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水利类专业数学教学探索

2012-08-15 00:44:59王志刚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数学教师

李 蕊,王志刚

(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众所周知,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其重要的原因不仅在于可以学到一些数学概念、公式和结论,为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启迪智慧,开发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因而数学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然而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1-2],它具有思维性强,逻辑推理严密,内容抽象等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不注意教法的改革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数学不仅单调、枯燥,而且抽象、难懂。往往陷入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得教学效果低下,那么怎样实现数学教学目的,改变数学教学效果低下的局面呢?经过多年来的教学摸索,笔者提出了“快乐教学”,所谓“快乐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施教学目标的活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把“快乐教学”贯穿始终,使学生产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高等数学的信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自己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 搞“活”数学课堂

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又富有创造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活用教材,多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的背景知识,让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融于教学,乐于探索,展示自我,使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笔者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1 课堂内容生活化、故事化

众所周知,数学课有些概念、公理、定理、性质相对枯燥、抽象 、深奥难懂,如果能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到现实中去,到社会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并在其中认识数学的价值、认识自我的价值,激活学生的数学兴趣,那么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例如在引入极限概念时,可先讲解引例“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含义,又如在引入导数概念时,可先讲解如何计算平面曲线的切线斜率,引入定积分的概念时,可先介绍曲边梯形,然后让学生计算其面积,由于曲边梯形不是一个规则的几何图形,没有现成的公式可用,此时引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自然就引出了定积分。

高职学生普遍爱听故事,如果教师能结合数学教学,把讲课内容故事化,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且还会带来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都能积极配合教学、投入教学、搞好教学。例如:在讲“无穷小量”这样一个概念时,告诉大家此概念与“微积分”最初的创立有着密切联系,正是由于当时“微积分”初创时的逻辑混乱性,引发了历史上的第二次数学危机,直到“无穷小量”的提出才消除此次危机[3]。于是顺便给学生简单介绍了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第一次数学危机产生了无理数,第二次数学危机完善了“微积分”的概念,第三次数学危机消除了集合论中出现的各种悖论,形成了一个完善的集合论公理体系[4-5]。也正是由于这三次数学危机的出现,到成功解决,才极大的推动了数学的发展,成为数学史上的佳话。通过对数学史的回顾,不仅使大家认识了“无穷小量”的来源,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白数学的前景非常广阔,我们要象前辈一样学好数学、发展数学。

通过以上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间接向他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数学并不是枯燥的概念、定理、公理,而是和生活密切联系的。

1.2 教师要出“圈”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似乎只是为了“考试”。教师关心最多的是“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很少顾及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教师应冲出教材的圈圈。虽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主要凭借的是教材,但并不唯一。只有教师首先不被课本束缚,才能使学生不受课本束缚。所以,如何科学、合理、灵活、正确的使用教材,是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只有对教材掌握“熟”,对大纲理解“透”的基础上,才能在教学上讲究“活”。如:在不偏离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整知识点顺序,联系现实生活,拓宽教学内容,增强学习趣味性等。

1.3 多种教学法的适用

众所周知,好的授课可使学生终身难忘,一生受益。而其反面却是“照本宣科”,或者是把学生当成“大瓶子”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大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传授式”教学法,“示范式”教学法,“建构式”教学法等等。而这些教学法又可互相补充,对不同对象,在不同阶段起着不同作用。多种教学法的适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如何研究,如何创新,取得启迪悟性,挖掘潜能的效果。

2 开拓时空,营造和谐的情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但与他们的智力水平、学习方法有关,还与其心理状况有关。因此,营造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

2.1 深厚的爱生感情

爱护学生,是老师必须具备的重要心理品质,因为师爱具有激励感化、调节、榜样等多种教育功能。如果教师首先以情感和学生相融,让学生觉得高等数学虽然可怕,但高数老师可亲,由亲近老师,渐渐地转为亲近高数,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扎实的理论基础

