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慕南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州438002)
《营养与膳食》作为高职护理专业的必修课,在学生心目中缺乏新奇感,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值得教育者们深思。有鉴于此,应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们知道学与不学完全不同,虽然营养与膳食离不开吃,但如何吃却大有讲究,更何况营养与膳食在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支持手术治疗,促进术后康复,还可以防止疾病恶化、减少不良反应、预防疾病发生。因此该课程与基础课、专业课联系紧密。学好《营养与膳食》这门课不仅对专业学习有好处,还对他人有益,对社会有贡献。如何利用《营养与膳食》这门课,让学生从无所谓到想学,快乐地学、从学会到会学、会用,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值得深入探讨。
事实上每个班真正爱学习又会学习的同学大约只占1/4,这些同学自觉性强,基本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但由于种种原因,多数只顾自己埋头学习,不愿顾及他人。
另外,约有一半的学生是想学但又不会学,还有些学生是混日子的,本来刚进校时这些学生也想在新的环境中改变原来不爱学,不会学的毛病,也满怀着希望,抱有很大的学习热情,随着多门功课考试不及格,产生了厌学心理,甚至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上课开小差、无精打采或根本不用心。
究其原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有目的不够明确、态度不够端正的,有学习方法不当、怕苦并有畏难情绪的,还有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客观原因:基础差、课程多;有些老师责任心不强,思想僵化、方法呆板,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教学设备不足或老化,难以满足教学要求;社会的影响,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好的同学也不一定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单位等等。
针对这些想法,先是肯定问题的存在,然后分析哪些问题可以解决,根据个人的能力给自己制订一个计划和具体的目标。无论是知识目标还是行为目标都必须是经过努力完全可以达到的。计划不单纯写在纸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
例如,有一位学生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制订计划的近期目标:专心上课、主动提问、按时完成作业;减少主食,控制零食,每星期锻炼不少于4次,每次1小时左右,两个月减轻体重5斤左右;做到一日三餐合理营养,注重细节,消除健康隐患。长远目标就是养成爱学习、会学习以及良好的饮食习惯,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人,不断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应该说这一计划是量身定做的,具有可行性,但关键是将计划落实到实处。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这话虽然有些绝对,但对正在学校就读的学生来说并不为过。为激发学生们学习《营养与膳食》课程的积极性,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方。当我上第一次课时,并没有强调该课程的重要性,更没有提过多的学习要求,而是设法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例如以一道选择题导入新课:聪明、美丽、金钱、健康,你最想要的是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都想要。若是四选一呢?不同的学生选择了不同的答案,通过彼此争论最后都选择了健康,接着把健康的标准说出来,让同学们一一对照,很多同学发现表面上健康的自己原来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事实上很多人患病甚至死亡都是无知导致的,虽然健康不全是由营养来决定,还要有平衡的心态、适量的运动以及良好的卫生服务等,但离开了合理的膳食和营养,一个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健康,显然《营养与膳食》这门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未来工作及自身健康益处多多。
课间休息时主动与学生们闲聊,以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取得学生的信任。尤其应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多次交心谈心,让他们意识到老师的关爱。当然,对问题较多的学生还得采用更多的方式和方法。
万事开头难。由于在第一次课学生们已真切体会到轻松快乐,所讨论的又都是与自己及周围人群的健康紧密相连的内容,老师也很和蔼,于是学生们的兴趣大增。有了学习热情,学习态度也会发生可喜的改变,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学习方法对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的至关重要。学习方法正确了,学习起来就得心应手。
由于高职生年龄都在18岁左右,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容易受他人影响。教师可以要求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等能以身以则,且有奉献精神,并广泛发动爱学习、会学习同学的优势,成立多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以自由组合为主,但每个小组中应有班干,有学习一般的还有学习落后的,当组与组竞争时,自然就有了良好的学习风气,人人想学的学习氛围,就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目标导向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让学生带着任务,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应警醒学生积极扮演主动学习的角色,遇到疲惫时,以鼓励鞭策的方式集中注意力。要充分发挥班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促使后进同学快速开动脑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协作、相互信任,做到前帮后、后超前,互帮互学、交流经验,共同进步。
