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浅析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陈洁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随着高校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高校必须建立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迎接高等教育改革给高校带来的新挑战。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应对的措施。
高校;财务管理;措施
高校财务管理是指高校范围内有关资金、资产的筹集、组织、融通、调拨、分配、使用、结算以及资源使用效益管理工作的总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校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财务活动日益复杂化,高校的理财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客观上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与时俱进,积极建立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迎接高等教育改革给高校带来的新挑战,已成为各高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财务目标效益化
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高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教室、宿舍、食堂等硬件设施的建设。然而高校属于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这决定了高校不能从自身的教学科研活动中直接获取收益弥补支出,另外国家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不足,高校收费行为受到严格限制,从而导致高校入不敷出,办学资金非常紧缺。为确保持续经营,各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逐步从以往的保持收支平衡向办学效益最大化过渡,努力从内部挖潜,不断地降低办学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学校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二)筹资渠道多元化
长期以来,高校作为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及学费收入,筹资方式十分单一。随着高校面向市场、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地位的确立,学校的筹措经费的渠道向多元型转化向。现阶段,除国家拨款外,学费收入、科研收入、校办产业收入,银行贷款以及社会各方捐赠收入等多方面筹集的事业资金也是高校经费的重要来源。其中银行贷款确实缓解了各高校建设资金短缺的局面,但相应地加大了高校财务管理风险。
(三)财务管理复杂化
办学形式的多样化,筹资渠道多元化,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政策的实施,拓宽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内容,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高校的资金预算、拨付、使用、核算等各个环节因此发生了很大改变,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工作流程相当复杂,不仅增加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还加大财务管理工作难度。为适应和满足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高校财务管理者必须不断学习相关政策与业务知识。
虽然近年来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整个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明显的加强,财务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然而高校财务管理也存在着一些偏差和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由于以往高等学校的一切开支都是由国家大包大揽,很多学校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发展。财务处仅仅是履行经费收支的“大出纳”,高校财务管理注重点一般在于资金的收拨、分配和使用,财务人员极少参与学校重大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分配政策等方面,未能在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少学校都疏于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导致日常工作中无据可依,无章可循。虽然有的学校制定了相关制度但缺乏科学性,在操作中往往流于形式,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
(二)预算管理不尽完善。高校往往采取基数加增长的方式编制预算,导致有限的资金在各部门的分配不合理,使一些急需资金的部门因资金缺乏而失去了发展的机会;预算内容不全面,不能客观地反映学校财务收支全貌,例如贷款项目没有纳入预算管理,贷多少花多少;没有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对预算经费的使用效益难以正确的评价,容易造成有权无责,铺张浪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三)财务分析不够健全。目前高校的财务分析工作仍然处于比较薄弱的局面。许多高校财务分析工作注重于年终决算报表的事后分析,以已经发生过的数字为基础进行期初与期末、预算与执行、纵向与横向的简单比较,忽视资金管理、经费使用等实质性分析,难以及时发现资金流失的漏洞及财务管理中违法乱纪的现象。另外,极少高校进行一些前瞻性、不确定性及潜在性分析 ,不能为财务管理决策提供优质可靠的信息。
(四)财务风险意识不强。虽然国家对教育的投入逐年有所增长,但增长速度仍赶不上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幅度,导致不少高等院校入不敷出,不得不采取银行贷款来解决办学经费短缺的难题。截止至2006年我国高校贷款总额已达2500亿,其中吉林大学欠债30亿。有的高校认为高教事业的公益型和高校的非盈利性的特征决定了政府是其最终的责任承担者,政府迟早会将高校对银行所欠的债务一笔勾销,错误地将“负债经营”引入财务管理之中,盲目贷款大搞超前消费和超前支付 ,根本没有考虑贷款风险,结果举债超出其经济承受能力,沉重的利息支出使学校财务状况恶化,造成学校财经状况严重恶化,财务管理失控。
(五)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长期以来,学校认为高校的财务工作比较简单,只是单纯的财务收支核算,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不高,忽视高素质财会人员的配备以及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高校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有的会计人员甚至不能够达到会计电算化的要求,从而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切实更新观念,树立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财务管理中首先要树立成本效益观念,除了搞好预算资金的收支管理,还要以绩效为导向科学地核算教育成本,合理配置学校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严格控制经费的支出,努力寻求降低教育成本的最佳途径,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其次,树立多渠道筹资观念,由以往的单纯“用财”向“生财”转变,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还要加快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和完善责、权明确的校内经济责任制,坚持财务“一支笔”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使高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维护学校内部正常经济秩序。
(二)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高预算管理工作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校财务工作的“指挥棒”。强化预算管理,一要结合学校的资金来源编制学校资金筹集计划,保障学校年度预算有计划地可持续性进行。二要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制定日常公用经费开支标准,并按照“轻重缓急”和事业发展需要确立专项建设项目。三要加强预算的约束力,对已审定的年度预算不得随意调整,促使预算管理从“重分配”到“重管理”过渡。四要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控和分析,确保资金正确使用。五要改变单一的预算编制方法,可采用基数法与零基预算相结合的编制方法,使预算更趋公平、合理。另外,还要将贷款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中,提高学校资金运作效率。
(三)构建科学的财务分析体系,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随着高校的办学规模的扩大,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科学全面的财务分析能够为学校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为此,必须健全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增加一些能够反映财务分析质量的重要指标,如融资分析、投资分析、教育成本效益指标等,便于正确地评价高校的事业发展状况和真实财力等;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增加教育成本分析表、各部门绩效评价表、各部门资金使用效益表等,为财务分析工作提供更广的数据来源。建立贷款风险预警分析系统,通过测算学校累计贷款控制额度和贷款风险指数,随时掌握和了解学校财务风险状况,为学校的筹资决策提供依据,防止重大决策失误。
(四)加强贷款管理,防范财务风险。高校要制定科学的资金使用方案,合理调度资金,通过自有资金的有效运作来减少贷款额度,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减少财务风险;根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与自身经济承受能力来确定贷款项目和贷款额度,提倡厉行节约,坚持量力而行;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和保障措施,每年定期按贷款余额提取贷款还款准备金,合理安排贷款本息的偿还时间,避免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出现财务信用危机;还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除积极争取政府拨款,获取政府贴息外,通过合作共建、后勤社会化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以缓解高校资金紧张,满足高校建设发展的需要。
(五)注重培训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业务队伍。财务人员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关键因素。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校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应在选好、用好财务管理人员的同时,积极做好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改革等新知识学习,以适应财政改革要求,使其知识结构由“浅窄型”向“广深型”转变,业务能力从“专一型”向“多能型”转变。还要注重提升财务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理财意识,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参与学校的财务预测与决策工作,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爱岗敬业、当家理财的积极性。
总之,财务管理是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各高校在新时期必须尽快转变观念,顺应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地强化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内在缓解高校资金不足的局面,才能促使高校健康持续地发展。
[1]张美荣.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6).
[2]谭益芝,熊典桦.浅谈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8).
[3]赵炳起,李永宁.高校财务分析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