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月珍
(吕梁市文峪河水利管理局,山西 文水 032100)
文峪河灌区地处吕梁山东侧,南北长约53.1km,东西宽约11km。灌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控制面积5万hm2,800m高程以下耕地面积4.39万hm2,设计灌溉面积3.42万hm2,有效灌溉面积3.31万hm2,2011年有效灌溉面积3.2万hm2。
灌区采用多渠首自流输水系统,建有大(二)型水库1座,设计库容1.17亿m3,兴利库容0.68亿m3,现有渠首枢纽6处,其中小型齿坝1处,中型水闸5处。总干、干、支、斗、农五级固定输水渠道1014条,总长1311.34km,建筑物3177件。
灌区主干工程大都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时建设标准不高,后期投资严重不足,加之运行多年,工程老化失修损毁严重,渠道输水损失大,改造前渠系水利用系数仅0.443,田间水利用系数仅0.60,严重制约着灌溉效益的发挥和灌区经济的发展。
文峪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从1999年开始实施,截至2011年底,已完成改造干、支骨干灌溉渠道10条长度91.512km,配套建筑物172件,喷灌节水面积135hm2,管理房、信息化建设工程等项目的续建配套工程。项目实施后,有效改善了灌区工程状况,延长了水利设施使用寿命,提高了水利用系数,区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节水改造工程有效改善了灌区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状况,维修费用大大降低,险工渠段的决口隐患初步消除。实施防渗改造后,消除了险工渠段的决口漏水隐患,杜绝了山洪入渠,清淤、维修养护费用仅为改造前的1/3。
项目实施后,渠道输水条件大为改善,初步实现了代替河道向下游输水的目标,跑、冒、滴、漏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干渠水利用系数有所提高,灌溉周期大为缩减,农业抗旱能力得到增强,保证了农业高产稳产、农民增收、社会稳定。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沿线原用井灌的村庄开始使用河灌,杜绝了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水位下降,保护了周边环境,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对区域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如东干渠项目实施前,由于老化失修,输水能力减弱,沿线许多受益村打井配套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不仅使灌溉成本增加,部分村还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的局面。项目实施后,各村重新使用河灌方式,不仅降低了费用,还有效保护了地下水。
项目实施后,乡村两级整合农业水利资金,闭井修渠,防渗斗渠,整修农渠,覆盖区内的村级组织配套改造农渠和田面工程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如2008年新增项目实施后,沿线受益村庄北张村和东宜亭投入100余万元、400余个劳动力进行了农渠开挖和斗渠的防渗衬砌,以点带面的作用凸显。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实施以来,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文峪河水利管理局抽调骨干技术力量成立工程项目部,设立3个组室分别负责项目部各项工作,市局专门委派一名副局长承担项目监督和指导工作,从而有效保证了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在项目实施、管理、质量、资金使用等方面的规范有序。
节水改造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部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资金使用监督、安全生产等制度,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先后制定了《安全生产措施》《勤政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质量管理实施办法》《基建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实施办法》等多项措施,确保了工程安全、干部安全、资金安全,保证工程如期、保质、保量完成。
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制,精心组织,常抓不懈,认真按照国家规范标准操作管理。采取设计、管理、监理、质检齐抓共管的办法,严把工程施工质量关,施工单位设专门的质检员,结合监理和质监站巡回检测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和原材料是否符合施工要求,监理单位按合同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定量质量监控,保证了节水改造项目的施工质量全部达标。
1999—2001年西总干工程建设过程中,市级配套资金没有全部到位,建设单位通过协调受益县以及银行贷款,自筹资金117万元,缓解了工程建设资金紧张的局面,完成了西总干渠28.55km中的25.8km以及全部建筑物工程,使得该项目能够如期投入运行。
在干渠进行续建配套的同时,积极联系受益县、乡、村整合农业水利投资,安排骨干渠道已改造的区域进行田面工程建设,以全面发挥改造渠道的预期效益。
由于节水改造续建配套工程投入主要用于干支渠等骨干渠道建设,而主干渠道改造后的下级渠道由村集体建设管护,由于上级投入资金少,村集体自身没有能力进行改造,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后,财力、人力投入无法保障。因此,乡村两级应加速整合资金改造末级渠道,以发挥主干渠节水改造续建配套项目效益。
2008年吕梁市物价部门测算文峪河灌区的成本水价为0.65元/m3,批复执行水价为0.17元/m3,仅为成本价的26%。由于农业收入偏低,灌区内经济欠发达区域农民浇地积极性不高,水费征收十分困难。而经济较发达的区域由于水价执行不到位以及末级渠系不配套导致的大水漫灌等水资源浪费仍然存在。
在2000年灌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已经变化的设计条件及时做出调整和修改。可研和年度实施方案阶段的勘测设计工作力求合理、细致、周密,符合改造工程实际情况,努力避免建设阶段出现较大的设计变更。
建设单位要多渠道争取地方配套资金到位,在现有投资构成的基础上,建议对财政困难的地区参照2008年新增项目适当增加省级配套比例,减少市级配套比例,以确保工程资金足额到位,确保工程项目按批复完成,按期发挥效益。
由于市级配套资金不能全部足额到位,项目建设过程中年度实施方案批复的内容不能全部完成,而下一年度批复时按上年度批复延续,给同一渠道改造造成断档,给工程实施运行和效益发挥带来困难。建议批复年度项目时按照实际情况,对于上年度市级配套资金确实不能到位的项目,同意同一渠道下年度实施项目与上年度实施项目衔接,使渠道防渗改造工程连续进行。
上级安排的灌区末级渠系改造项目以及其他投资,尽量安排在骨干渠道已经过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下级渠道(斗农渠及田面工程)进行配套建设,以期实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建一片、成一片、见效一片”的完整灌排体系,发挥国家投资的最大效益。
通过骨干渠道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以及末级渠道配套建设,分期分批打造大型灌区内集中连片的大中型节水园区。园区内渠、水、田、林、路同步配套建设,区域灌溉保证率达到75%,促进区域内蔬菜、水果、养殖业以及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以节水促进水费成本价到位,努力实现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