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校内优质资源 办好城市管理专业——关于城市管理专业发展的思考

2012-08-15 00:54胡小岩崔凤生宋瑛璐国立忠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办学学科

胡小岩 崔凤生 宋瑛璐 国立忠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文法学院,长春 130118)

城市管理专业于2010年申报并获国家批准,2011年招生,现有本科学生36人.作为吉林省首家开办城市管理专业的单位,文法学院依托我校土木建筑和城市规划等优势学科的支持,贯彻执行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培养“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扎实、思想作风朴实”的新型城市管理人才为目标,紧密结合吉林省委提出的增强社会管理水平、推进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创新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培养体系方面加强交流和沟通,取长补短,力求为增强我省社会管理创新能力和提升吉林特色城镇化建设水平尽绵薄之力.

我院社会工作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已有十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但由于城市管理专业是新型交叉学科,所以我们对城市管理专业理念、专业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还处在浅表层面,对专业体系的理解尚不十分深入,对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的设计还处在规划阶段,教师队伍更是亟需培养和建设,所以走出去学习、寻求帮助是我们改变当前境况的捷径.通过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城市管理专业的办学经验,积极探寻新形势下城市管理专业的办学思路,试图形成一条校内优势学科互补、师资力量共享、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新型节约化的办学方式.为此,2011年9月下旬,文法学院组织部分教师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专业调研活动,期间走访了沈阳建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苏州大学,并围绕着城市管理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方式、学生就业、师资培养及合作交流等问题,与相关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全面、深入沟通,并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在多方面达成共识,实现了分享经验、交流成果的预期目标.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校城市管理专业建设发展中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 明确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体系

城市管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其融经济学、管理学、城市规划学于一体,旨在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城市管理人才.我国对城市管理的研究是在21世纪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步伐而出现的,所以各个大学开办该专业的历史都不长,基本上依托学校或学院的一些专业特色,确定本校城市管理专业的专业定位.

沈阳建筑大学的城市管理专业设在工程管理学院,以土建为背景,主要培养具备土木建筑工程与城市建设技术、城市建设管理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操作技能,能从事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市政管理、环境管理、社区管理、物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采取“三明治”教学模式,即校内教学—校外实践—校内教学三者并举运行.苏州大学城市管理专业设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系,以公共事业管理为背景,定位社区管理和中小城镇建设管理;就业方向是城市规划与建设部门、城市市容市政和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城市公用事业单位以及城市社区等岗位.中国人民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城市管理方向)主要培养从事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资源管理、市政项目评估等城市公共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专业理念是培养城市领袖,而不是培养城市工程师;人才就业方向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及政策研究机构,从事城市规划与开发的企事业单位、中介咨询公司、城市银行等金融投资机构、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等.

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结合我校和我院的办学情况,我们认为我院的城市管理专业应着眼于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在公共管理视域下,依托公共事业管理和社会工作专业,整合校内建筑规划等相关优势学科,共享校内优质教学资源,针对吉林省城市管理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发展需求,培养具有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与管理实务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通过城市管理专业的建设,在文法学院,力争使三个专业形成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三足鼎立格局,在学校内,能够充分利用建筑规划的优质资源,使城市管理既拥有公共管理的理念和知识,又拥有土木建设背景.因此,我们认为城市管理专业应该定位于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主要针对城市市政交通、城市基础建设、城市规划、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社区及城市软环境治理.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管理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决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现代办公管理所必需的定量分析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和城市综合治理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熟悉我国有关城市管理的各种法规、政策、制度和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管理实务.

2 提升对城市管理理念的认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作为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有机体展现在我们面前,城市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可见,城市管理的对象非常复杂,涉及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难以掌控;管理者的理念、水平、素质也参差不齐,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已不能适应当今城市发展.因此,要求开办城市管理专业的院校及任课教师,必须责无旁贷地潜心学习研究城市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尽量了解社会前沿信息,感知城市的变化,参与社会管理、了解当地政府管理方法和相关措施,从而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提升我们的管理理念.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开发利用校际之间的交流,利用学术会议的平台走出去、请进来,尽快了解掌握该专业的最新信息,尽可能参与省、市、区的城市管理活动,参加调研活动,比如小城镇建设、城市改造等,直接体会城市的发展变化,感知城市的日新月异,以此补充我们对城市和城市管理的理解.

3 尽快组建城市管理专业教师队伍

比照我校和其他大学的办学经验,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城市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我院城市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学缘结构较为单一,不甚合理,大多来自于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城市规划学等领域,缺乏来自于城市管理专业的专业门人才.尽管教师队伍的学科背景综合起来似乎也基本涵盖了城市管理专业的大致领域,但由于没有经过城市管理专业的系统训练,因而将这些学科的知识分别孤立地讲授给学生,并不能使学生建立起系统、全面的城市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因而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员组合,不能反映城市管理学科的本质特征.即城市管理是交叉学科,需要综合知识,但不是不同学科的简单组合与拼凑.目前的实际状况,既无法满足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也难以满足对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因而教师队伍必须较系统地掌握城市管理专业的学科知识,这样才可能传授给学生真正体现城市管理专业学科内涵的知识.

目前,文法学院现有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城市管理三个专业.借助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师与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来讲授大部分专业课程,尽管两个教研室的教师无论在学历、年龄结构、教学经验上都具有一定优势,但主要还是从事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等城市管理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在城市管理专业教学上无论是学术水平还是教学实践经验都不丰富,教师队伍建设急需跟上专业发展的步伐.因此,要办好这个专业,应尽快选派公共管理教师到相关院校进修或短期听课学习,明确城市管理专业的理念和弥补对城市管理知识掌握的不足.此外,还应为教师创造条件参加专业内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开阔视野,提升研究水平和教学水平.

4 加强协调形成合力

城市管理专业立足于文法学院,以文法学院现有专业为支撑,没有大规模增加教师,所以探寻校内优质资源的合理化互补是节约办学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目前教师不足的有效途径.我校是一所以土木建筑为特色的学校,虽然是土木大背景,但一些学科之间仍然存在单一化倾向,学科之间不相兼容,有效的资源和信息被分散在不同部门.城市管理专业要利用和整合校内资源,使之形成合理的机制,一方面应提高技术应用主导下的管理层次,另一方面还要增强管理理念基础上的技术水平,实现管理和技术的有机结合.

因此,文法学院在这种资源整合中应扮演组织者、牵头者,学校应有意识地在这种资源整合中扮演协调者,以便使城市管理专业教学中涉及到的相关学科、科目,诸如建筑学概论、城乡规划概论、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城市工程项目管理、城市交通管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等课程,在城市管理专业授课中能够体现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体现城市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办学定位等,能够使各教师在各自的教学中形成明确的目的,进而使各方面力量协调一致,提高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率.学校的协调、督促、支持是办好城市管理专业、整合资源的强有力支撑,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基本保障.同时,各相关院系对该专业的理解与配合也是我们办好该专业的前提条件.

5 结语

城市管理专业尚处在起步阶段,未来的道路还很长,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实践.关于专业理念和定位、培养方案、教师队伍及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工作还有待于研究并解决.我们会不断努力,力争将城市管理专业建设好.

[1]钱玉英.钱振明.城市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2011(12):84-87.

[2]宋 刚,唐 蔷.现代城市及其管理——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J].城市发展研究,2007(2):69-72.

[3]张本效.对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159-161.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办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