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毅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财政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邓毅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对现有《财政学》课程教学内容定位不准、内容单一、偏重理论、脱离社会实践等问题进行改革,正确处理好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的关系、处理好与相关学科知识的关系、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应用型本科人才;教学改革;财政学教学
应用本科教育属于较高层次的技术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同于一般四年制的普通本科,也不同于专科层次的高职。
普通本科和应用本科是本科教育的两种类型,它们的关系应是平行发展的。应用本科是高职教育的一个层次,它同一般普通本科相比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特征。在培养规格上,应用本科培养的不是学科型、学术型、研究型人才,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本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重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应用本科与高职专科相比也有较大的不同。尽管高职都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人才,但高职专科主要培养一般企事业部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培养大量一线需要的技术人才。应用本科则主要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并担负培养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等任务。
按上述观点,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应用本科人才的基本特征是:经济、管理知识和技术的应用性。它有别于学术型人才强调的研究性,而是以培养经济、管理工作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为目标,强调知识和技术的熟练运用。这就决定了专业培养方案所设计的课程体系必须以培养学生未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线。
在我国,《财政学》一般是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开出的。课程主要是介绍市场经济下政府财政活动的一般规律,《财政学》课程所描述的政府部门经济活动和其他专业课程所描述的私人部门经济活动一起,构成了市场经济下社会经济活动的全貌,因而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课程。本论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不包括财政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而言,由于毕业生很少到财政部门工作,那么《财政学》这门课程究竟要让学生学到些什么,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经济管理工作中能将所学的知识“用得上”,这就构成了对传统的《财政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财政学》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于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普通高校而言,如何将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对财政现象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相结合,提升学生对财税知识的应用能力,是《财政学》课程改革目前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政学》课程教学内容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以下几个需要改进的问题:
一是《财政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来看,应赋予学生什么样的知识结构问题。《财政学》的课程教学长期以来对这一问题是缺乏深入思考的,表现在教材上就是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的同质化;
二是教学内容单一,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现代财政学的理论发展,不断融入公共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的新成果,激发了丰富多彩的财政改革实践,单纯从财政学传统理论来组织教学,是无法从根本上展示财政实践发展脉胳的,也无从提升学生对实践的理解;
三是教学内容偏重理论分析,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言更具现实意义,如何将理论讲活,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运用理论具体分析实践中的问题,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有待加强,方式方法有待创新。长期以来,实践教学环节一直是《财政学》教学中的难点,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在实践教学环节有所创新和突破。
国外《财政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可以从国外经典教材的历次修订和改版中总结中一些线索。综合起来,国外《财政学》教材的主要特点有:
一是紧密结合政府财政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进行内容上的更新。21世纪以来,经济衰退、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教育和医疗等热点问题,以及税收政策和预算体制问题,构成了财政学研究和教学的主要内容,使财政学成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
二是重视政府行为的研究。对政府行为的研究既涵盖了政治学研究的新成果,也涵盖了行政管理学的成果,从政治和行政管理两个视角的研究,更深入地揭示了财政行为的本质,特别是对财政活动参与各方行为特征的研究,使其教学内容在原来传统财政学的框架内得以突破。
三是重视政策分析。将财政学理论用于分析财政税收政策,使财政学的教学与财政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强化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公共财政政策的理解;同时,将财政政策与财政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既阐述财政政策的理论出发点,又将其与财政管理问题结合起来分析。
(一)处理好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关系问题
应用型本科强调应用。《财政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应思考这门课程所传授的知识在未来学生的实际工作中如何来应用;而非更高层次的侧重理论教学,即解释为什么,怎么进行制度设计等问题。
