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2-08-15 00:46郑丽伟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新生代适应性农民工

郑丽伟

(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社区教育: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郑丽伟

(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作为一个规模与日俱增的年轻群体,新生代农民工能否真正融入城市,对其自身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均具有重要意义。社区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化组织载体,依托它进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具有独特优势。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优势,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丰富内容、拓展形式,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他们所工作和生活的城市。

社区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融合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生代农民工悄然登上城市舞台。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并不只是居住地的迁移,而是在城市的一种社会融合,“是经济活动与社会、制度和文化的相互嵌入”。[1]如何使新生代农民工摆脱“留不下城,又不愿意回到农村,也回不了农村”的尴尬处境,除了国家在用工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外,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社区教育以促进城市适应性教育也极其重要。

一、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的现实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主要是指对进城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开展的关于城市生活方面的引导性教育,包括市情教育、城市生活常识的教育、安全常识的教育、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益的教育等。[2]开展城市适应性教育,无论是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动,还是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发展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诸多缺陷:职业期望值过高、缺乏劳动技能、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及道德素质偏低等。[3]因此,城市适应性教育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包括思想观念、就业技能以及文化素质等方面),完成他们的现代化转变是十分关键的。首先,城市适应性教育将改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一些落后愚昧的思想观念,帮助他们实现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4]通过城市适应性教育的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将逐渐摒弃在小农经济影响下形成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与目标取向,接受城市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从而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其次,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城市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是提高他们岗位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他们适应城市生活所需的经济能力的关键措施。再次,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心理健康、法律法规、优生优育等城市基本生活常识的教育与培训,提升他们的修养和文化素质,从而使他们在经济、心理、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素质上,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促进自身发展。

(二)加快推动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然途径,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既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过程,它需要以城市人口聚集作为动力。在工业化、城市化进入以工促农、以城补乡的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是加速实现城市化的关键因素和主体力量。[5]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新生代农民工不断实现职业、地域和身份上的转移,实现城市化。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在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教育。通过开展城市适应性教育,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城市适应能力,促进他们的城市融入,从根本上实现自身的城市化。

(三)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具体地说,和谐社会要求人的素质更加完善、经济更加进步、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发达、文化更加繁荣、生态更加平衡、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以及这些方面之间的协调发展,从而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为1亿。[6]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社会权益和文化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他们的经济收益低下、生活质量低、抗风险和承受能力脆弱,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排斥和挤压正使他们成为城市边缘人、典型的“弱势群体”。如果这个阶层缺少必要的社会保障,忽视其自我能力的提升,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从而阻碍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城市适应性教育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社区教育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的优势

华东师范大学吴铎教授认为,“社区是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社会群体”,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演变的转换区域,是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化组织载体。社区教育可以被理解为以一定的地域为界,协调、管理、优化、整合地区教育资源,学校与社区、家庭具有共同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为社区服务,社区依赖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或者说,社区教育是由社区举办的教育,是充分发挥社区教育资源作用的,面向全民,提供全程、全面的教育服务的教育形态。[7]社区教育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目标人性化

社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社区居民适应职业转换,改善生活条件,以及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方面的困难,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邻居关系调节、育儿知识、法律知识讲座等,能使新生代农民工在社区中找到心理依托和家的感觉。由于社区教育的目标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当前的问题制订的,比较具体且贴近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生活实际,因而他们认可它,愿意以自律的姿态去践行,而不是被动遵守。社区教育在目标上更接近人文精神关怀,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

(二)教育对象全员化

社区教育主张全体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内开展的各项有益的教育活动,营造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氛围。而以社区为依托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将他们置身于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圈子,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社区居民的互动。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的频繁互动不仅使新生代农民工更了解城市社区文化,而且也能使社区居民接受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习惯,营造互相理解、体谅的和谐氛围。

(三)教育成本低廉化

社区教育主张资源共享,即社区内的所有学校、文化娱乐设施都可以用于教育活动,向社区全体居民开放,为社区发展服务。由于社区教育直接作用于小局域的经济文化,不但可以合理利用社区内的各种设备资源,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居民中的离退休专家学者等优秀教学资源,将大大节省教育费用,这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城市适应性教育降低了成本。

(四)教育内容实效化

社区教育主要以传授实用知识和技术为主,密切结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依托社区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的要求,符合他们转移就业的迫切需要,例如为解决失业问题的技能培训、服务行业的家政培训、人力资源的培训、网络教育培训等。因此,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需要设置的教学内容使社区教育在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上占尽了优势。

(五)教育形式灵活化

社区教育是一种服务,没有什么严格的规定、界定,社区的各种教育机构、设施都可依据实际需要举办各种教育,社区居民想学什么就办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社区教育由于与居住地联系在一起,学员能就近学习而无交通麻烦,更不需要住宿,社区随时随地都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学习资源环境,让他们自由支配学习和工作时间,克服工学矛盾。

