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编辑部,湖北武汉430014)
为了推动医学信息准确、高效地传播与交流,医学期刊中录入参考文献的格式注录必须符合中国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这是由参考文献承载的意义和发挥的作用所决定的,其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1]:体现科学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历史;便于编辑和审稿人准确评价论著的学术、技术水平;与读者达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引文分析对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通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数据反映)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促进科技情报和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推动该学科的发展等。200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该标准规定了各个学科、各种类型出版物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在正文中的标注方法。尽管期刊编辑部和出版社都几乎在稿约中对此做了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发现,作者对于参考文献的引用和著录不够重视,著录格式欠缺规范,错误较多,现将这些常见错误进行归纳,提出改进措施,报道如下。
根据 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参考文献的著录符号共有九种:“:”“,”“;”“∥”“()”“[]”“/”“-”“.”。常见的符号错误如:将出版年前、期刊年卷期标志中的年或卷号前的“,”误用为“:”;将文献起讫序号和起讫页码间的“-”误用为“~”或“—”;将专著(汇编、会议文集等)中析出文献的出处项前的“∥”误用为“.见:”或“.In:”,后二者是 GB/T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3],现在已被GB/T 7714—2005中的“∥”所代替。
一般来说,不分卷、分卷连续编页或每期单独编页是期刊出版的三种情况。作者很容易将卷和期混淆。对于不分卷的期刊来说,如果作者未将杂志的期加上括号,并且编辑对作者引用的这类期刊又不是很熟悉,就很容易混淆期刊的卷号和期号。另外,因为中文搜索引擎上提供的某些国外参考文献资料本身不完整,所以对于分卷连续编页的期刊来说,如果作者没有查看所引文献的原文,而仅仅只是通过搜索引擎查看了文献的相关情况,那么有些不完整的信息将直接导致期刊的卷号和期号错误。
著录错误的页码也比较常见。有的是因为作者不严谨,特别是对于分卷连续编页的期刊,如“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杂志,2004,24(12):66 -67.”,这是很明显的错误。有的是因为作者输入错误而又未仔细核对,如“1345-6”,应该著录为“1345-1346”。
引用的国外文献责任者著录项的错误除了缺漏外,还常见于姓名颠倒,复姓姓名遗漏,缩写不当等。国外作者有些特殊的姓,故不能盲目地除首字母外都小写,如McDonald ww和 MacMaster FP,就不能错写为 Mcdonald ww和Macmaster FP。对于法、德等国家的著者姓名中的附加词,如 de、la、von 等,首字母不应大写[6]。
西文期刊刊名应参照ISO4—1984《文献工作——期刊刊名缩写的国际规则》的规定[2]。例如:神经病学Neu-rology与神经病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logy,前者不用缩写,而后者则要缩写为J Neurol,若将后者缩写为Neurology则让读者误认为前者。国外期刊的缩写应遵循以下规则[2]。
(1)单个词组成的刊名不得缩写。
(2)刊名中单音节词一般不缩写,但少数构成地名的单词,如 new、south等,可缩写为相应首字字母,如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cine,缩写为 N Engl J Med。
(3)刊名中的虚词一律省略,如 the、of、for、and、on、from、to等。
(4)单词缩写应省略在辅音之后,元音之前,如American缩写为Am。但science例外,缩写为sci。
(5)学科名称缩写。以-ogy结尾的单词,一律将词尾-ogy去掉,如cardiology缩写为 cariol;以-ics结尾的学科名词,缩写时将-ics或连同其前面若干字母略去,如physics,缩写为 phys;以-try结尾的词,缩写时将-try连同前面若干字母略去,如chemistry缩写为chem。
(6)刊名中常用词和特殊单词的缩写,如将journal缩写为 j。
(7)刊名首字母组合,如The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缩写为JAMA,这些一般都是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期刊,并得到国际上众多索引性检索工具的认同。
(8)国家名称的缩写。常见的错误是将Japanese缩写为Jan,正确的应该是Jpn。
其他的错误还有诸如文题中漏字词或错字词,这主要见于引用的国外期刊参考文献;错误地著录文献类型标志,如普通图书的标志是M而不是B,来自网络上的电子公告应为EB/OL。
的著录错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作者不熟悉参考文献规范造成,也有由编辑未加重视造成的。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论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还是编辑在加工处理过程中,都应该加强对参考文献著录的重视,以便能更好地、更准确地传播学术信息。
作者或许不太熟悉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所以编辑人员及编辑部应该为作者提供实例参考。期刊的稿约最好能将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实例详细列出,甚至可以特别地指出容易出错的著录方式,以便作者对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范有更直观的认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编辑在后期处理过程中的工作量。
国内较大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如维普资讯、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等,几乎收录了所有的中文自然科学期刊,为作者和编辑工作者进行参考文献检索提供了便利。另外,这些数据库收录的文献还能通过百度或Google等搜索引擎方便、快捷地查到。通过这些数据库来核对中文文献,编辑就很容易发现论文中有疑问文献的文题、责任者、期刊的卷号和期号等项目是否正确。在处理论文中引用的、有疑问的国外期刊时,我们通常通过Medline网站(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核对文献。一般来说,在网页提供的搜索栏(如图1所示)中同时输入文献的作者名、时间和关键词,很容易查到论文中所引用的文献。如果这三项的匹配不正确,可以更换匹配项,如文献的作者名+时间或文献的作者名+关键词,也可以通过直接输入所引文献的部分文题来查找。这两种方法一般能解决在核对国外参考文献时遇到的问题。
图1 Medline提供的搜索栏
本文所归纳的只是文后参考文献较为典型的问题,希望不要将这些典型问题“常态化”。文后参考文献是科学论文和专著等出版物重要内容,规范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既体现了著者和编辑严谨的科研学术态度,也反映了出版物的编校质量,同时它还是促进信息共享和传递的重要途径[7]。因此,不仅作者和编辑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参考文献重要性的认识,而且编辑部要重视对参考文献规范性的宣传,编辑应充分利用检索工具,避免差错。
参考文献:
[1] 段明莲,陈浩元.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 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6分委员会.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3] 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6分委员会.GB/T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4] 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新闻岀版总署科技发展司,新闻岀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中国标准出版社.作者编辑常标准及规范.2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5]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S]//新闻岀版总署科技发展司,新闻岀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中国标准出版社.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2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6] 陈浩元,郑进保.关于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的几个问题[J].科技与出版,1999,(5):13 -15.
[7] 张作虎,马博,张春军.医学论文参考文献著录中常见问题探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6):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