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龙
(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所,河南 郑州 450002)
“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人与隐士,开一代隐士文化风气,是魏晋时期的文化符号,对其后的文人逸士影响深远。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聚首“山阳”,谈玄清议,吟咏唱和,纵酒昏酣,遗落世事,以其鲜明的人生态度和独特的处世方式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广受争议的群体。学界一般认为“山阳”遗址在南太行的修武、辉县一带[1],现今在此区域发现了大量跟“竹林七贤”有关的文化遗迹,尤其是在修武云台山的天门百家岩发现的摩崖石刻等遗迹,证明云台山地区是其主要的隐居地。“竹林七贤”是云台山风景区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是深化景区内涵、提升景区文化品味的亮丽名片。本文尝试从“竹林七贤”文化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与探析。
百家岩景区内现存和文献记载的与“竹林七贤”有关的人文遗迹有七贤祠、嵇山碑、孙登啸台、刘伶醒酒台、嵇康淬剑池、锻灶、王烈泉、唐宋以来的碑刻题记、二乐台,在建设百家岩景区时,要分期分批地把“竹林七贤”的遗迹遗址保存好,进行科学地开发利用,像七贤祠、嵇山碑亭、碑廊等要当作精品工程来做,要既有优秀的艺术风格,又有魏晋韵味,还应有“竹林七贤”的气质,把景区的灵魂打造出来。
景区建设可分为三个部分,一对刘伶醒酒台、嵇康淬剑池等字迹较清晰的摩崖石刻,要进行保护性的开发。首先要在相关的摩崖石刻前面设立隔离带,以免游客随意抚摸刻画;其次刘伶醒酒台、嵇康淬剑池体现了典型的“竹林七贤”醉酒当歌的群体性行为,要在摩崖石刻边上树碑,根据文献记载对其行为与历史背景进行阐述。有条件的话,可将这段历史事件制成影视资料在摩崖石刻附近进行反复播放;再次要修好摩崖石刻前面的游览道路,可修成河卵石小路或者木制栈道。二对文献有记载而现存不详或残缺的文化遗迹要进行恢复性重建。重点建好孙登啸台、七贤祠(“竹林七贤”纪念堂)以及碑廊。孙登啸台建成带高台的飞檐四角亭子,配以孙登的主要事迹的文字说明或影视播放;七贤祠(“竹林七贤”纪念堂)建筑要具有魏晋建筑风格,规模要宏大,分七人为单元分别展示其事迹,要陈列古文献的记载,运用声光电和影视手段具体形象地展示出魏晋时期“山阳”的社会风貌和自然环境,突出对“竹林七贤”生平事迹的展示,解说“竹林七贤”文化群体出现的原因和对后世的影响;碑廊的建设,首先要收集陈列唐宋以来的碑刻题记,其次请当代的书法大家撰写“竹林七贤”及其相关的作品,丰富碑廊的文化内涵。三在搞好百家岩“竹林七贤”遗址的保护与开发的同时,要搞好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种植不同种类的竹子,恢复百家岩、云台山乃至南太行的竹林景观,让游客能充分体会到竹林听涛的雅趣。可兴建竹楼宾馆、设立竹楼餐饮部,配备竹餐具、竹生活用品以及竹的特色菜、竹的特色酒等,在竹林茂密处设置露天的餐饮处,配以魏晋时期河洛地区的管弦丝乐,让游客在雅静的氛围中体验到古人隐居宴饮的惬意。
云台山百家岩景区还可以参考中原另一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景区少林寺的做法,请高水平的团队在百家岩附近设计排演以“竹林七贤”和魏晋风情为主要内容的实景演出。近年来,以《禅宗少林》为代表的河南大型实景文化演出风生水起,接连出现了《风中少林》、《禅宗少林》等成功剧目。云台山百家岩的实景演出,要突出“竹林七贤”的“隐居文化”和“宴饮”文化。“隐居文化”要突出魏晋时期河洛地区文化风情,展示秀丽的自然山水风光;“宴饮”文化要突出魏晋文学与中国酒文化、琴文化悠久融合的关系。“竹林七贤”嗜酒、善乐对其后文人与中华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嗜酒”可在实景演出中突出中华酒文化的悠久历史、酒文化与中华文学艺术的关系、河洛地区以杜康为首的酒文化等。“善乐”要展示出魏晋时期河洛地区的乐文化。据记载“竹林七贤”中,向秀具有很高的音乐鉴赏素养,嵇康遇害后,他经过山阳,作《思旧赋》,说嵇康“于丝竹特妙”,他“经其旧庐”,“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听 鸣 笛 之 慷 慨 兮,妙声绝而复寻”。