财政学所传授的专业知识要适应学生未来作为普通经济工作者的知识结构的需要,而非培养财政部门工作人员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为此,财政学教学重点应当进行调整,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专业知识:(1)看懂政府预算报告和部门预算报告。这是未来学生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它有助于了解政府财政政策,从而对所从事的经济管理决策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2)清楚财政运行的制度结构、框架,掌握基本的财政制度和法律法规,重点放在《预算法》、《税法》、《非税收入管理条例》、《政府采购法》等内容的讲授上。私人部门的经济和管理活动不可避免地要与政府经济活动打交道,了解财政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财政制度、法律法规,能够提高学生未来与政府进行经济交往的能力;(3)了解财政预测的基本知识,包括预测的基础、预测所依据的经济模型、假设前提等,这些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提前作出科学的决策。
(二)处理好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融合问题
财政学的教学内容要与经济学、管理学、行政学等内容相互融通,目的是拓展学生在未来经济工作和社会工作方面的视野,使其看问题能更全面、更深刻。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毕业后很少能到财政部门工作,绝大部分是在私人部门从事经济工作,那么财政学课程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作用到底体现在哪里?本课题将这种作用定位于:学生所掌握的财政学知识应有助于拓展其在本领域的工作视野。
1.公共部门经济学从研究范式来讲,包括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其中,实证研究主要是解释、预测,而规范研究则回答什么是最优、如何达到最优。
显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的《财政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强调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方法,以培养学生对财政现象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为主,而非更高层次的涉及最优及最优的制度安排等规范分析的内容;
2.将管理学中关于管理的“决策”、“计划”、“组织”、“创新”等职能与财政管理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上述职能应用于财政收入管理、支出管理、预算管理等各个方面,思考如何运用管理学原理来理解财政管理创新。重点是讲授新公共管理运动对财政管理带来的巨大影响。
3.将“公民社会”等新的行政学理念引入到教学中,分析其对未来财政管理的影响。特别是现代行政管理模式已从政府管理转变为由政府、公民、社会共同治理模式,政府从命令、控制转向领导、推动、合作与讨价还价,从等级和权威关系转向网络和伙伴关系,从组织角度转为政策和结果角度,这种政府与多重组织及个人共治的格局,必将对未来的财政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必须有这部分内容。
(三)处理好知识点的重点和非重点关系问题
按照“简化”、“清晰”、“重点”的要求来处理原理、结构和操作三个层面的知识结构。其中:
原理。财政学原理主要介绍财政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市场缺陷、财政职能及财政收支、财政管理和财政政策的基本原理。与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区别,应用型人才对财政学原理的学习仅仅是为了理解下面所说的“结构和操作”的,而不是为了财政制度优化这一目标服务的。因此,原理的学习应“简化”。
结构和机制。介绍财政制度的基本框架、构成,作用机制。这是学生应当了解的知识结构。结构和机制这个知识模块的学习应当达到“清晰”的要求。否则,学生如果对“政府经济活动的决策是如何作出的”、“通过什么机制来得到实施的”诸如此类的基本问题都回答不了的话,是难以将所学的私人部门经济活动的知识发挥好的。
操作。介绍部门预算编制的流程、税收实务的基本操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支出管理的基本内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制度等),这些知识由于涉及到未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对财政业务的基本要求,应当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
(四)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问题
《财政学》的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对财政政策和财政活动的实际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但国内《财政学》课程的实践教学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方面,《财政学》所涉及的很多知识点都很宏观,拿收入分配问题而言,涉及到产权制度、要素分配等问题,而不仅仅是再分配问题,这是没办法通过实验室实验或者某个实验研究(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来进行验证或者是观察的;另一方面,财政的本质是政治的,对其最好的理解是深入到实际部门,参与预算过程,但这是不现实的。对财政学专业学生而言,可以通过专业实训或毕业实习等部分解决这一问题,但对于作为专业基础课的《财政学》教学而言,实训和实习都不现实。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堂实验和课外实践。由于课外实践的限制,《财政学》实践教学的重点还是应该放在课堂实验方面,结合财政信息管理系统,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验室应具备的软件包括部门预算的编制、政府采购流程、税收业务模拟、公共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等。实验性质以验证性为主、设计性实验为辅,实验课创新的重点在放在综合性实验上,将多个知识点的内容综合到一个实验项目中。
(五)处理好教学内容更新的问题
要淘汰不适应时代的陈旧的内容,将最新的财政理论和实践进展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一是改革传统财政学教学中存在的以政府为主的资源分配格局,强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行为的定位;二是将西方财政改革的实践引入教学中,如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应用、公共品的私人生产、财政决策是如何在立宪、立法和行政三个层面进行的,这些内容反映了财政学在现代经济中的最新运用,必须在授课中引入;三是结合当前政府管理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来进行阐述。政府财政活动严重地受人口老龄化问题、资源环境问题、“上学难”所反映的教育问题、“看病难”所反映的医疗问题等的影响,这些问题必须在教学中得到反映,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继而缴发学生的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有很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