阅读是学生们一致认可的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例如课本上有一些链接的内容,非常新颖,全班同学会齐声朗读,效果不错。教师要激励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认真阅读,做到读中有思、读中有意,对于重点内容,要从逐字逐句中领悟和强化内容,读完后再复述一遍,印象更深。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时,用红、黄、蓝色笔区分重点、难点和模糊内容;不懂就问,看谁提的问题多,谁回答的问题多;谁最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学了就能用,学了就会用的目标。
利用手的记忆功能在纸上书写、边写边背。利用谐音加强记忆,如目前所知的十种必需微量元素:铁、锌、碘、硒、氟(铁心点西服);铜、钼、锰、铬、钴(铜目梦割谷)。有的编成顺口溜更好记忆:如正常老年人的饮食特点可概括为: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二两肉(瘦肉),对于有糖尿病的病人特别提出:管住嘴、迈开腿。
在进行维生素的教学时,通过讲解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容易缺乏的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各种维生素缺乏症、食物来源及各类人群每日膳食参考摄入量,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概括后列表归纳,表格的形式不限,内容也不强求一致。简单明了、别具一格有创意的将作为示范习作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供大家观摩。不少学生归纳出来的表格既实用又美观,不单是一份表格,同时又是一份书法展示,更是学习方法的理性跃升的表现。
在学习矿物质时,很多同学在没有老师的指点下,利用空余时间就把矿物质的概念、分类、容易缺乏的几种矿物质的生理功能、缺乏症、食物来源和每日膳食参考摄入量列表归纳。
当学生认识比较模糊或遇到较为困难的问题时,应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可以集思广益,去伪存真,及时攻克难点。每学完一个单元,利用晚自习辅导时间,交换意见,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差距。
如编制Ⅱ型糖尿病人食谱时,糖尿病人究竟能否吃水果,吃多少,什么时候吃,通过学生讨论,集中几个小组的意见,认为应针对不同病人病情的轻重程度综合考虑,连水果的类型也考虑进去了。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却能列出几组方案,虽然没有标准答案,却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主观能动作用。
当学生真正理解各营养素的生理功能后,就会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把化学、生物、内护、外护、儿护、妇护等联系起来,讨论的问题越来越多、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广。此时,教师应因势利导,利用人人都有手机上网的优势,鼓励学生上网查询。有兴趣的同学还可在网上回答网友提出的问题,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所学习到的知识的实用性、重要性和乐趣。
女生,尤其追求苗条美,不吃早餐,膳食不平衡,出现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症状是常有的事。现在很多学生在食堂就餐时,面对花样众多的菜肴,就会自觉运用在《营养与膳食》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合理搭配才能满足自己身体的需求,而不是全凭个人喜好挑选食物。
如补充铁的途径很多,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为动物肝脏、全血、肉鱼禽类。其次是绿色蔬菜和豆类,同学们爱吃的炸酱面含铁也多。绿茶有很多好处,但饭后喝茶尤其是浓茶会妨碍铁的吸收。由于我国的膳食结构特点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所以缺钙的现象很普遍。还有部分学生不注意用眼卫生,视力越来越差。通过《营养与膳食》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只是有些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一时难以纠正罢了。
为了达到补充蛋白质,矿物质的目的,很多学生选择了喝豆浆、牛奶,吃鸡蛋、鱼。大家都知道吃的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如:空腹喝豆浆,豆浆中的蛋白质只能代替淀粉作为热量被消耗,而不能真正起构造新组织、修补旧组织的作用。不仅造成了蛋白质的浪费,也加重了消化、泌尿系统的负担;鸡蛋和牛奶,其吸收转化速度低于淀粉类物质,若单纯将两者一起食用,不能很快地给人体提供能量;鱼能提供丰富的营养素,但人们不吃鱼鳞,其实鱼鳞与鱼一样,含有卵磷脂、钙、磷和不饱和脂肪酸,对延缓脑组织衰退、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增强记忆力有一定好处,所以小鱼不用刮磷,大鱼刮下来的磷可煮成汤食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力劳动量的减少,各种压力的增大,患心脑血管病的人数迅速增长,据统计每15秒就有一位中国人被心脑血管疾病夺去生命,每22秒就有一位中国人因此失去工作能力,如此惊人的数据引起学生们的高度警觉,都知道控油控盐的迫切重要性,多数学生会自觉抵制油炸、烧烤食物的诱惑,尽量少吃腌制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总之,通过《营养与膳食》课程的教学,学生认为学的轻松,用的方便,记忆持久,还改变了一些不良的生活行为和习惯,使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健康。
[1] 郭红卫.营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2] 吕姿之.健康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