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良璧
(江汉油田教育实业集团,湖北 潜江433124)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化运用
郑良璧
(江汉油田教育实业集团,湖北 潜江433124)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将较多的知识信息以较丰富的感观形式再现于课堂教学中,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但要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辅助功能,必须坚持现代多媒体对历史教学目的的服务性;必须坚持多媒体运用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要做到对内容的精选;要适度使用;要努力实现多媒体运用与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
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学;优化运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优势进入历史课堂,给以往“讲史”、“说史”的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然而,在使用多媒体进行历史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泛用、误用和滥用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正确定位,多媒体教学如何优化运用仍有必要深入探讨。
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拉近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彰显学科功能,有助于降低历史学习的难度,实现历史教学的减负。这不仅推动了历史教学观念的上更新,也大大地改变了以往历史教学课堂上老师单纯讲授造成的沉闷和单调,深受广大历史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但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在不经意间陷入了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和“陷阱”,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片面追求教学形式,没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盲目嵌入大量从网络上下载的文字和图片、表格,穿插大量的影视视频资料,其目的原本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结果重点不突出,难点没突破,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完不成教学任务。
二是有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注重知识的讲解,而过分追求画面的精美,尤其是上公开课、展示课时,课件的每张幻灯片都是色彩艳丽,课堂也很热闹,虽然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一堂课下来,学生留下了画面而没有留下理解和记忆,更别谈对历史的分析和理解了。这就本末倒置,媒体运用成功了,教学效果却失败了。
三是对网络信息和影视视频资料不加选择和甄别,将文艺片影视剧当做历史素材使用,尤其把那些演义甚至戏说历史的影视剧不加说明地再现给学生,要么是历史人物的张冠李戴,要么就是典章制度的古今混淆,要么是历史事实的无中生有,这就不可避免对学生造成知识上和认识上的误导。
以上种种现象表明,想方设法走出这些误区和“陷阱”,如何实现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得到科学有效地运用,依然是摆在广大历史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育手段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历史教学中广泛而正确地使用现代多媒体,能够化空虚为充实,化抽象为具体,化远物为近物,化模糊为清晰,化静态为动态,大大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和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目前阶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定位不能超越。
任何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最高目标。我们知道,历史课的学习,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解决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历史学科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等,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历史课堂讲述的内容都是过去的事情,不可能再现或重演,往往有学历史无现实意义的误解。如何把枯燥的历史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一直是历史教师比较棘手的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凭借着其容量大、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等优势,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以现实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联系历史,强化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同时加深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例如我们在讲述新中国基本政治制度形成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针对乌鲁木齐7·5事件,利用网络资源把有关新疆与内地的自古以来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以及这种交流促进新疆发展的文字资料和历史图片呈现给学生,就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任何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行为都是注定要失败的,使学生树立起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布鲁纳也说过:“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在历史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对接,将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浓厚兴趣,形成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这就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打下了基础。但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和载体,对教学中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教师还必须精心组织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以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多媒体运用既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性,更不能取代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只顾自己按事先安排好的顺序播放媒体,以媒体代替必要的讲授,把自己当成放映员,学生成为被动的观赏者,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受到限制,导致有的课堂看似轻松,过后全忘,效果全无。好的历史课堂离不开教师精彩的讲述和学生积极的思考和讨论。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忘记,历史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彩的讲授、点拨、引导,在今天仍然是最具旺盛生命力的教学手段。
