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海鑫
(四川大学共青团四川大学委员会,四川 成都 610064)
计算机网络作为当代最为重要的发明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其迅猛发展已经为人类社会构建出了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每一个人都能通过网络在虚拟世界中接收信息、发表意见。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创新力最强、对新鲜事物最为敏感的群体,已经成为了占绝大多数网民数量的群体。高校作为承担社会科技创新的重要机构,很多的地区网络接口都设置在高校,高校也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络社区。网络的便捷和大学生获取新信息的渴求使得高校中的互联网人数和普及率逐年上升,网络所带来的新的学习生活方式的进步也伴随着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违反道德和非理性行为的出现,清楚地分析和认识大学生网络行为,科学的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一是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和开阔的学习生活领域,对追求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与之反差明显的是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判断和鉴别能力还较弱。互联网在美国等西方社会首先出现,互联网的主要语言以英语为主,也就决定网络上绝大部分的信息和传播的内容是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在政治制度的冲突和斗争还没有完全消失的时代,部分西方国家仍试图利用网络传播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腐朽思想,同时对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进行排斥,这对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造成政治观念和民族意识的淡化。除此之外,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传播的自由行,网络上还充斥着大量的错误、扭曲、片面信息,大学身很难有效辨别。特别是少部分别有用心的境外敌恶势力,将淫秽、暴力的信息进行美化和伪装,这样的信息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进而走进思想的误区迷失自我。
二是网络的多元性和虚拟性。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注重对人的诚信和责任意识培养,这对维护社会生活的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网络的多元性和虚拟性,让人们在网络上的言论随心所欲,甚至很多不计后果、哗众取宠甚至极端扭曲的言论在网上非常流行,部分人在现实生活中内心阴暗面的欲望和发泄冲动都不加控制在网上传播,这使得在没有健全发言规范的虚拟网络社会中,错误思想和扭曲意识被不加控制地夸大,负面的影响也随之散播。一些大学生被网络上的虚幻自由所迷惑,导致自己的网络言行失范,造成了很多难以挽回的后果。我们从很多的社会报道可以看出,很多网络犯罪者都是青年甚至是在校大学生。网络的虚拟性还使得大学生对现实生活中正常的人际交流频率减少,当今社会出现的很多“宅男宅女”都是不出家门,整天通过网络的人机对话的方式与人交流,造成了很多大学生的自闭症和较弱的社会交往能力,不利于大学生的人生发展。
一是影响大学生形成独立个性的意识。大学生还处于在校学习阶段,一方面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是适应社会生存的重要阶段,大学生的社会属性也需要通过与社会的相互沟通得以实现。网络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与认识和不认识的人无障碍的沟通交流,虚拟的网络身份也使得沟通过程更加无所顾忌。我们常将网络时代每一个人认识为“社会全信息的接受者和社会全信息的发布者”,因为每一个人的网络言论都能被所有的人所了解。网上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使得大学生能够自由的查阅和访问所有的互联网站点,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经过自己的价值标准的判断和思考转化为自身的思想认识,有助于锻炼大学生独立个性意识的形成。
二是影响大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意识。在前述的分析中我们知道,网络是多元化、开放性的,它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现实,能够使得大学生比传统的学习模式获取更加广泛的信息和知识,形成自己宽广的事业和国际化的眼光,给大学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和兴趣,也是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彩。网上的信息千差万别,各式各样的信息使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前同成年人一样了解到社会的各方面状况,能够准确了解和客观认识社会生活,能够提前找准自身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奋斗。网络还能提供给大学生无限的信息获取渠道和资源,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大学生能够科学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网络还能够给大学生提供与世界各地专家学者交流提问的机会,对自己关心和话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
三是影响大学生内心情感和思想问题的宣泄方式。由于使用者身份的隐匿性,网络成为了一个虚拟世界,发言人一般不用担心自己的身份被对方知道而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顾忌和尴尬,网络成为了他们沟通信息、宣泄内心情感和思想问题的重要渠道。大学生本身处于青春发育期,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过程中,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使得大学生内心中积累了多重的问题和压力需要释放。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大学生情绪低落、精神萎靡、学习兴趣不高,更有甚者还会出现心理问题和疾病。网络的虚拟空间为这些压力的释放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大家通过网络能够得到内心情感的倾听、心理压力的释放和个人尊重的认可。
1、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一是国家和社会要高度重视网络的建设,以创新的思维和眼光加强网络渠道完善工作。目前网络的教育作用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如何利用网络工具,建设好网络媒体环境不仅是大学生的需求,更是学校做好育人工作和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要以开放的眼光仔细分析全球信息化过程中网络的发展方向,科学建设合理布局校园网络传播渠道,打造一批校园精品论坛板块和博客群,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大学生价值发展的方向;二是要合理选择网络管理方法。积极的适应网络环境下网络工具的管理办法和引导规律,改革传统紧闭的管理模式,给校园网络舆论合理的宽松环境,完善监督和管理体系,让学生的思想状态能够通过网络充分合理表达。严厉打击不良信息在网络渠道的发布,以完善规范的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自觉维护网络环境,共同建设网络的精神家园;三是要主动宣传党和国家的主流教育理念和思想。要加快校园网络红客队伍的培养,用这支队伍贴近学生的特点选出网络意见领袖型人物,用高尚的道德观念、亲近的语言风格、先进的思想理念吸引和带动广大学生共同进步成长。
2、加快建设思政教育网络平台。网络已经成为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最大的信息传播媒介,高校要紧密跟进网络的发展趋势,积极适应校园信息传播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发生的巨大变化。一是加快假设校园网络平台。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学生是单独的个体,学校拥有主流信息发布的主导权。要尽快建立以学校为主导,适应学生新变化和新需求的媒体平台,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同时也要做好网络的监管和引导工作;二是学校要加强同手机媒介供应商的合作。加强对手机空间、手机短信群的建设和完善,为思想政治教育地传播搭建平台畅通渠道。移动通讯终端能够有效地满足大学生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需求,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不间断无缝隙的与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相衔接,实现信息的精准发布和教育工作的有效实施;三是注重对网络的传播效果及时进行分析。使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内容与学生的心理情感需求相一致,全面客观地分析网络的作用和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和方式。
3、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工作。大学生缺乏对大量信息评估和判断的辨别和预防能力,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侵扰,造成价值取向的迷失。一是高度重视媒介素养能力培养。高等学校要在新时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青年学生学习和追随的价值标准,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媒介素养教育,在物质保障、制度建设、师资力量等各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鼓励相关老师开设此类课程进行教学和研究,支持广大学生开展相关学习和实践,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媒介素养教育氛围;二是及时发现和引导学生媒介兴趣点。大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对于社会各类信息的想象力和创造性都非常强,对于新鲜事物和信息都有强烈的兴趣,但同时又缺乏相应的判断选择能力。相关部门和老师要特别注重及时发现和正确引导学生媒介信息兴趣点;三是要争取全方位教育资源。高校既是青年学生的汇集地,同样也是各类专门研究人才的集中地。除了原有的高校思政干部和学生骨干外,还汇集着新闻学、马克思主义学、哲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专家和人才,他们对于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有着很多经验和成熟的做法,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教育资源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更加生动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钱文彬.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及对策[J].新闻界,2010,(3).
[2]邹国振.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影响与应对[J].思想战线,2012,(1).
[3]赵扬.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
[4]徐海鑫.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