嵇康善作曲,曾创作《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嵇氏四弄,擅《广陵散》,临死叹息“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 每 靳 固 之,《广 陵 散 》于今 绝矣!”而阮咸于音律造诣最高,文献记载阮咸“妙解音律,善弹琵琶”。武则天时期人们将阮咸所使用的琵琶命名为阮咸,简称阮,这是我国民族乐器中惟一以人名命名的乐器。阮乐,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和欣赏性,应该成为实景演出中的亮点,建议与中央音乐学院合作,将阮乐发扬光大,使之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名片。
搞好云台山百家岩景区建设,不仅要着眼于内部,发掘本地的“竹林七贤”文化资源,还要眼界开阔,要成为整合南太行“竹林七贤”文化资源的火车头。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活动的场所不只是在“河内山阳”,他们活动的足迹也到过与“山阳”相临近的辉县、汲县等豫北其他地区。《魏氏春秋》记载:“康采药与汲郡共北山中,见隐者孙登。”文中提到的“汲郡共之北山”,即今豫北地区辉县市苏门山。据《晋书·孙登传》记载,孙登乃魏晋时期一位异人,居于汲郡共北山土窟之中。阮籍曾受司马昭之命拜访过这位异人。据说,阮籍“与之语,皆不应”。“竹林七贤”的文化遗迹,在整个南太行很多地区都有发现,目前“竹林七贤”相关的文化资源开发还缺乏协同攻坚的意识。“竹林七贤”相关的文化资源开发是一项系统的、涉及各个层面的艰巨工程。这不仅需要学术界同旅游界的合作,也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同具体的经营部门的合作,以及当前利益与持续开发的协同,涉及统一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协同等等。云台山发掘开发“竹林七贤”文化资源,具备整合这些资源的实力与影响力,应该带动整个南太行与“竹林七贤”相关的资源开发。
云台山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同时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影响力与日俱增,而“竹林七贤”作为魏晋时期著名文人与隐士,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很大。在人们的印象中,二者似乎没有关系。云台山发掘“竹林七贤”文化资源,就必须宣传好云台山与“竹林七贤”的关系。一、继续举办好云台山“竹林七贤”文化国际研讨会,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对“竹林七贤”隐居地在云台山等相关命题进行充分论证,丰富云台山文化内涵,提高云台山的知名度。二、邀请文学界、史学界在修武设立“竹林七贤”文学、史学研究基地。三、在全球范围为云台山与“竹林七贤”文化征名,可打出类似“竹林七贤”隐居圣地——云台山的广告词。四、通过广播电视与报纸加强宣传。以河南卫视、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河南日报为首的新闻媒体应该加强对云台山与“竹林七贤”文化的宣传与推介。发挥好中央媒体的作用,加强与其的联系与合作。借港澳台和国外媒体的力量,有计划地主动邀请在华常驻外国新闻机构记者到云台山及百家岩景区采访。五、建设“云台山竹林七贤”文化网站,加大网上宣传力度,在全国知名网站及中原网、大河网、商都网等中原地区主要网站开辟“云台山竹林七贤”文化专栏频道。六、请中央电视台科技频道与国外相关电视台合作拍摄“竹林七贤与云台山”电视专题片,在科技频道、国际频道和国外相关电视节目中进行播放,促进人们了解云台山和“竹林七贤”文化;请国内外著名导演以云台山自然风光为背景,摄制电视剧或电影《竹林七贤》,全面展示“竹林七贤”的生平事迹、魏晋河洛社会风貌及自然风光等。七、积极参与“中原文化沿海行”、“中原文化台湾行”、“中原文化海外行”活动;积极参与国内外旅游贸易推介会、国际文化交易会,向海内外游客多角度推介云台山自然风光与“竹林七贤”文化。八、充分发掘“竹林七贤”的姓氏名人寻根文化资源,吸引海内外相关姓氏后人来云台山寻根旅游。如刘伶的刘姓、王戎的王姓都是源自中原的百家大姓之一,海内外姓氏后裔众多。云台山要与刘姓、王姓等祖根地携手打好寻根游这张牌。
