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吟”含义寻绎

2012-08-15 00:46朱大银
黄山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孟郊贾岛知音

朱大银

(巢湖学院 中文系,安徽 合肥238000)

“苦吟”是中晚唐以来重要的诗坛现象,其背景可以这样来认识:首先是安史之乱后普遍存在的苦难意识,这种苦难意识既联系到社会状态同时又联系到诗人自己的生存状态;其次,与科举以及文人仕途有关,安史之乱后,藩镇拥兵割据,唐王朝政权旁落,科举已经变得非常黑暗,这从牛李党争的过程就能看得出来,虽然其时科举非唯一仕途,但却被文人尤其下层文人视为最能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功名不就对很多文人来说都是终生遗憾;再次,与诗歌本身的发展有关,律诗兴于唐代,这是众所皆知的,律诗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这样一个结果,那就是诗人对一首诗中的某一句或一句中的某个词(字)的锤炼,以求点睛之笔,此种过程肯定是一个呕心沥血的苦吟过程,即韩愈所谓“钩章棘句,搯擢胃肾。神施鬼没,间见层出”的过程;最后,与禅宗的影响有关。事实上,“苦吟”诗人诗歌的审美趣味与禅宗是相通的。姚南强先生说:“作为苦吟派的诗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语言简洁平淡,而在平淡中寓深意;二是意境枯寂清寒,这二者都与禅佛有内在联系。 ”[1]66“苦吟”诗人清寒平淡的诗歌风格与禅门清静悟入、恬淡虚寂的修行理念是契合一致的。

李嘉言先生在《长江集新校》中论贾岛的“苦吟”时说:“后人称他为苦吟诗人,是同他的生活苦、思想苦、作诗的态度苦分不开的。”今就“生活苦”、“思想苦”、“作诗的态度苦”三个方面讨论“苦吟”的含义。

一、生活苦

杜甫诗集中已经有许多论述自己生活贫苦的句子,《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说:“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表示了对自己“苦吟”的无奈。孟棨《本事诗》载李白《戏赠杜甫》诗曰:“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既戏称为“太瘦生”而又与“苦”连在一起,则杜甫贫苦生活状况可知。其它如“病减诗仍拙,吟多意有余”(《复愁十二首》)、“穷途衰谢客,苦调短长吟”(《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等诗句都说明了杜甫作为诗人而生活艰苦的“苦吟”经历。孟郊与贾岛是唐代“苦吟”诗人的代表作家。《唐才子传》称孟郊是“一贫徹骨,裘褐悬结”,孟郊描写自己“苦吟”说:“零落雪文字,分明镜精神。坐甘冰抱晚,永谢酒怀春。”(《自惜》)又《送淡公》诗中说:“倚诗为活计,从古多无肥。诗饥老不怨,劳师泪霏霏。”孟郊的生活之苦,还可以从他对其他“苦吟”诗人的同情中看出来,《吊卢殷》诗曰:“诗人多清峭,饿死抱空山。”《哭刘言史》曰:“诗人业孤峭,饿死良已多。”贾岛《枕上吟》曰:“夜长忆白日,枕上吟千诗。何当苦寒气,忽被东风吹。冰开鱼龙别,天波殊路歧。”齐文榜先生《贾岛集校注》于此诗释曰:“盖岛习举业冬夜苦吟时奋发自励之辞。”郑谷是晚唐另一位“苦吟”诗人,他在《端居》诗中描写自己的“苦吟”说:“乱离时辈少,风月夜吟孤。旧疾衰还有,穷愁醉暂无。”把自己的吟诗之苦状与晚唐动乱的社会背景直接联系起来,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辛文房《唐才子传》对于中晚唐“苦吟”诗人也多从其生活艰难困苦一面来突出其作诗之苦,如《方干传》:“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又《李洞传》:“洞,字才江,雍州人,诸王之孙也。家贫,吟极苦,至废寝食。”这一切拿晚唐诗人杜荀鹤的话说就是“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郊居即事投李给事》)。可见出在中晚唐时代,生活之苦是“苦吟”的含义之一。