三、社区教育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的策略

(一)大力宣传,提高社区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的认识

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社区教育工作可以说才刚刚起步。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街道社区并没有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提上日程。尽管有的社区已将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纳入自身职责范围内,但对其认识还不够充分。其中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受文化水平和小农意识的影响,缺乏自我发展意识,意识不到接受城市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要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报栏、宣传栏、文化墙,宣传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利用座谈、讲座,聘请专家介绍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技巧,使新生代农民工在社区中找到归属感。通过广泛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领导)以及广大社区成员对开展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的理解、重视与支持,为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加大投入,完善社区教育设施

教育经费是社区教育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的基础,也是制约社区教育开展和维持的瓶颈。因此,扩大社区教育筹资渠道,保证社区教育正常运行,才能使其在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中发挥作用。第一,政府要划拨一定的教育培训专项经费,确保新生代农民工社区适应性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第二,出台和完善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有关机构、社会中介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各界人士投资兴建社区教育基础设施。第三,本着“谁用工、谁负责、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协调用工单位承担部分教育培训费用。第四,发行教育彩票募集款项,可借鉴发行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的经验,[8]建立“政府出一点,企业出一点,个人出一点”的社区教育经费筹措机制。总之,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想方设法筹措资金,适度、适时加大投入,促进社区教育设施的不断完善。

(三)整合资源,构建社区教育平台

社区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教育资源。因此,社区教育负责人应统筹协调,将社内原分属于各个系统的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共享机制。社区要以学校教育资源的整合为契机,要求普通大中小学、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影剧馆、体育馆等有计划地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工作,向新生代农民工开放必要的教学场地和活动设施,为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提供服务。[9]在物力资源方面,各社区通过挂钩、联建、结对、共创等形式与各类教育资源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在人力资源方面,社区通过组建文体团队挖掘和培养人才。在信息资源方面,注重发挥社区教育网、互动式电子社区、有线电视台等宣传媒体的作用。通过各方资源的整合,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构建以社区教育推动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的平台。

(四)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需求,丰富教育内容

不同的城市文化对新生代农民工有不同的要求,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文化层次、收入水平不同,其受教育内容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各社区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的三个依次递进的层次(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确定教育内容。[10]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的内容也应相应包括职业技能教育、城市生活方式教育和心理教育三个方面。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通过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法治观念、学习精神、开放心态、行为规范、责任意识等,帮助他们提高适应城市社区的生存能力;通过心理教育使新生代农民工内化城市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在心理上获得认同,在情感上找到归宿。因此,为更好地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社区教育一定要做好他们的城市适应需求调研,在教育内容设置上做到有的放矢。

(五)拓展形式,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的互动

社区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主要通过社区教育培训和社区教育活动的形式进行,丰富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之间的互动,从而使他们受到城市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开展有关法律常识、科学技能、家政服务等方面基础知识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的互动,使他们在与城市居民的交往中,消除封闭的心理状态和对城市的隔膜,增强社区支持感。第一,各社区通过定期组织开展“社区邻里节”、“趣味运动会”、“社区文化节”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为新生代农民工和市民搭建一个感情交流与沟通的平台,让他们“相知、相识、相亲、相爱”。第二,通过组织开展社区文化图书室活动、农民工专场文艺演出、科普电影送工地等文化联谊活动,不断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业余文化生活的融合。社区需在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的沟通中起到桥梁作用,为新生代农民工和市民之间的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这种交流不仅有助于消除市民对农民工的误解与歧视,为新生代农民工适应城市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还有助于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等的了解。

总之,社区教育作为时下流行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教育过程中有着其他教育载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不断提高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城市适应性教育的认识基础上,社区教育要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不仅要加大教育硬件投入,还要不断丰富创新教育内容和形式,拓展教育类型,最终让新生代农民工感受到城市社区带给他们的温暖。

[1]郭继红.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20-21.

[2][4]宋言奇,马乙玉.城市适应性教育:民工潮中不可忽视的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4(7):49-51.

[3]刘奉越.成人教育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流动中的使命[J].职教论坛,2006(19):37-39.

[5]王竹林.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

[6]孙学敏,朱凤丽.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1):57-59.

[7]刘 尧.中国县级社区学院发展研究[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16.

[8]王坤晶.社区教育视野中城市弱势群体教育问题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8:34.

[9]深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研究课题报告[EB/OL].http://www.cycedu.com/templates/T_Second/index.aspx?nodeid=35&page=ContentPage&contentid=349.

[10]朱 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2002(6):82-88.

[11]田 慧,徐 君.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启示[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2):19-21.

Community Education:the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s Education about Adaptability in City

Zheng Li-wei

As a group of young people with growing scale,whether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an integrate into the city they are working fo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ir own development,the promotion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The community is a social organization carrier of urban inclus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and depending on it for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ity adaptability education have a unique advantage.We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the community,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increase investment,integrate the resources,rich content and expand the form to make migrant workers integrate into the city as soon as possible.

community education;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city adaptability;integration

G720

A

1008-6471(2012)02-0041-04

2012-04-12

本文系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成人教育促进弱势群体社会融合的价值、功能及策略研究”(编号:12YJA88013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郑丽伟(1988-),女,浙江瑞安人,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新生代适应性农民工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