云台山风景区发展到现在,旅游功能逐步完善。然而目前尚存一大短板,具有云台山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尤其是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十分短缺。旅游纪念品雷同,既是中原旅游市场的缺陷,也是我国旅游市场的短板。要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取得先机,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势在必行。云台山发掘“竹林七贤”文化资源,应该在竹文化、酒文化及“竹林七贤”相关的艺术品等方面着手。
“竹林七贤”隐居云台山,与竹为伴,可见魏晋时期云台山乃至整个南太行地区竹林如海,生态环境优美[2]。应该在云台山大力种植竹林,恢复魏晋时期的生态环境,为开发竹文化产业打下物质基础。竹的种植,要引进经济型与欣赏型等不同品种,在云台山建设北方地区最大的竹林博览园。竹林博览园中规划建设竹产品手工制造区、竹艺术品生产区、竹文化旅游食品加工区。竹产品手工制造区主要进行竹编、竹器加工,竹艺术品生产区主要进行以云台山自然风光、“竹林七贤”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竹雕生产,还可以扩展到竹雕古代的咏竹诗、题竹画等内容。竹文化旅游食品加工区主要以竹笋为原料,结合中原传统饮食工艺,深加工各类便于携带的袋装旅游食品等。
“竹林七贤”嗜酒如命,他们的风姿情调多表现在饮酒的品味和格调上。《晋书·阮籍传》载:“(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锺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琱玉集》引《晋抄》:“(嵇康)为性好酒,傲然自纵,与山涛、阮籍无日不兴。”《晋书》本传载:“(伶)尝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誓耳。便可具酒肉。’妻从之。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仍引酒御肉,隗然复醉。”“竹林七贤”嗜酒,品出的是人生的际遇与品行。开发“竹林七贤”酒,要像倡导“茶道”一样倡导“酒道”,传扬酒文化。酒的制作要结合中原古老的制酒方法,装以加工修饰过的竹筒,配以介绍“竹林七贤”宴饮的小册子,加以精美的外包装,使之成为便于携带的旅游精品。
“竹林七贤”相关艺术品的开发,潜力巨大,前景广泛。由于“竹林七贤”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人以其生平事迹进行的各种题材的创作不计其数。关于竹林七贤的艺术品,最早的是1960年5月在南京西善桥宫山北麓下一座南朝刘宋中后期王侯级古墓中发掘出土的巨幅“竹林七贤和荣启期”木模印拼嵌砖壁画[3]。中原地区出土或发现的艺术品有1985年在河南商城县武桥乡蔡店出土的一面唐代“阮籍高逸镜”;著录在《洛阳存古阁藏石目 》中的宋代“竹林七贤”图石刻(原石是清道光年间介休人马恕藏在洛阳县东门外千禅寺旧 址 的存 古 阁,1911年罗振玉打的拓本);竹林七贤观百家岩天门山大瀑布铜镜;焦作云台山景区内百家岩景点的一座天然石平台上刻有“刘伶醒酒台”,“嵇康淬剑池”的字样;河南浚县大坯山的明万历石质仿木结构牌坊——恩荣坊的平板坊上雕的“竹林七贤”图等[4]。而全国出土或发现的与“竹林七贤”相关的艺术品更多。主要可分为雕刻类、书画类与刺绣类。雕刻类分为竹雕、木雕、石雕、牙角雕、砖雕、漆雕、泥雕等。书画类分为瓷画、水晶料器画、纸画和绢画以及大量的书法作品[5]。刺绣类有缂丝等。云台山风景区可就地取材进行石雕、竹雕、木雕等旅游纪念品制作,同时依靠中原古老的钧瓷、汝瓷工艺和修武县悠久的制瓷历史,生产笔筒、砚台等瓷画作品,以精美的汴绣工艺为依托,加工以“竹林七贤”为内容的刺绣作品等。
云台山“竹林七贤”文化资源底蕴深厚而丰富,开发“竹林七贤”文化资源任重道远,需要站位高远,视野开阔。相信只要措施科学、工作到位,“竹林七贤”文化会成为云台山风景区的亮丽名片,云台山风景区的旅游事业会更上一层楼。
[1]赵玉萍.“竹林七贤”资源挖掘整理与旅游产业发展[J].焦作大学学报,2009,(4):34-36.
[2]李云登.“竹林七贤”与“竹林”[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2):46 -49.
[3]承名世.论孙位《高逸图》的故事及其与顾恺之画风的关系[J].文物,1965,(8):17-18.
[4][5]杨贵金 ,杨 佩.关于竹林七贤的艺术史[J].焦作大学学报,2011,(1):38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