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梅
(山西省晋中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晋中 030600)
近十几年来山西省进行了大规模的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交通状况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曾参与了京大、祁临、大新、新原、得大、大同绕城、忻保、王城等高速公路建设的施工,由于一直负责质检工作,深感工程资料管理工作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施工中如何确保工程质量与如何做好工程内业质检资料,保管好资料,实现既能节约资源,节省工作量,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资料应有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我们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的人员必须以务实的态度来认真填写好施工质检资料,确保施工资料填写及时、准确、真实,真正管理使用好资料,达到既能加强质量管理,又能节约资源,节省人、财、物的目的,还能确保工程资料对实际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从事多年公路工程施工的质检管理工作发现,资料不能拖,越拖越多,越是懒得做,甚至会影响施工。一进场就要抓紧时间熟悉图纸,并根据业主要求及验评标准仔细划分好单位、分部、分项工程,根据分项工程的多少及经验,决定预备多少个资料柜及档案盒,并把每个分项工程名称都打出来贴在档案盒脊背上,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建立质检日志台账。
然后根据施工进度,每天要对检测的数据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并上报请验监理工程师,做到不因资料报请不及时而拖工程的后腿,同时要认真做好台账的记录,资料返回后及时下台账并归档,做到报批资料走到哪个环节一清二楚,必要时与监理做好沟通催批资料。还要对实测数据汇总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解决,使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以便确保工程质量。如大新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每天清晨,质检负责人与质检员都亲自上路检测前一天晚上路面铺筑的平整度,并汇总数据上报总工,与现场施工人员一起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调整,使整个标段取得了平整度第一的好成绩。
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得出:施工资料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如:路基土方填筑每层填筑检测用表,表格就有11张:检验申请批复单、现场质量检验报告单、压实度试验记录表、路基压实度检查汇总表、路基边坡检查表、路基平整度检查表、路基纵断高程检查表、水准测量记录表、路基宽度检验记录表、路基横坡检验记录表、中线偏位检验记录表。
路基施工中,平原地区有几米高的填方。以每层压实厚度25 cm来填也得出几十份资料,如遇山区高填方,例如忻保26标羊圈沟深39 m,就得出156份资料、每三层测一次纵断高程、平整度、中线偏位等就路基一层填方所需要的表格一般有11张,其余两层每层用表6张,完成以上任务共需填156层,填写表格为11×52+104×6=1 196张,竣工资料每本不超过150页,需装订成册8本。仅一个填沟就8本,更不用说隧道工程及大中桥的资料数量。忻保26标郝家里隧道长1.214 km,资料装满12节铁皮柜,连上桥梁涵洞资料共装20节铁皮柜,这仅仅是质检资料,不包括竣工资料里试验、安全、竣工图纸等资料。
这些资料中有好多内容是重复的,如压实度试验记录表,试验资料里电子版的、手写的,质检资料还要再整一份,还要再填一份压实度检验汇总表。几个数据填来填去浪费精力浪费纸张,很简单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化,我认为不是资料越多、越细,工程质量就越好。监理资料也是如此,没有专业资料员,只能是白天全过程旁站,夜晚加班做资料。如果白天做资料,就不能坚持旁站,让施工队伍有机可乘,不能确保工程质量。现在我们国家提倡低碳经济、节约型社会,对于宝贵的资源更应该珍惜,资料所用的复印纸是用木材生产的,从节能减排和减少工作量的角度出发,对于一些原始资料,本人建议资料尽量简单化,一组数据不要多次重复填写,尽量把资料做的精而准,不要流于形式,能证明质量就行,表格能合并的尽量合并,大大减轻质检人员和监理的工作量,让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施工现场,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以确保工程质量。这样,既环保又能节约成本。
本来工程资料的目的是为加强质量管理,能够有效的指导生产,控制质量,但在执行的时候,为了符合验评标准的要求应付上级部门及检查,有时质检员也会为了省事,对部分项目只要不会影响工程质量,就待在办公室里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范围要求的数据去填写。如郝家里隧道施工洞身开挖的实测项目,为了确保喷射混凝土厚度,洞身开挖做到不欠挖。爆破法施工又不是那么准确,从工地上报回的超挖实测数据值,大部分都超过允许偏差,做分项评定时就会不及格。一开始监理很严格,自检资料就得填实测数据,否则不签认,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只好如实填写,但在一次检查中,检查人员发现分项评定还不及格,最后又对资料进行了修改。当然,这种情况不都是这样。
现在工程计量资料中也要检验申请批复单,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有质量原始记录,从开始到完工,资料上反映的大部分全是合格的,笔者认为,对这一份资料,每一份都有监理签字认可,伴随着工程的结束,它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是在归类档案时,本来是竣工资料,但业主要求施工原始资料也要三份。我觉得只整理一份足以,应该把大量的空间资源用来保存更重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竣工图、监理文件,招投标文件,工程变更文件,财务决算、工程决算、支付报表等有价值的文件,那样才更有意义,才能做到更大的环保。
工程施工总结对本工程中采用的技术、发生的问题、采取的措施以及反馈结果,在以后工程的施工中可以吸取经验,少走弯路。在这些文件中除了有关的工程数据外,对施工过程的总结占了相当大的部分:优点、缺点尽在其中,学习和借鉴这些文件对今后的工程管理将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文件应该多保存几份,让大家多学习借鉴,才能不断进步。
为此,我们要提高广大试验检测人员的积极性和务实作风,让我们的试验检测人员能够轻松工作,数据填写真实,特别是监理应该以现场巡查和旁站为主,监理的资料要少而精,应制定一些可操作性的办法,如减少资料重复,压缩表格,压缩部分原始资料,部分资料双面打印,保存电子版,对承包商加强监督等,让施工资料真实地为施工提供数据,实际指导生产,在节省能源的同时,为确保工程质量而努力。
[1] 刘贵庆.论施工资料管理[J].山西建筑,2010,36(15):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