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姗姗
(淮阴师范学院人事处,江苏 淮安 223001)
高校院(系)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建设刍议
叶姗姗
(淮阴师范学院人事处,江苏 淮安 223001)
院(系)领导作为高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等重要任务,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由于院(系)领导处于特殊的位置,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特别是加强他们非权力性影响力建设,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为此,必须正确认识非权力性影响力在现代社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理解非权力性影响力的综合效应,从而理解院(系)领导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建设是发挥院(系)领导价值功能的重要途径。
院(系)领导;非权力性影响力;建设
院系领导者身处高校发展和改革第一线,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重要任务,在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此,着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切实加强非权力性影响力建设,至关重要,意义深远。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影响力,是领导者影响和改变下属人员心理与行为的能力,它是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构成的多因素的综合效应。权力性影响力产生于领导者的职权,通过外力的形式发生作用,受到社会组织的制约,其影响力持续的时间以该领导者岗位任期的时间为限,并且这种权力是一种“硬性力”。非权力性影响力不是来源于领导者的职权,而是来源于领导者的个人因素。它不是上级授予的,也不是自封的,是由领导者的“个人魅力、知识、才能、资历、修养、精神、道德等方面构成的”,这些因素能赢得人们的尊重、敬佩和信赖,且其影响持续久远,潜移默化和深刻,可以说是一种自然的影响力,是一种“软性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生动地体现了这种软性力的特殊功效。
而实践一再证明,领导者个人的德、识、才、学、绩等诸多优秀品质,会给下属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得到信赖、崇拜和遵从,不断形成感召力和凝聚力。所以,非权力性影响力常常能够发挥出权力性影响力所不及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力具有自愿性和长远性等特点,因为在实际的领导活动中,往往不是简单地靠行政命令来推动工作,许多时候须依赖领导者个人的特殊才干或魅力来完成预定目标。尤其是在高校,院(系)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更加突出。
由此可见,相对于权力性影响力而言,非权力性影响力更能激发下属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高领导和管理效能,能“激发下属的进取心,使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使组织成员忘我工作”,而现代高校院(系)领导非权力因素在其管理中能够发挥独特作用。
对于任何一个领导者来说,权力地位只是为其提供了实现有效领导的可能,即必要的客观条件。但是要把这种可能转变为现实,则主要靠领导者的自然性影响力,即非权力性影响力。领导者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才干,品格高尚,作风正派,以身作则,关心他人,坚持原则,办事公道,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敬佩,他的下属才能心甘情愿、满怀热情地为实现其所属群体的目标而努力。一般而言,非权力性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品格影响力。这是领导者的道德、品行对下属的影响力,“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院(系)领导者道德高尚,品行优良,就会使下属产生“敬佩感”,从而在师生中形成一种无形的巨大的道德力量和强有力的感召力、影响力,心甘情愿的接受他的影响,自觉执行他的指示和要求,积极完成其所交办的各项任务。为此,院(系)领导应努力做到:(1)尽职尽责,勤勉工作。自古以来,人们普遍认同“德高望重”。只要领导者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不计得失,勤奋工作,必然会产生“众望所归”的效果。(2)作风正派,办事公道。院(系)领导者在干部提拔,职称评定,选优评先等涉及下属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做到一碗水端平,下属就会对他产生一种“信赖感”,从而自觉接受他的领导。(3)以身作则,严于律己。院(系)领导既是行政领导,也是学术带头人,更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带头钻研和提高学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积极选才、爱才、举才,努力为各类专业人才的成长、进步创造条件。(4)联系群众,平易近人。院(系)领导要放下架子,挤出时间,经常与广大教工特别是青年教师交流心得,沟通思想,不断启发和培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才能影响力。是指领导者的才干和能力对下属的影响力。这是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重要因素,该因素会使下属产生“敬佩感”和“信服感”。敬佩是一种心理磁石,它会引导下属自觉地接受影响;信服则是自愿服从的一种行为状态,它会在下属中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一个优秀的院(系)领导者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一是科学决策能力;二是组织协调能力;三是知人善任能力;四是学术研究能力;五是开拓创新能力。
第三,情感影响力。深厚的情感交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院(系)领导与下属之间在教学和工作中建立的同志式感情,是维系一个单位凝聚力的重要因素。一个领导者要想赢得下属的爱戴和拥护,就应当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善于用情感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不断凝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这就要求院(系)领导者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正确使用手中权力,不搞以权谋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二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广泛调动下属和教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体贴人和爱护人;四要与下属团结合作,和谐共事,对上稳重热情,对下和蔼可亲;五要及时了解下情,倾听教工呼声,想教工之所想,急教工之所急,办教工之所需。
第四,知识影响力。它是指领导者知识水平的高低以及对下属和师生的影响程度。一位既具有管理水平又精通专业知识的领导者,下属及广大师生对他的依赖感会与日俱增,这种影响力可称为“专长权力”。具有这种权力的院(系)领导者,容易取得下属和师生的信任。因此,渊博的知识,不仅是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础,更是吸引下属,凝聚人心的强大力量。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领导者影响力构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非权力性影响力,提高院(系)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至关重要。作者认为,通过以下途径加强院(系)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建设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第一,加强思想建设,培育“人格魅力”。加强思想建设,特别是道德建设对于院(系)领导者实现有效的管理更为重要。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可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格魅力”对于院(系)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建设至关重要。
