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架构研究*

2012-08-15 00:47:26祁承勇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政大学生

□ 祁承勇

(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一 当前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思政工作的技术欠缺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网络物理层和软件层为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架构,并规制着高校辅导员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部分高校辅导员将网络思政工作视为软任务,仅局限于简单常见的网络交流平台,缺乏吸引力,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网络失范行为缺乏完整的干预防控体系,致使一些不良信息和行为方式趁虚而入,贻误大学生。更有个别高校辅导员,不能把网络思政工作与传统有机结合,只习惯于传统的方式,实行单向灌输。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被动地应对辅导员,降低了主动性,淡薄了自主意识,个性需要无法得到充分的尊重和满足,故很难迎合现代大学生的特点。

(二)学生在网络环境的侵蚀下受到强烈的不良冲击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形成时期,易受网上内容的意识形态影响而迷失方向。一些学生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面对网络上颓废、消极的思想言论,形成无趣又放不下的“鸡肋”心理,逐步走向堕落与沉沦。另外,在大学校园中,学生随意下载软件、抄袭论文等剽窃他人知识产权成果的行为已十分普遍。网络资源的丰富与快捷,使一些大学生放弃刻苦钻研的优良学风,滋长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网络诚信意识的淡薄和“黑客文化”的兴起与传播让不少大学生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中迷失了自我,造成道德规范的缺失,成为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病医疗”的又一重要挑战。

(三)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网络互动沟通交流不够深入

大部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多、内容复杂,无法充分运用网络平台使思政教育工作由“一对一”的传统当面说教模式变成“一对多”网络群体交流模式,使得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够,时效性不高,给学生的视觉冲击力度小,不够专业化。部分高校辅导员没有从根本上树立与大学生平等互动的观念,没有消除因“一尺讲台”与学生产生的距离感,没有转型为在平等基础上的“协奏者”和“引导者”,仍然保持着“独奏者”和“说教者”的姿态。这造成大学生随意发泄自己的情感,任意支配自己的“玩网”时间,有的甚至感受不到自身价值,产生强烈的破坏欲。

二 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架构研究的意义

(一)加强网络思政工作架构研究,是拓展工作领域的有效生命线

多元化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网络上渗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文化观念。高校辅导员必须通过网络这一新的工作领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实现开放与控制的适度平衡,不以扼杀自由的技术创新、民主的舆论监督以及开放的信息共享为代价,只针对于校园网络中出现的热点和敏感问题,严重影响到学校和社会安全稳定的有害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和防范,并对一些突发性事件迅速做出反应和有效处置,实现对网络信息传播和网络群体发展的有效主导,使校园网络成为服务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力量和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主要领域。加强网络思政工作研究,正是拓展这种工作领域的有效生命线。

(二)加强网络思政工作架构研究,是提升工作水平的主要原动力

传统模式下的思政教育,多数情况下都是高校辅导员自己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大学生被动地接受指导,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网络文化资源丰富、内涵深刻,既能使高校辅导员从网络文化中汲取知识,积极迎接网络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又可扩展思政教育的内容,使高校辅导员不再局限于知识点的灌输。再加上网络信息具有声色俱全、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特点,思政工作可从平面变为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这样克服了传统思政工作形式手段单一、内容刻板、枯燥无味等弊端,从而使大学生成为思政教育的主体。网络激发了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热情,使高校辅导员能与大学生互相促进,互换角色。这是提高这种工作水平的主要原动力。

(三)加强网络思政工作架构研究,是确保工作效果的理想着力点

高校辅导员通过研究健全网络管理法律规章制度,加大网络技术研发,创设大学生上网行为的监控体系,建立自律和他律、激励和奖励等机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把握理论性与人本性、自主性与开放性、民主性与法制性、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相结合的“四结合”教育原则,在此基础上成立联合网络工作小组,有机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共同的着力点,做到群策群力,联合互动,产生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综合效应。在完善的网络思政工作体系中,高校辅导员灵活运用各种工作策略,使学生在丰富的网络信息世界中扩展、凝注和升华,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培养出富含科学文化知识兼具社会责任感的高级人才。这是达到这种工作效果的理想着力点。

三 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架构研究的措施

(一)优化网络思政工作的环境氛围,拓展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领域

1、构筑搭建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确保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

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开展思政工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多种网络工具都能成为交流的平台。同时,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彼此的联系,创建网站群、博客群、飞信群、QQ群等平台群,既可指导学生干部利用先进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又可加强管理者与学生、学生干部的联系。通过师生齐抓共管,组建一个管理技术超前、信息渠道畅通的学生工作网络化管理系统,实现群策群力、群防群治、信息连通、资源共享,使工作更具针对性,实现工作的网络化、数字化、最优化。师生合理使用现代先进技术,可拉近距离,方便沟通交流,提高单位时间的信息流量,既为辅导员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开辟了一个新窗口,又使教育对象更广泛、教育内容更丰富、教育形式更民主。

2、协调理顺主客体和虚实关系,促进网络环境的全面和谐。

网络环境下思政教育的主客体关系,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具体环境中发生的主动——被动之关系、能动——受动之关系,是一个不断建构的动态结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在具体的情境之中实现着互动转变,具有了相对性的特点。也就是说,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已不再局限于书本,师生在课下均可利用现代先进技术,进行彼此之间的思政交流,绝对的师生关系已成为历史。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下虚拟与现实的关系也显得尤为重要。网络不是虚拟空间,而是现实社会的一部分。网络思政教育研究不应从“虚拟”、“虚拟现实”、“虚实和谐”等诸多抽象复杂的概念出发,而应切实把握网络和学生的实际,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促进网络环境的全面和谐。

