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志生
(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北黄州438000)
湖北省自2007年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方案实施以来,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初步形成了以体育用品销售业和体育服务业为核心,体育用品制造业为补充的体育产业体系[1]。黄冈地区体育产业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较大进步,但是与国内外发达城市和圈内的其他城市如武汉、黄石、鄂州等地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
“十一五”期间,黄冈地区体彩销售收入3.4亿元,共募集公益金约1.5亿元,全市注册社会体育经营场所100家,经营收入1554万元。根据调查数据分析,黄冈地区体育产业的产业贡献主要有以下特点:(1)体育产业发展结构单一。黄冈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体育彩票业、体育用品销售业和大众娱乐健身业。与体育产业发达城市相比,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旅游业、体育经纪人和竞技体育业比较缺乏。(2)合法体育博彩业发展强劲。电脑体育彩票自2000年在黄冈市发行以来,短短几年,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以体育项目为主体的博彩业,如足彩、篮球彩票等彩种并没有优势。(3)竞技表演和健身娱乐业发展滞后。尽管2011年黄冈市在参加田径、篮球、乒乓球等10个项目18项次的省级年度比赛中,共获得10枚金牌、23枚银牌、16枚铜牌的好成绩,但是由于地域和条件的限制,黄冈地区鲜有大型体育赛事涉入,体育竞技表演发展还很薄弱,无法形成一定的市场效应。
黄冈市是湖北省地域面积和人口总量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城市,虽然在“武汉城市圈”的推动下,黄冈地区体育产业有了初步的发展,但其自身潜在价值和地域特色优势远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加之湖北省近年经济发展战略“重西部、轻东部”的现状,政府部门对黄冈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黄冈地区“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虽对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但在政策体系、发展方向上缺乏定位、规范和管理,在资金落实和具体实施方面还缺乏执行力,在统计指标方面尚未形成体系,在投、融资政策以及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优惠和政府扶持更是尚未涉及。
通过调查发现:(1)黄冈地区无论是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还是经营体育产业的企业主都对体育产业缺乏深入了解,大都是从其他部门或者其他行业转调进入体育行业;在主管体育产业行政部门,目前尚未有一人是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类的专业人才。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行政部门在制定大的方针政策时,没有科学、长远的视角,更不能根据地区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有力的解决措施;(2)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职能部门未能为体育产业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有利的投资环境,也未能引进和培养专业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人才严重缺乏;(3)黄冈市体育核心产业滞后,体育用品制造业、竞技体育业尚未起步,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缺乏。因为体育人才的缺乏造成黄冈地区体育产业经营方式单一、创新意识薄弱,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黄冈地区经济发展的“短板”。
通过对黄冈地区各社区居民和体育俱乐部会员共457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见表1):
表1 居民每月投入体育消费额基本情况(n=457)
从表1中不难发现:居民对体育的消费额每月在300元以下的占74.3%,301~600元的占21.1%,而601~1000元的仅占5.3%。将收入水平和消费额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黄冈地区居民收入3000元以上达33.8%,但是却没有形成相应的体育消费水平。可见居民体育健身意识的淡薄,制约了黄冈地区健身娱业的发展,也降低了地区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2],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反映了黄冈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水平偏低。
目前黄冈地区体育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黄冈地区经济总值中所占比例较小,经济地位较弱,体育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亟待改善和优化。针对黄冈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不足,为促进黄冈体育产业的繁荣,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体育产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必须从多方面做出努力。
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是当前我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主流,也是我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3]。黄冈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无论从规模、质量、产业结构、产业贡献还是其他方面来看都有待提高,因此需要政府主管部门积极发挥其职能导向作用,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从对内和对外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部门应依据地区实际和发展需要,多元化发展体育产业,大力引导体育外围产业链的发展,如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博彩业和体育建筑业等产业,特别应注重体育用品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健身娱乐业和体育博彩业等核心产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应制定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体育产业发展应是一项系统工程,地方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工程,政府在制定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最初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时,应当结合地区经济发展、体育消费需求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量,既要高瞻远瞩也要瞻前顾后,摒弃面子工程、豆腐渣工程,切实将体育产业的繁荣作为一件大事、实事来抓。
体育产业作为成为全球娱乐产业中最活跃、最具增长潜力的行业,它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该结合“武汉城市圈”发展方案,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配置体育产业专项发展资金,利用武汉市在发展中的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将体育产业用地和公共设施建设纳入地区经济发展规划,鼓励、扶持各级各类体育企业投资体育产业的开发,规范体育产业市场竞争机制,降低体育资本市场的准入门槛,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努力构建“国家银行主导型”为主题的社会融资结构,多方位开拓体育博彩业销售市场,建立体育彩票公共基金制度,为体育产业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现状循序渐进发展体育产业,使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就目前黄冈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而言,应该从引进和培育优秀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开拓潜在体育市场方面着手。地方体育行政部门,特别是体育产业分管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建立完善科学的人才引进制度,择优选取与体育产业经营和管理相关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在岗位人员管理方面,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与体育产业经营和管理相关的专业培训,建立起部门学习机制,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管理部门队伍的执政能力和业务水平,打造出学科知识齐全、部门结构合理、学习能力强的高效率运营队伍。在现有的体育产业类企业,特别是地区核心类企业,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整合,给予财政等多方面优惠扶持政策,以派遣或下放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类高级人才到企业任职等多种形式协助企业运营管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自身“造血”能力,打造出地方“龙头”企业。“对于有条件的体育企业,鼓励其与大专院校联合培养体育产业高层次复合人才,鼓励知识产权创新和技术革新,完善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发展体育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体育经纪人在赛事筹划推广、体育场馆建设、体育人才流动等方面的作用,紧抓黄冈文化、教育等方面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打好文化牌,促进专业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4]。在体育产业布局、运营等方面,除现有的体育彩票、体育用品业、体育竞赛表演业等传统产业外,应充分利用“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的辐射力和湖北高素质知识分子云集的人力资源优势,引进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用品制造业,为投资者创建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各方面扶持政策,坚持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广开财路,打破行业壁垒,区域经济壁垒、降低体育产业的进入门槛。
针对黄冈地区健身业和体育消费水平偏低的发展现状,公共部门和广大体育社会团体在积极响应和宣传《全民健身纲要》的基础上,积极营造和构建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体育服务体系,以地区运动会为纽带,大力发展广场体育、社区体育、单位体育在全民健身意识上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健身指导功能,推进广大群众参加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不断扩大体育人口。体育行政部门应加强与体育器材企业的合作,逐步改善场地、器材等健身条件,为市民提供优良的运动场所环境,提高居民健身消费意识。以健身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稳步推进协会实体化。兴办体育健身消费场所,发展会员,壮大队伍,拉动体育消费需求,提高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结合黄冈地区丰富的生态资源、红色旅游资源、人文资源和地域优势,在漂流、温泉、登山等传统体育旅游项目基础上,开发出具有黄冈特色的水上娱乐项目和“红色体育旅游”路线,加大宣传和提高体育运动产业知名度,形成体育运动产业与地方经济间的良好互动局面。
[1] 陈林祥,冯佳,张菊萍.武汉市体育产业统计调查与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2):36-38.
[2] 崔瑞华,王泽宇,于文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SWOT -PEST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3):252-254.
[3] 李峰峰,李世荣.陕北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策略应对[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4):102-106.
[4] 孙彦.论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161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