据此,高校管理要求院(系)领导者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民主意识,实行民主管理,努力提高师生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另一方面要求领导者具有清正廉洁和自我奉献精神。比如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课题立项、出国讲学等群众关注度很高的焦点、热点问题上,院(系)领导者必须做到“廉、公、信、诚”。因为,在与教工、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上,群众最反感不公,不公导致的负面影响和离心力,对学校具有很强的破坏性。至于“信”,则是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体现领导者人格力量的重要方面。领导者取信于下属和师生,就会使整个群体保持和谐、进取的精神状态,从而产生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在现实生活中,最容易损害领导者威信的,莫过于欺上瞒下,失信于人。这样的领导不仅会使自身名誉扫地,而且会给学校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带来许多不良影响。
第二,增长知识才干,提高能力水平。高的学校是知识的化身,任何一名教师都应该掌握丰富的知识,作为直接和学生、教师打交道的院(系)领导者更应该注重培养知识才干,提高能力水平,增强魅力和吸引力。
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道出了“知识”对促进人类社会和自身发展的价值意义。知识成为衡量一个领导者是否合格的重要条件之一,知识直接影响领导效果。作为高校院(系)领导者必须注重才识和能力的培养,加强知识积累,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提高他们在促进校际乃至国际间学术交流、扩大学校知名度。从而提高服务学生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当然,知识的获得要靠不断学习积累。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多学习、少应酬”,并号召全党领导干部“学习、学习、再学习”,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当然,学习还包括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学习。这就要求院(系)领导者要善于吸取古今中外优秀的管理思想,并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岗位需求,不断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积累知识和经验,完善工作方法,提高领导艺术,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第三,注重情感交流,以求润物无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得到别人理解和尊重的需要,尤其是来至领导者的尊重与信任,更易使下属得到鼓舞和鞭策,这正体现了院(系)领导者的领导水平和人格魅力。
高校教师大多感情丰富,意气风发,既有远大的理想志向,又有寻觅知音的情愫,比较注重人际关系。同时,自尊心强,对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需求强烈。因此,院(系)领导者要积极运用激励方法,并以自己的优秀品格和人格魅力,唤起下属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既坚持原则,又讲究方法,以求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第四,勤政敬业,增强增强感染力。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说过一句话:“所有的人都必须忘我地、毫不停歇地展开工作,……如果我们不这样做的话,那就是不道德的行为。”可以看出,勤政敬业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一个人最起码的职责。勤政是一种责任,一种奉献,勤政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人格精神,院(系)领导要充分发挥勤政敬业非权力性影响力。
所以,作为院(系)领导必须敬业的努力工作,给全院(系)的师生树立表率,让他们从领导者的勤政中激发自己努力工作,敬岗爱业,自觉地按照学校、学院的要求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和人格魅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实现像周恩来那样“对人民,我们要如对孺子一样地为他们做牛的。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像条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可见,勤政敬业是一种人生态度,是自我超越、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动力,是领导者不断凝聚人、振奋人的智慧源泉。
当然,对于院(系)领导者来说,加强非权力性影响力建设不仅仅是上面的四途径,这里只是基本方面。
汉高祖刘邦说过一句名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战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连百万之众,战必克,功必取,吾不如韩信;抚百性,筹军响不绝粮道者,吾不如萧何。刘邦这句话讲的是领导者的用人之术,那么作为高校院(系)的领导如何能实现行政管理的运筹帷幄,加强非权力性影响力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院(系)领导者在正确运用权力影响力的同时,要不断增强和充分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从而使领导工作取得实效,保持长效。
[1]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2]丹尼斯·朗:权力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7页。
[3]《论语·为政》
[4]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7/01/c_121612030_5.htm。
[5]《论语·子路》[6]《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41页。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Non-powerful Influence Construction of Leaders in Universities Colleges(Department)from My Perspective
YE Shan-shan
(Personnel ofHuaiyin Teachers University,Huai'an,223001 Jiangsu)
As the pillar strength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leaders of colleges (departments)are undertaking many important tasks such as"personnel training,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social service"and playing a vital and fundamental role in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ies of flourishing our nation thr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trengthening our country through training talented people.Due to their unique positions,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m to enhance the overall quality,in particular,the non-powerful influence construction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carryingout guidelines for education ofthe Communist Partyan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socialist modernization.Therefore,we must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non-powerful influence construc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modern society and comprehend its integrated effe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at the non-powerful influence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give full playtothe values and functions ofleade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leaders ofcolleges(department);non-powerful influence;construction
G648.2
A
1671-5004(2012) 03-0139-02
2012-4-28
叶姗姗(1984- ),女,江苏淮安人,淮阴师范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