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浩
(焦作大学太极武术学院,河南焦作454003)
高校体育俱乐部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秦浩
(焦作大学太极武术学院,河南焦作454003)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学生参加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现状进行调查。高校体育俱乐部作为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拓展和补充,对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积极作用,从而提出组建高校体育俱乐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体育俱乐部;可行性;高校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社会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迫切需要,体育俱乐部也作为一种文化进入我国,但一直没能有很好的发展。近年来,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有所转变,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俱乐部逐步被人们所接受,并且逐步以各种形式慢慢渗透到我国体育事业的方方面面。外来文化与中国特色相结合便衍生出许多符合我们需要的新事物,高校体育俱乐部就是新事物之一,它是体育俱乐部与高校的一种有机结合,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对推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体育教学俱乐部是在普通高校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含义是: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大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以培养和建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掌握1-2项终生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充分发挥个人的体育才能、兴趣与爱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的一种以俱乐部形式进行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其特点是: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提高体育锻炼能力。其优点在于:它能够较好地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选择体育课时可以做到“三自主”,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主选择运动项目、自主选择上课老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符合当今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某一运动项目上的运动技术水平,形成专项运动特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终身体育爱好。
对男、女学生各 10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对体育俱乐部满意的82人,占总人数的41%,对俱乐部一般满意的58人,占总人数的29%,对俱乐部不喜欢的60人,占总人数的30%。说明大部分学生是认同体育俱乐部模式的,但认为俱乐部仍然存在着缺陷,比如俱乐部存在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和要求学生的服装统一等问题,使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从而对俱乐部不满。
在参加体育俱乐部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对自己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有了客观的认识。还有一部分学生缺少对外交流,交流能力相对比较差,想通过参加俱乐部的方式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以便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是为了排遣自己无聊的空闲时间或为了陪伴自己的男(女)朋友而参加的,再者,就是想通过参加俱乐部结交与自己有共同体育爱好的朋友。可见高校体育俱乐部逐步发展成为健身娱乐的场所。
首先是时间不充分,学校安排的其它课程与喜欢的俱乐部体育项目时间相冲突,因此无法参加俱乐部;其次是参加俱乐部要缴纳相关费用,与其花钱运动,不如自己自由锻炼;最后是俱乐部开设的项目不全,没有自己喜欢的项目,即使有,但参加的人太多,太拥挤。
场馆少、学生多是现在高校的共同问题,实施俱乐部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现状,而像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等,这些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较高,反而更需要高校科学地管理,合理地利用场地和器材,充分发挥场地、器材的作用。高校的体育教师不仅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有扎实的各项基本技能,为高校俱乐部的组建提供了人才保证。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是由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项目中锻炼,更能全身心地对待和积极地参与到当中去。而且同一时间上课的俱乐部队员是来自不同系别、不同专业的学生,增加了同学间的接触机会,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终身体育意识。
高校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时,体育课是普修学习,到了大学二年级才开始进行体育选项学习。高校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拓展和补充,可使学生从进入大学校门开始,就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专长选择体育项目进行练习。因此,创办高校体育俱乐部,开展富有时尚性、趣味性、集体性、竞技性的体育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高校体育俱乐部在学生的锻炼和训练过程中既遵循“兴趣第一”的原则,又秉承“精益求精”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练习的方法和意识,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技术和战术,为他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的自我健身提供基础,为终身体育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比较优秀的队员提供一个向职业化发展的平台。因此,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建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又可以为高校储备运动员人才,为省级以及国家队选拔和输送一批优秀的高水平运动员,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还不完善,还未能完全发挥体育俱乐部的作用。近几年来,随着体育器材价格的上涨,高校对体育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资金缺乏成为难题,造成场地、器材明显不足。有些高校体育俱乐部场馆开放时间有限,甚至与学生的专业课程时间冲突,不能满足学生课余时间锻炼的需要。本校体育教师还恪守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灵活有效地适应学生选择体育项目的需求。
首先,在资金方面,应提高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重视度,并在资金投入上相对加大力度,逐步完善俱乐部的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责,并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所需的场地和器材;也可积极寻找赞助商加盟,鼓励俱乐部参加各种比赛;俱乐部实行会员收费制,也是解决资金不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其次,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锻炼时间,场地开放时间的灵活性与不同专业学生课余时间的灵活性相结合,对提高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再次,应完善俱乐部的师资力量,除用好本校体育教师外,还可以引进专业技能较强的教练员,既能丰富学生选择教师,又便于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最后,争取实现横向联合,由两所或两所以上的高校组成校际联盟,建立高校体育俱乐部联盟,从而形成设施共享、场地共享、师资共享等资源共享优势。
[1]邹师,冯火红.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与特色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
[2]张昌言,于军,徐元君.试论构建全方位的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体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5).
[3]刘凤婷.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4]吉建秋.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01,(3).
[5]彭文革.普通高校开展休闲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1).
[6]孙雷,葛宝阳.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制在健康教育中的效应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3).
(责任编辑 陈永康)
G807.0
A
1008-7257(2012)03-0128-02
2012-03-28
秦浩(1981-),男,河南永城人,焦作大学太极武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