人类历史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基本教科书仅仅提供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脉络。对学生而言,历史与现实无论远近始终存在着距离。多媒体教学通过历史图片、人物画面、脉络图表、影视视频将历史生动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拉近了学生与历史时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对历史知识信息流量的接受毕竟还缺乏真实的体会,仍然会有不真切的感受,需要时间来消化。然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堂上学生被过量的媒体信息影响了注意力,反而找不到学习的重点。如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这节内容往往成为今年上展示课的首选。有的教师上课时既有影音文件,又有大量的图片文字材料,令学生目不暇接,既冲淡了教学氛围,又违背了使用这些资料的初衷。这里必须强调对所选内容进行甄别,去伪存真。例如讲述五四运动中中国代表拒签《凡尔赛和约》时,许多教师不加说明地把影片《我的1919》中的视频片段播放出来:顾维钧等人出现在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的签字现场,向参会代表慷慨陈述了中国拒签和约的理由后大踏步地离开会场。然而真实的历史事实是:中国代表并没有到达会议现场,而是派人将中国政府拒签和约的声明送达各国代表手中和巴黎各主要报馆。此段视频使用时必须予以说明,还原历史的真实。同时,选择媒体信息资源要遵循“三贴近”原则:即要贴近教材,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如讲授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选择的短片会让学生直观准确地了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曲折性;讲改革开放内容时选播《改革开放30年》、《经济特区》、《复兴之路》等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新时期沧海桑田般的巨变;讲经济全球化时,从学生吃穿用的品牌说起。这些源于实际和生活的素材,才能迸发出最强的教育意义,学生愿意看,愿意听,愿意学,愿意思考,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精心选择好网络媒体资源内容的前提下,还要精心规划好使用方式,尤其是要把握好多媒体运用的有效时机。网络信息与视频资源因其自身的特点,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但如果使用不当,又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一定要做到适度使用,在赋予历史课堂鲜活面孔时,达到既丰富课堂,又留足学生思考空间,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大致说来,多媒体的使用要抓好三个契机:一是讲授新课前,选用联系当前又关照所学内容的视频,吸引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开篇制胜的效果;二是讲授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时,巧妙运用网络视频资源,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清晰,取得深入浅出、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归纳总结时,运用图示、表格和专家名人语录等视频资源帮助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加深理解、升华认识,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收获。
美国传媒学家施兰姆曾说:“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一样,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那种。”也就是说选择教学手段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率”原则。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就是要看它是否适合于教学,是否能够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是否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正确的态度是:既不能以继承传统为由忽略多媒体的优势和影响,也不能刻意求新盲目崇拜多媒体,滥用多媒体,两种手段都应为我所用,用其所长,用之恰当。结合教学实际,笔者的体会是:一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同一节课或者同一章节的不同课时中,以一种教学手段为主,辅之以其他教学手段。例如讲授欧洲文艺复兴一课,在讲授人文主义这一概念时,运用多媒体将中世纪圣母像和文艺复兴时的圣母像同时展现在大屏幕上,启发学生思维,通过观察对比,学生看出,中世纪圣母表情庄严,圣婴不活泼,反映神权的威严;而文艺复兴时的圣母温暖而慈祥,圣婴孩童般的活泼,作者将神人性化,体现了对人性的呼唤。而讲授文艺复兴历史意义时,教师利用讲述法分析文艺复兴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拨开学生心头的迷雾,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两种教学手段交互使用,优势互补,效果良好。二是两种手段使用中教师要整体把握,扬长避短,有机结合。传统教学手段成本低,教师运用比较自如,便于临场发挥,讲课绘声绘色,教师的个人特长、个人风格和个性魅力可以得到充分展现,还能留给学生较充分的想象空间。但毋庸讳言,传统历史教学手段受时空限制,不能展示三维空间图像,不能模拟再现历史场景,单位时间内信息容量偏少;而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动态性、交互性、模拟性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历史教师只有依据内容与目标,吸收两种手段的长处,摒弃所短,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统摄,实现“两种教学”方式的“整合”与优势互补,让传统的和现代的一切教学手段为我所用,做到以人驭物,用其所长,用之恰当。三是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合理优化。不同的教师个体,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习条件,对教学方法要求都不同。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结合历史教师个人特长的发挥,尽可能寻求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以期达到最佳效果。这里所谓“因材”,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适合使用多媒体就用多媒体,适合多用就多用,适合少用就少用,不适合则不用。那些需要直观、生动、再现、模拟的内容多用,使学生身临其境,清楚明白。那些需要揣摩、思考、领悟的内容,用多媒体反而会限制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想象力;所谓“因地”,就是在选择何种教学手段时,要放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的整体体系中去设计,去构建。充分考虑各学段、各年龄层次历史学习的不同要求,选用最优效果的教学方式,实现多种方式的优化组合。整合优化各种教学手段而生成的教学,它融进了教师的学识、情感、风格、品质,形成有教师个人特点和独自风格的教学,会更符合学生需要。
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的不同,决定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同,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各自的优势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本着实效性和高效性的原则,灵活运用两种手段,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On Optimization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in History Teaching
ZHENG Liang-bi
(Jianghan Oilfield Education Industrial Group,Qianjiang Hubei 433124,China)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aching means in history teaching is in favor of representation of much knowledge information in class as a abundant sensory form,which has greatly enhanced visualization and appeal of classroom teaching.However,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n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multimedia supporting function,and insist on its service to the purpose of history teaching and strengthening effectiveness of history classroom teaching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The application requires selecting contents and applying them properly and achieving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conventional teach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History Teaching;Optimization Application
G632.4
A
1009—301X(2012)01—0091—03
2011-11-21
郑良璧(1955-),男,江汉油田教育实业集团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 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