二、思想苦

“苦吟”之“思想苦”在于“苦吟”诗人的诗歌价值得不到实现。这个问题与上述“生活苦”有相通的地方:诗人诗歌价值得不到实现即不能凭诗歌才能得以进入仕途,则生活之苦在所不免;而生活越苦则越激发诗人渴望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进而成为一种精神压力。这在杜甫已经是感慨良多,《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曰:“主上顷见征,歘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杜甫有一首写给岑参的诗《寄岑嘉州》:①

不见故人十年余,不道故人无素书。

愿逢颜色关塞远,岂意出守江城居。

外江三峡且相接,斗酒新诗终日疏。

谢朓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

泊船秋夜经春草,伏枕青枫限玉除。

眼前所寄选何物,赠子云安双鲤鱼。[2]478

杜甫自比谢朓,非常渴望岑参能欣赏自己的诗,并予推荐,得钜公达人延誉而能得一第以入仕途,这在唐代本属于正常的现象。但唐至中叶,科场黑暗,社会动荡,诗人已很难凭才能而得到一官半职了。白居易《见尹公亮新诗》曰:“袖里新诗十首余,吟看句句是琼琚。如何持此将干谒,不及公卿一字书。”就已经道尽其中辛酸。孟郊《叹命》诗:“三十年来命,唯藏一卦中。题诗怨问易,问易蒙复蒙。本望文字达,今因文字穷。影孤别离月,衣破道路风。归去不自息,耕耘成楚农。”[3]147又孟郊《夜感自遣》诗:“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死辱片时痛,生辱长年羞。清桂无直枝,碧江思旧游。 ”[3]142“心与身为仇”一句,可以看出孟郊虽然不废“苦吟”,却因为文字而穷,这种精神折磨使他认为生不如死。与孟郊把自己“苦吟”价值得不到实现的原因归咎于命运从而认为出路只在于栖身田园江湖不一样,白居易是用释家的空无理念来消解自己欲望的,其《闲吟》一诗说明了作者不仅涉心空门而且度越一切价值、功利理念的限制,作诗自然而成为“闲吟”而不是“苦吟”了。

但更多的人既不能如孟郊之高洁,又不能如白居易之籍空门而逍遥,他们往往把诗歌价值的实现寄托在“知音”、“知己”的引荐上。贾岛对知遇之恩的渴望尤其强烈,《古意》曰:“碌碌复碌碌,百年双转毂。志士终夜心,良马白日足。俱为不等闲,谁是知音目?眼中两行泪,曾吊三献玉。”[4]1又,《送别》诗曰:“丈夫未得意,行行且低眉。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 ”[4]52贾岛认为“苦吟”而能否获取一第全在于有没有 “知音”,他感叹自己的下第说:“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贾岛羡慕别人及第说:“知音伸久屈,觐省去光辉。”(《送李馀及第归蜀》)。郑谷《感怀投时相》诗:“丞相旧知为学苦,更教何处贡篇章。”同样也流露了自己的诗能被人赏识的渴望。

但是,毕竟知音难求,于是唐代论诗诗中就有了许多对于“苦吟”而不遇知己的哀叹,张滨蠙《伤贾岛》曰:“生为明代苦吟身,死作长江一逐臣。可是当时少知己,不知知己是何人?”韩偓《录旧诗有感》曰:“缉缀小诗抄卷里,寻思闲事到心头。自吟自泣无人会,肠断蓬山第一流。”林宽《下第寄友》诗曰:“诗人道僻命多奇,更值干戈乱起时。莫作江宁王少府,一生吟苦竟谁知!”中晚唐以来的“苦吟”诗人大都地位低下,诗名、功名难求,对他们本人来说无疑是精神上的苦痛,对别人而言则颇值得同情,这是唐人论诗诗中关于“苦吟”含义的另一个内容。

