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整合——南京银城小学环境景观改造设计

2012-08-15 00:49杨艺红刘刭军王加洲
陕西林业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环境景观景观校园

杨艺红,刘刭军,王加洲

1 概述

近些年,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学校建设的投入,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小学校园外部空间环境范畴产生了许多既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又符合科学发展方向的新趋向:生态的方向、开放的方向、人文的方向[1]。教育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也促使许多新创办的小学都相当重视校园景观的建设,而一些老校园也致力于校园环境景观改造,提升校园环境景观的功能性和景观性。一方面,满足社会需求,使校园环境景观与时代接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新旧景观脱节、协调性差。在景观改造过程中忽视原有校园建筑特色、环境特色,拼贴符号明显,导致风格迥异,啼笑皆非;过于浓重的植物色彩、沉闷、缺乏新意的小品无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产生共鸣;忽视学生主体在环境景观中的作用。在改造过程中未能针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改造,忽视了学生在校园景观中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景观只能“静观”。

2 小学校园环境景观改造的特殊因素

学校的形成起始于一种对自然的渴望以及由这种渴望产生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聆听——也就是学习。它包含了这样几种要素,谈论者(或者理解为老师)、聆听者(或者理解为学生)、树(或者理解为户外空间的某一种要素)。充分表现了环境景观空间在教育建筑中占居重要地位,一方面提供了活动必需的场所,可以是一种客观作用,另一方面,缩短了人与人交流的距离,提供轻松的环境,这是让人有一种身心愉快的精神感受。同时又具有特殊的隐性教育意义。和大学校园不同的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征决定了只有亲身参与,才有更深刻的记忆,才能理解设计者的意图,感受到景观本身所具备的教育性[2]。

2.1 人的因素

校园环境景观主要是为师生所用。因此,人的要素可以说是校园环境景观改造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校园环境景观是否成功,就在于是否能和学生形成互动,能激励学生的参与性,真正的为学生所使用,发挥其景观功能。

2.1.1 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分析 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我管控意识薄弱,对于自己喜爱的活动参与十分积极,而对不喜欢的活动抵触心理明显。他们尚没有准确的判断能力,面对新鲜有趣的事物,他们善于模仿。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改造将某些器材、场地改造成自己希望的样子。小学生的探索意识也很强,一些基于探索为目的的活动也深受小学生喜爱,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

2.1.2 使用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在学校学习知识,接受教育,面临着生理与心理上的急剧变化,在身心发育上有着诸多特点。一方面,小学生有着很强的求知欲,面对新事物,他们会有很大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小学生往往对机械性的活动没有持久性,他们偏好变化多样的活动,常常表现为对游戏的兴趣大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因此,校园环境景观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此外,小学生开始会形成个人或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良好的交流共享空间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人与人交流的关系,有助学生开朗乐观性格的形成。

3 小学校园环境景观改造原则

3.1 以人为本

在改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行为和心理需求,根据小学生特殊的行为规律和视觉特性进行改造。使改造后的校园成为真正舒适、健康、充满活力与学习氛围的景观空间。

通过自然、轻松、富有趣味的设计来降低和缓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压力,让师生充分融入到景观环境当中来,积极调动其参与性[3]。

3.2 因地制宜

校园景观改造要遵循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坚持实用、美观、经济和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充分利用原有的条件,忌不顾校园原有景观特征,大肆翻建,不求新而全,力求得体,合宜。

3.3 尊重校园历史文化

改造要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小品、建筑凸现学校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教学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在景观营造上,可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理想的读书环境,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3.4 安全性

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在校园景观改造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安全问题,小品的造型设计、材质选择、水体设计、植物品种选择上都要精心考虑,杜绝任何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

4 弹性·整合——南京银城小学校园环境景观改造

4.1 改造背景

2001年,南京市鼓楼区实施“名校西进”工程,拉萨路小学在闽江路28号成立分校——银城小学。校园占地面积12 042.6m2,建筑面积7 882m2。周边用地类型主要包括银城花园幼儿园及多处住宅区。

多年来,银城小学努力实践着“依托拉小办学,尽享名校资源;抓住课改契机,打造精品校园;开展智慧教育,追求教学高质量;营造对话文化,创建校园特色”的办学目标,2008年,由于学校生源增加,学校扩建,校园环境景观已无法满足要求,学校决定对校园环境景观进行改造,以更好的适应学校“基于儿童,关爱儿童,发展儿童”的发展理念。

4.2 校园原有景观及建筑现状分析

银城小学主教学楼建筑为现代风格,四面围合,从平面上看呈凸状,外立面为铁锈红马赛克砖,底层局部架空成活动空间。校园现有景观单一,为一般性的绿化种植,缺乏适合小学生交流、活动的空间,校园文化特色缺失。