3、遵照执行网络文化客观规律,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

为了遵照执行网络文化客观规律,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高校辅导员要努力宣传政府规范网络行为的法律法规,约束社会互联网活动,净化社会互联网空间,为网络道德文化教育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在网络文化背景下,要加强校园网络硬件建设和管理,思政工作要主动融入网络、利用网络;加强思政教育软件研制和推广,丰富网络思政教育形式。通过研制开发思政教育软件,使大学生接受软件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潜在教育;加强网络思政教育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当代思政教育的新形势。我们可以通过评选网络思政教育名师,发挥名师效应,狠抓网络思政教育团队的研究,提高网络文化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水平,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规划网络思政工作的教育路径,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水平

1、发展话语权利,增强主体在网络思政工作中的角色威信。

高校辅导员在网络思政路径中的话语权不仅决定着思政工作的存在与发展,而且决定着思政工作的方向与效果。提升魅力,增强教育者的角色威信;语言转向,提高教育者的感染力。只有做到这两点,高校辅导员才能发展话语权,提高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一方面,辅导员适应新的管理手段的变化,认同了解信息来源、师生交流沟通的网络渠道,树立辅导员在教育中的角色威信,提升魅力。另一方面,辅导员利用网络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潜移默化中灌输了新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提高了感染力。学生在与辅导员进行网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重构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和观点,在与辅导员的相互尊重、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

2、加强自我整合,实现客体在网络思政工作中的自身价值。

教育对象的自我整合是教育对象主体性的集中体现,直接影响着网络思政路径的成效。高校辅导员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交流中的主体性,不给学生灌输某种既定认知,而是引导他们怎样去选择。高校辅导员应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看法和现实困惑,同时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充分调动有专长的同学的积极性。在网络思政路径的主体交流中,高校辅导员要始终注意淡化训诫成分,摒弃传统说教式的教育理念;淡化单向灌输,增强双向互动,在交流的过程中加强学生自我整合;着眼“兴趣引导”,用兴趣引导大学生接受教育;实施“群体感化”,努力营造健康绿色的校园网络环境,使网络思政教育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

3、把握实施契机,发挥时机在网络思政工作中的巨大效应。

契机是网络思政工作取得良好实效的一个特殊条件。从社会性契机来看,大学生面临社会竞争、个体压力等各方面影响,很容易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选择逃避,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寻求解脱。辅导员应该看清大学生对于现实和未来的迷茫,关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大学生的现实问题,做到真正的人文关怀,有效减少“网络依赖”“网络成瘾”等实际存在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的过程中,辅导员要抓住政策契机,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深化教育理念,做到防患于未然。辅导员应该充分把握一切学习网络技术的机会,改变传统教育理念,在新的时代高度上立足长远,才能真正展现网络思政工作的重大意义,发挥巨大的时代效应。

(三)提高网络思政工作的交流技巧,确保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效果

1、增强互动性,促进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的良性循环。

网络激发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掘其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使高校辅导员通过控制和改革网络中的不良因素,将其优化成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络教育载体,积极地对大学生进行奋斗目标、理想信念和行为方式的引导,使大学生能识别和选择正确的网络信息,快乐地接受思政教育、挖掘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而大学生既可以对高校辅导员实施的思想教育进行反馈,让高校辅导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正,使高校辅导员改进自身网络意识单薄、敏锐性低、技术水平差等不足之处,又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网络信息,在网络的对比中自我教育,改造自身主观世界,甚至于超越网络环境,克服不利因素而坚持自我。

2、提高吸引力,推动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的良好发展。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行为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和自由性,高校辅导员要发挥网络吸引力,全面地推动整个网络思政工作的良好发展。高校辅导员要从形象上吸引大学生,利用网络的便利性接近学生,灵活运用兴趣爱好、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的相似性或互补性,为彼此的交流带来吸引力。高校辅导员要善于学习新事物,以过硬的网络素质为支撑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管理,获得认同感,认真调查大学生的需求并推动其发展。高校辅导员要改革工作方式,努力创建与大学生之间友好的交流,着力于提高自身影响力、渗透力和服务力,将网络载体建成信息库,让工作通过网络渗入大学生的生活,变枯燥的说教为丰富多彩的互动形式,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3、抓住关健点,深化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的时代内涵。

把握网络思政工作实施的关键点,意味着高校辅导员要认准网络环境下与大学生互动交流的形势,积极占领校园网络文化阵地,以强大的影响力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网络思政教育的时代内涵。高校辅导员应抓住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因势利导,把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生活等理念深入到网络思政教育中,积极宣传党的正确方针策略,把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加强自身素质、创建和谐社会的不懈动力。高校辅导员找准大学生对人文关怀的需求,密切关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正确指导和及时疏导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真正把思政教育做到大学生的心坎上。高校辅导员通过网络引导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发挥个人的价值,真正实现其自身的发展。

高校辅导员紧跟形势,运用网络载体加强和改进思政工作,确立在网上开展思政工作的优势,真正达到工作的网络化、数字化、最优化的理想状态,培养一支既熟知思政工作,又能掌握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思政工作的队伍,不断开拓创新,造就网络思政教育专家,发展网络思政教育事业。

[1]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姜国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模式的构建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3]杨建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封希德.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5]林佩云,曾雅丽,吴善添.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载体的拓展[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74 ~178.

[6]祁承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1,(8):29~32.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政大学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中国火炬(2010年9期)2010-07-25 11:4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