番景象,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一两分钟之后,就要求学生回答,这怎能起到合作学习的作用呢?

2.4 合作学习分工不明确

当教师提出一个需要合作学习的问题后,却没有给学生明确的分组,也不给组员具体分工,而是直接要求学生合作探究,此时学生前后左右议论纷纷,教室里看似学习讨论格外热闹,实际上只有少数学生真正在讨论,大多数在旁观并没有参与进去。 这种分工不明确的合作学习是无效的。

2.5 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弱势学生

在合作学习中,优生往往有更多的表现。他们承担的任务更多,相应的发言机会、获得成功的机会也多。而弱势学生则刚好相反,他们在小组中易受到忽视,造成这些学生成了永远的听众和看客,只能坐在桑枣树底下等枣子吃,而且是囫囵吞枣,人云亦云,永远落后。“全员参与、全面提高”成为了一句空话。

2.6 合作学习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合作学习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还是师生之间的合作。 纵观我们的合作学习,教师布置学生合作学习内容后,接着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站在一边,或“袖手旁观”,或“放任自流”,不加入学生合作小组中去,不进行相机诱导。 象这样忽视教师有效的组织和引导的合作学习,其合作必定是无序和低效的。

3 探索合作学习有效性

3.1 从重“教”向重“学”转变

我们在实践探索中构建的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主动探索,在互动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要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必须从重“教”向重“学”转变,首先要从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上做起。 教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开发一些实用的学具、教具,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操作的工具,享受亲身体验数学、探索数学的乐趣。

案例1:

在七年级上册的第四章“用字母能表示数”中一道练习,出示图形:

(1)按照上图所给的方式,自己动手搭1 个正方形,看看需要几根火柴棒? 搭2 个和3 个正方形呢?

(2)搭10 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3)搭2008 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你是怎样得到的?

(4)如果用x 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x 个这样的正方形又需要多少根火柴棒?

评析与反思:

让学生动手搭正方形,通过亲身操作与思考找出题(1)中的正确答案,让每个孩子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在他们探索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棒的根数之间的规律的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将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 让学生自行体会到探索一般规律的必要性,学会用符号表示找到的规律,形成初步的符号感。 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无论这看法是否合理,因为有许多学生在小组内发言时不会有太多的约束,这样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而不是像以前的课堂一样只有少部分的需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还有就是在我们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安排不同难易的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课堂的魅力。

3.2 要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在我们分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先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再进行分组讨论学习,让小组内经过讨论达成一致的意见看法,然后在全班范围内派小组代表发表意见,最后全班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还可以设置适量的游戏竞赛,培养一种合作竞争意识;还可以通过合作实验、观察、测量、估值、计算,做到在做中学。 我们还可以让合作小组在调查实践过程中,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做出自己的分析,在最后要求每个小组写出分析小报告。

案例2:

在七年级下册的第三章“事件的可能性”中安排数学实验教学。首先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用通过投掷硬币的方法来决定谁去看电影是否公平,再做实验来体会。

(1)同桌两人一组做20 次掷硬币的游戏,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试验总次数20正面朝上的次数反面朝上的次数正面朝上的频率上的次数/ 试验总次数)(正面朝反面朝上的频率(反面朝上的次数/ 试验总次数)

(2)累计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分别计算试验累计进行到20 次、40 次、80 次、120 次、……400 次时正面朝上的频率,并做成一个折线统计图。

(3)观察上面画的折线统计图,你是否发现了什么规律?

(4)用计算机进行更大数据的实验尝试,看看这些数据合起来是否依旧有刚才发现的规律。

评析与反思:

这个案例的特色是先通过(1)让同桌两人一组,达到小范围的学生交流互动,再通过(2)累计统计全班的试验结果,将互动的范围扩大到全班,最后在(4)中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模拟更大范围内的数据实验。整个试验过程和分析都是由学生自己参与,分析,交流,完成。而我所做的只是指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反馈自己小组合作交流的成果,再根据学生自己反馈的信息进行指导。

3.3 追求其教育教学价值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手段。 学习方式与所学内容应互相适应。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选择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

案例3:

在教学课题学习“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时,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

给你一只正方形的纸张, 你如何才能制作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怎样才能使做出来的长方体有尽可能大的容量?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

(1)先分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上述两个问题,小组内得出共同意见;

(2)每个小组合作亲手做一做;

(3)让每个小组发表自己看法。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如何制作出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的方法,还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评析与反思:

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常常不同,各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在进行合作交流时,学生可以思考他人的想法激发出自己新的灵感,发挥出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很大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相互倾听还可以了解他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和看法,有利于摆脱以自我中心的思维定向,并且在小组讨论中,小组学生相互质疑,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从而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和自我思考,深化对问题的认识。

4 讨论与进一步思考的几个问题

4.1 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又如何定位教师的角色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引领者和合作者。 但是在进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角色。 在学生分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往往将自己置于学生之外,不能将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讨论中去,也就无法成为学生的合作者,究其缘由还是教师没把握住自己的角色定位。我们知道,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对课本的解读有深浅之分和正误之别。 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在学生合作学习中相机诱导,帮助学生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

4.2 要正确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合作学习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人人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不正确处理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很可能会加剧两极分化,出现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的现象。 为此,教师应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给他们更多的发言机会,让学困生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第三,同时还要要求他们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认真分析过程;第四,教师在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操作困难。

4.3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学习习惯,必须要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时,既能发现其他不同的解决问题方式,又可以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这对刚刚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至关重要。 还有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当一个同学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时, 其他同学没有在认真听取他的意见,而是想着自己的事, 干这自己的事。 这样就违背了合作学习的初衷,因此,教师要尤为注重培养学生虚心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的好习惯。

4.4 由只关注“结果”评价指向“过程”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关注个体的“考试成绩”,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有局限性,不利于多数学生的发展,而以小组成绩作为评价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让多数学生受到鼓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取得进步,迈向成功。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实现过程评价。 在互相学习中,让差生得到提升,优生获得自信。 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

4.5 把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也一样。课外数学合作学习在课外延伸时也有着它更为大广阔的空间。教师需建立起良好的课外合作学习机制,例如引导学生组成相互学习帮扶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寻找适合的学习伙伴,成立数学兴趣小组等。

猜你喜欢
正方形数学过程
剪正方形
剪拼正方形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