4.3 改造目标

改造方案提出“弹性·整合”的改造目标,小学校园建设本身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要求学校的物质环境既能提供目前所需要的功能,又能适应将来的扩展,满足新的需要。校园发展规划的目的即是建立这样一种灵活的长期发展结构,这就需要设计者,使用者,管理者树立“弹性·整合”的设计观,需要以一种整合、动态的方式来考察学校活动,使物质环境能以最有效的方式与学校所有活动的时间与空间需要相平衡[4]。

改造方案梳理学校的校园文化及办学特色,整合学校文化资源及现有景观资源,保留宏观的景观空间结构,对景观空间主题进行统筹规划,合理调整。以“基于儿童,关爱儿童,发展儿童”为宗旨,提倡“智慧对话、灵秀儿童”,塑造积极、健康的交流、活动和共享空间。追求让每一个孩子在室外活动中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外发展中增长智慧。

4.4 改造方法

4.4.1 改造思路 校园景观空间结构调整以学校文化元素“童”字展开,从“理想——童心”、“创作——童真”、“培育——童慧”、“玩乐——童趣”四个方面来深入挖掘小学生的特质,通过不同的景观节点体现“灵动”、“共享”、“卓越”的学校精神。

植物景观改造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空间,如建筑物的外墙,建筑物的内走道,架空空间等地,采用了立体绿化的方式增加绿化面积和绿化效果,同时通过设置植物详情铭牌,进行简单的植物科普教育,也丰富学生的课间生活。

4.4.2 景观空间详细设计

(1)童心——童心广场

童心广场位于校园主入口空间。该区域是校内与校外空间的交界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场地之间的缓冲地带,同时又是向外界展现校园风采的首要空间。是联系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一个重要纽带。改造基于原有的绿地和铺装基础上调整,在构图上使喷泉和绿地融为一体,同时在喷泉上增加景观小品,小品考虑安全因素,采用树脂材料,通透的材质和喷泉的水景交相呼应。在喷泉关闭的情况下自成一景,在玻璃上蚀刻孩童玩耍、读书的形象,配合上柔和的流线型平面构图,使该空间成为体现校园“童”的理念的中心场所,体现着小学生的纯真和远大理想。

(2)童趣——对弈天地

原有的木头廊架过于单调,现将廊架景观主题设为对弈,是青少年充满智慧、挑战的象征,铺装改造为中国象棋棋盘的图案,上面摆设木质的棋子,棋子上雕刻各种棋类游戏的棋盘,达到棋中有棋的效果,体现了智慧对话的主题,更给景观带来了趣味性。坐凳同时具备了休息及娱乐的双重功能,同时也体现了学校提倡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

(3)童真——春之路

校园原来的10m宽、80m长的绿化带改造成为“春之路”。春天是成长的季节,是开始的季节。孩子们就像成长在春天的花朵,而小学就是他们成长的土壤。学校是孩子们生活中仅次于家的地方,所以学校的装扮也要有孩子们的参与。通过富有趣味的铺装、小品和特色景墙来体现孩子的童真,孩子们的手掌印、绘画作品、手工课作品都成为点缀春之路的素材等。

(4)童慧——古语天地

古诗墙采用清水混凝土材质,以不规则几何形状,或镂空,或雕刻,以多样的形式来篆刻古诗。刻有70首古诗文的墙体和遍布学校的文化小品贯彻了学校教书育人的宗旨,突出学校的文化气质。

4.5 小结

基于儿童,关爱儿童,以儿童为核心来发展校园环境景观,因地制宜,得体恰当的改造小学校园环境景观,不仅仅是对学校整体景观文化的一种有效补充,也是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蒋继江.中小学校规划设计观初探[J].中华建设.2008(5):42-43.

[2] 宋霞.浅析小学校园景观设计——基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分析视角[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4):152-154.

[3] 王丹丹.关于中小学校园景观设计的一些看法[J].才智,2012(4):268.

[4] 褚冬竹,戴志中.规划师[J].规划师,2002(6):45-48.

[5] 陈子牛,周建洪.对中小学校园绿化的探讨[J].林业建设,2000(2):26-30 .

[6] 王成义,张兆欣,李文娟.中小学校园绿化设计理念及植物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1(4):117-118.

猜你喜欢
环境景观景观校园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项目教学法在环境景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城乡结合部环境景观规划与建设问题初探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浅谈竹文化在环境景观中的运用
内蒙古高原传统聚落环境景观的当代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