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构良好师德的三个支柱

2012-08-15 00:45:11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敬业精神高尚师德

刘 康

(江西省赣州市委党校,江西赣州341000)

论建构良好师德的三个支柱

刘 康

(江西省赣州市委党校,江西赣州341000)

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良好师德的形成,要处理好自身与教师职业的关系、自身与学生的关系以及自身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师德;敬业精神;师生关系;高尚人格

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必须要提高教师的师德。良好师德的形成要处理好“三个关系”,这三个关系像三个支柱,搭建起师德这个平台。第一是处理好自身与教师职业的关系;第二要处理好自身与学生的关系;第三要处理好自身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一、处理好自己与教师职业的关系,意味着教师要有敬业精神

关于敬业,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认为“敬业者,专心致志事其业”。教师的敬业精神是师德的基本品质。在敬业精神的支配下,教师才不会视平凡的工作为平凡,不会视琐碎的工作为琐碎,而是会认真对待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件小事,于细微处显精神,于小事上下工夫,在简单却又伟大的教育工作中体验人生价值实现的满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决定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必须具有全面的良好的素质,而其中敬业精神是首要的、最基本的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生活需求等,都普遍受到市场机制及其利益机制的驱动和社会各种思潮的冲击。因此,树立教师的敬业精神,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个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要树立敬业精神,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国家命运之兴衰的事业,教师是立教之本,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这是教师忠于教育事业,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内在动力。其次教师在工作中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一切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都是与教师敬业精神背道而驰的。第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加强自我教育、自我反思意识,更新教学观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乃至教学艺术,不满足于陈规俗套,不满足于现状,不满足于照抄照搬和“拿来主义”,以创新的意识、创新的内容、创新的方法,从多维的角度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第四应把职业看成事业,把课堂视为生命活动的一个场所,进行全身心的投入——投入理想、信念,投入人格、情感,投入个性、热情。要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二、处理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意味着要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育的主客体之间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融洽相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把学生当作真正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基本权利,不随意打骂、体罚,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注重塑造学生高尚人格,维护学生自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能强行压制。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古人也曾有“亲其师,信其道”的名言,它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要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热爱学生。要以真诚之心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既耐心教育又严格要求,努力为学生创造“宽严相济”的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要敏锐地发现学生优点的苗头,智慧的闪光,虚怀若谷地包容学生的缺点、幼稚、甚至是错误。对待学生的优点长处要及时地鼓励表扬,对出现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学会用心理学、教育学、法律知识等不同的方式方法解决不同类型学生的问题。热爱学生的教师才会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在教学与管理上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育教学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非无生命的产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没有任何两个学生是完全相同的,因此不能强求一律。既要善于发现其长处和优点,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激励,使其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区别对待。这样才能保证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交流正常进行。第三,教师要采取主动。教育学生的过程复杂而艰巨,任何学生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教育好的。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一颗平常心,学生犯了错误,老师要主动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切不可一味呵斥;老师自己有失误,也要主动向学生道歉,求得学生的谅解。这样才能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处理好自身心理和行为的关系,意味着教师要有高尚的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它包括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第斯多惠说过,“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乌申斯基也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整个社会在召唤德才兼备的继任者,这取决于教师个人人格修养的高低。因为教师的人格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一生,教师高尚的人格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使他们受益终生。

要做到人格高尚,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我认识的重要内容是了解自己的人格特点,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因为不同的人格特点,不同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是有差异的。教师的人格特点应该表现为热情开朗,精神饱满,温和宽厚,心地善良等。具有这些特征的教师,不管学生出现什么情况,教师能镇定自若,以极大的耐心做好工作。其次要形成优良的情感态度。包括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容人、容事、容误会、容委曲,“宰相肚里能撑船”;要有对压力的不屈不饶的坚强意志;要永远有微笑的面孔;有抛弃一切烦恼的能力;永远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发展的精神状态。第三,要有良好的言谈举止。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一是仪表,主要包括衣着发式,修饰打扮等,是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外部形态。这方面的要求是要清洁整齐,朴素大方,协调得体,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二是举止,包括坐立行的姿势,以及表情动作行为习惯等,它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人体信号”。举止要有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三是语言,这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使用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纯洁、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启动学生求知的欲望,拨动学生上进的心弦,把知识真理和美好的感情送进学生的心田。

总之,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热爱教师职业,构建和谐关系,加强自身修养,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1]刘菁.关于全面构建师德建设长交效机制的思考[J].教师.2012(3).

[2]钏锡汉.让高尚的师德师风渗透学生的心田[J].职业.2012(5).

[3]刘长青.爱,师德之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4).

G451.6

A

1672-1047(2012)02-0073-02

10.3969/j.issn.1672-1047.2012.02.11

2012-03-14

刘康,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

[责任编辑:蔡新职]

猜你喜欢
敬业精神高尚师德
儒家敬业精神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探析
文化学刊(2023年12期)2023-04-18 13:25:27
敬业精神
区域治理(2022年33期)2022-09-20 00:46:28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传媒评论(2018年9期)2018-12-07 00:37:36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1
意识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诚实也是一种高尚
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