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科技伦理教育探析

2012-08-15 00:52:26刘怀庆
关键词:伦理道德科学技术理论课

刘怀庆

(中原工学院 信息商务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20 世纪40 年代以来,信息科技、生命科技、材料科技、能源科技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为人类创造巨大福利的同时,也激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态危机,引发了种种现代社会伦理问题,使人类陷入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如何更多地发挥高新科技的正面效应,减少和规避其负面效应,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迫切需要有新的科学伦理价值观的引导和科学伦理道德的规范。

理工科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科技应用的主要承担者,其科技伦理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走向。理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的重要使命,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行为选择。因此,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调整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加强科技伦理教育引导,进而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科技道德素养,是理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必须实现的重大目标和必须攻克的崭新课题。

一、理工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渗透科技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1.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继承者关于科技本质和发展规律、科技价值以及科技与自然、科技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如:在科技与自然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发展科技,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否则会受到自然的报复。恩格斯早在19 世纪末就预见到:“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1]在科学技术的作用和价值上,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包含科学,邓小平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则提出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江泽民在接见全国科普工作会议代表时说:“我们不仅要靠科学技术提高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而且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的社会风气和民族精神,创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社会精神风貌。”[2]在科技伦理方面,马克思指出:“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为有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新发现的财富的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根源。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卑劣行为的奴隶。”[3]江泽民指出:“在二十一世纪,科技伦理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在科技伦理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是科学技术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4]这进一步警示我们,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负面效应,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而高科技务必由良好道德的人去掌握。

此外,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技与社会、科技异化等方面的理论也很丰富,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为我们正确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规避现代科技的负面影响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的科技伦理观是理工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科技伦理教育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加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技观教育,有助于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正确认识科技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他们保护和改善生态的责任感和能力,认识科技的价值以及科技与社会的关系,自觉遵守科技道德。

2.现代科技伦理素养教育

科技伦理不仅包含科学家的科研伦理和责任伦理,还应包含科技相关主体(如政府、企业、社会机构等)的伦理,它是关于整个社会与科学技术实践活动相关的一切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引导社会上一切从事与科学技术理论研究和实践相关活动的人们,消除或避免作为主体的人在与科学技术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负面的社会效应和影响。科技伦理素养是科技主体在科技伦理意识、科技伦理知识、科技伦理道德规范和科技伦理道德实践能力等方面的素养。科技伦理意识是科技主体关于科技运用、发展的价值判断的责任意识;科技伦理知识主要包括网络伦理、生态伦理、生命伦理、纳米伦理和工程伦理等应用科技伦理学领域的具体知识;科技伦理道德规范包括科技主体在研究和应用各种具体的科学技术时应该遵循的各种伦理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科技伦理道德实践能力是科技主体认识和鉴别各种科学文化思想和面对科学技术伦理问题时的行动决断能力。

科技伦理素养四个要素中科技伦理意识是前提,科技伦理知识是基础,科技伦理道德规范是核心,科技伦理道德实践能力是关键。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科技伦理素养教育,有助于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正确看待科技的价值,提高他们认识和鉴别各种科学文化思想的能力,提高学生面对科学技术伦理问题的行动决断能力,明确科技发展应符合道德的价值诉求,并自觉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到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应用等活动中,自觉担负起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福祉的社会责任。

二、理工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科技伦理教育的实现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分为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选修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实践课。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形势与政策”五门课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选修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包括“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自然辩证法”、“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这些必修、选修课程共同担负起理工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都有渗透科技伦理教育的历史使命。

1.在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渗透科技伦理教育

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在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渗透不同内容的科技伦理教育。如:在“原理”中加入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观的内容[3],突出人的第一重要地位,明确人类通过科技能动改造世界的科学使命;在“纲要”中重点讲明不同时期科技落后状况与我国国际地位的关系;在“基础”课中,结合道德观、公德观、职业观、法制观内容,增加科技伦理意识、网络伦理道德、生态伦理道德和科研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引导,使学生具有正确的科技伦理观、价值观;在“概论”课中,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坚定理念,认清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目标进程中,科技以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巨大光荣使命;在“形势与政策”课中侧重探讨我国与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信息,探讨科技伦理对于人类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意义。二是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侧重进行不同内容的科技伦理教育。对于理工院校的文管类学生,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重点渗透生态伦理、网络伦理和生命伦理方面的知识,让广大学生了解现代科技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生态危机、网络伦理危机等许多负面问题与考验,从而树立正确的科技观、道德观;而针对材料、化学、食品、生物、能源环境、建筑、机械、电气、计算机科学、信息等工程类的学生,要进一步结合其学科应用,重点渗透生命伦理、工程伦理、生态伦理教育[5],并侧重于引导其形成科学和人文相统一的健康精神与高尚情操。

2.在选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科技伦理教育

一是在“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中加入现代科技引发或者可能引发的国际性伦理问题等内容,如纳米科技将引发的军事伦理问题和政治伦理问题、当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当带来的全球生态污染问题等。二是在“自然辩证法”课中讲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技观等内容。三是在“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加入列宁关于“科学技术是推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要力量”,邓小平关于“科技进步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江泽民和胡锦涛关于科技发展观、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其目的是让理工科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科技观的基本原理,了解现代科技方法论,把握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洞察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科技创新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对一些重大问题作出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3.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程中培养学生科技伦理道德的自我实践能力

利用课余活动和寒暑假,结合课外学术作品竞赛、校园科技文化节、科技论坛、辩论会、演讲会等活动,促进学生形成科技应用过程中的道德感知和伦理体验。组织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和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使他们深入了解科学技术在开发使用中会引发哪些社会伦理问题,实际中的科技人员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有哪些,应如何改进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技伦理的认知,提高学生面对科学技术伦理问题的行动决断能力,有助于学生调整只注重技术的经济价值而忽视其社会文化价值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从伦理道德的视角看待科技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和社会观,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伦理素养。

总之,加强大学生科技伦理教育、提高大学生科技伦理素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实现的重要目标和新课题,是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科技伦理教育以及实践训练等路径,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科技伦理意识,增加其科技伦理知识,使之全面掌握科技道德规范,提高科技伦理道德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科技道德观和社会观,最终促进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帮助大学生及早成长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 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19.

[2]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7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 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

[4]葛贤平,琚颖颖.理工科大学生科技伦理教育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46.

[5]虎业勤,朱贤俊.理工院校工程伦理教育探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105.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科学技术理论课
《晋控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同煤科技(2024年1期)2024-05-12 15:11:52
《晋能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同煤科技(2023年5期)2023-11-29 05:35:40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企业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安全生产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突发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平衡
新闻传播(2016年18期)2016-07-19 10:12:06
对新闻摄影伦理道德的研究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24
伦理道德在清代借贷契约中的约束力
法律史评论(2015年0期)2015-07-31 18:56:51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