一个好的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师德、教风外,还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要成功的讲好一节课,备课尤为重要。如果备课不认真,草草了事,或者自己根本就没有弄懂要讲的内容,结果在课堂上讲的结结巴巴,甚至给学生讲解例题也常常出错,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增加了他们的逆反心理、从而产生厌恶感和疏远感,导致学习效率低、效果差,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对于一个青年教师而言,不能因为年轻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相反要更为严格地要求自己,要对所讲的内容及相关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要通过课前反复备课从而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自由自在的发挥,如果再能运用生动、形象、科学的语言,布局合理、规范直观的板书,定能增强学生听课的情趣,并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也会积极配合。坚持下去,必然会产生优异的教学效果。

2.3 幽默诙谐的语言

讲课时教师语言幽默诙谐,看似非常寻常简单的小事,却能给学生产生一种惬意的心情。进而达到和谐的教学情境和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感情,这些都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例如,在讲“无穷小量”这一概念时,告诉学生曾经有个著名的红衣大主教贝克莱称“无穷小量是已死量的幽灵”[3]。那么今天我们就揭开这个幽灵的神秘面纱。学生立刻来了精神,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通过这些幽默的引语,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创造了和谐的气氛。

2.4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生学习和了解数学的过程不单单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意志的锤炼,感情的陶冶等非智力品德的培养的过程。因此教师还应注意以数学的人文精神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审美情操,平等地与学生讨论问题,满腔热忱地鼓励他们多提问题,大胆发表不同意见,细心发现学生的点滴创新意识和培植他们的创新精神,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特别是对刚进大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影响是很大的。因此,作为基础课的老师应尽量争取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 增强学生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还要把爱的期望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一开始就在学习中感受到教师的信任和期望,树立信心,明确学习目的,产生愉快主动的学习热情。

3.1 表扬与提问

学生的心敏感而脆弱,需要鼓励、喝彩和掌声。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当着大家的面多一些表扬与赞许,将会使全班学生都感到愉悦,学习氛围也因之轻松,课堂教学也因之活跃。特别对于后进生,可以经常提问他们,回答正确的当堂表扬,使他们通过回答问题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

3.2 积极引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一方面可以通过数学家的故事,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拉格朗日与“中值定理”,华罗庚与“黄金分割”,陈景润“皇冠”摘宝,牛顿与“微积分”,轮椅上的“黑洞理论”等[6],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另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为此可采取起低点、小步子、多训练、快反馈的方法,激发和维护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感受到“自我实现”的愉悦心情。

3.3 公平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评价最具权威性,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准确。现行的高职课程总评成绩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为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80%左右),另一部分为平时考查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30%左右)。对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出公平的评价,一方面对于基础特别差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通过平时的刻苦学习提高平时成绩,从而使得总评过关,避免由于基础差失去信心而自暴自弃;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基础好的学生自恃基础好、智商好而忽略平时、考前的认真复习。最后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更能增强他们的信心。

4 注重与学生交流

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双向的、互动的交流过程。因此教师在讲课时要不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以此来了解学生对所讲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种交流除了语言外,还应包括表情、眼神、手势等。在进行交流时,老师一方面要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的目光比较迷惑,呆滞,则可能没有听懂所讲内容,这时老师需要停下来和学生进行语言上的交流,以决定是否个别内容需要重新讲解;另一方面,如果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甚至于做小动作,老师需示以严厉的表情和批评的目光。当然,有时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听讲认真,与老师配合默契,这时老师应投以赞许、欣赏的目光,以此让学生受到鼓舞,从而提高听课的效果。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习是学生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7]。快乐数学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只要靠教师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公平、友好、合作、竞争的情景,一种令学生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氛围,学生就会“乐在学中”,数学教学也就会成为充满轻松,和谐和鼓励的快乐学习天堂。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既可以使学生心情愉快,又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使注意力、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处于高度的活跃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进而树立起学好高等数学的自信心,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1]侯风波.高等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谭杰锋,郑爱武.高等数学[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陈学云.无穷小量的命运及对数学发展动力的思考[J].自然辨证法研究,2005,1(1):41-43.

[4]赵院娥,乔淑莉.悖论及其对数学发展的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2004,23(1):21-24.

[5]胡作玄.第三次数学危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6]许文林,刘连福.高等数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7]程绍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快乐数学课堂[J].科教文汇,2008,10(中旬):117.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数学教师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3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