三、作诗态度苦

所谓作诗态度之苦就是指作诗过程的艰辛,不仅表现在构思过程中的穷搜猛讨,也表现在对字句的推敲锻炼上。唐人论作诗艰辛的论述,可以追溯到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论诗以“死”,不苦而何?唐人作诗讲求“得字”、“得句”,也就是千锤百炼以求得一字或一句之佳。方干《酬孙发》诗:“锦价转高花更巧,能将旧手弄新梭。从来一字为褒贬,二十八言犹太多。”这是说“得字”。陆龟蒙《吟》诗:“忆山摇膝石上晚,怀古掉头溪畔凉,有时得句一声发,惊起鹭鸶和夕阳。”郑谷《静吟》诗:“骚雅荒凉我未安,月和馀雪夜吟寒。相门相客应相笑,得句胜于得好官。”释贯休《苦吟》诗曰:“河薄星疏雪月孤,松枝清气入肌肤。因知好句胜金玉,心极神劳特地无。”[5]450这是说“得句”。 唐代“苦吟”诗人为了“得字”、“得句”往往虽呕心沥血也在所不惜。卢延让《苦吟》诗:“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撚断数茎须。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方干《贻钱塘县路明府》诗曰:“志业不得力,到今犹苦吟。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世路屈声远,寒溪怨气深。前贤多晚达,莫怕鬓霜侵。”贾岛在《送无可上人》诗中“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后题诗论曰:“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还如释归仁(生卒年不详)《自遣》诗曰:“日日为诗苦,谁论春与秋。一联如得意,万事总忘忧。雨堕花临砌,风吹竹近楼。不吟头也白,任白此生头。”杜旬鹤《苦吟》诗曰:“世间何事好,最好莫过诗。一句我自得,四方人已知。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始拟归山去,林泉道在兹。”“苦吟”诗人于字、句用功之苦由此可见一斑。正因为“苦吟”如此艰辛,所以白居易在《闻龟儿咏诗》中告诫他的后人不要“苦吟”。

作诗注重字句并如此艰辛,于是唐代就流传了不少关于“苦吟”而“得字”、“得句”的佳话。贾岛诗中的佳句多,关于他的佳话也多,显然是后人附会的结果。元辛文房《唐才子传》载:“尝跨蹇驴张盖,横截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遂吟曰:‘落叶满长安。’方思属联,杳不可得,忽以‘秋风吹渭水’为对,喜不自胜,因唐突大京兆刘栖楚,被系一夕,旦释之。 ”[6]79除贾岛外,《唐才子传》中还有许多类似的记载,如“钱起传”:“初,从计吏,至京口客舍,月夜闲步,闻户外有行吟声,哦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凡再三往来,起遽从之,无所见矣。尝怪异之。及就试粉闱,诗题乃《湘灵鼓瑟》,起缀就,即以鬼谣十字为落句,主文李暐深嘉美,击节吟味久之,曰:‘是必有神助之耳。’”[6]58此外,还有李贺“古锦囊”以及郑谷“一字师”等“苦吟”故事,都是人人皆知的。这些唐代诗坛上的“苦吟”佳话大都是因为诗句优美而附会上去的,不足信,但由此也可见出唐人对于诗歌艺术的苦苦追求。

以上从 “生活苦”、“思想苦”、“作诗态度苦”三个方面探讨了唐人所谓“苦吟”的内容。就整个文学史来说,“苦吟”既是中晚唐一种重要的诗歌现象,是唐代诗歌繁荣的一个印记,同时又是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过渡,是由盛唐浑然天成的诗歌风格向此后诗人讲究诗歌词、句即“诗眼”的一种过渡,到宋代,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诗歌创作手法了。

注释:

①本文所引诗除标出外均来自《全唐诗》。

[1]姚南强.禅与唐宋作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2](清)钱谦益.钱注杜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3]华忱之,喻学才.孟郊诗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4]齐文榜.贾岛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5]陆永峰.禅月集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2006.

[6](元)辛文房.唐才子传[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猜你喜欢
孟郊贾岛知音
知音
贾岛寻医记
游子吟
贾岛碰瓷
山水知音
得意的孟郊
知音少,便做一朵未开海棠
贾岛推敲
“赵”字与《拍掌知音》的成书年代
驴背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