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世芳 朱训永 叶如林 吴宏明 强学峰 骆远凤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马鞍镇农业服务中心 211526)
六合区马鞍镇位于六合西北郊,宁连、宁淮、金江等公路和宁启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全镇总面积131km2,其中耕地面积3240hm2,蔬菜种植面积733.3hm2,辖区有11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人口4.85万。马鞍镇处于滁河水系,土壤肥沃,适宜开展蔬菜生产,是南京市主要蔬菜种植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六合区蔬菜产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蔬菜种植在马鞍镇也得到了稳步发展,已成为广大农户创业致富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全镇蔬菜产业面临许多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产业升级,提高蔬菜种植效益,推动蔬菜产业化进程,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问题。
自2005年以来,马鞍镇农业产业结构由适应性调整向特色功能性调整转变。叶菜、茄果、毛豆三大蔬菜主导产业发展逐步加快,现已建成了大营村80hm2韭菜基地和刘陆、勤丰村66.7hm2茄果类基地及平山、练山村133.3hm2鲜食毛豆基地,全镇蔬菜规模经营面积达533.3hm2,占总面积的32.6%以上。
设施栽培是利用地膜、大棚等各种设施,通过日光加温保温等方法,创造适宜蔬菜生长的微域环境,实现高效益经济栽培,其意义在于调节蔬菜市场供应,增加种植户的效益。近年来,六合区设施栽培发展迅速,全镇现有钢架大棚、毛竹棚333.3hm2,其中标准化大棚达133.3hm2,比2005年增加了266.7hm2。
近年来,马鞍镇紧紧围绕蔬菜产业向优质、高效目标发展,大力推广蔬菜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技术,建立了马鞍镇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测点,完善了产地监测体系和销售管理体系,重点加强基地生产管理和实行销售市场准入制度。目前,马鞍镇叶菜、茄果、毛豆均按照市级无公害地方标准生产,生产面积达200hm2,部分产品已经取得了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无公害产品认证。
蔬菜产业化是指通过经济合作组织,采取土地流转、土地合作等方式,进行适度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实施品牌销售,带动产业发展。近年来,马鞍镇蔬菜产业化得到初步发展,现有蔬菜合作社2个、农地合作社3家。2005年在平山村成立毛豆合作社,保护地地膜栽培毛豆66.7hm2,实行批发、直销、配送一条龙服务,增加了农民收入。2009年在勤丰村成立首个蔬菜合作社,蔬菜经营面积53.3hm2。该经济组织通过自愿入社的方式,把分散的家庭组织起来,安全生产蔬菜,提供经营销售综合性服务,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目前马鞍镇蔬菜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其相对应的专业技术转型还没有跟上,主要原因是镇农业部门还没有配备专业的从事蔬菜技术指导的工作人员,村级还没有对应的专职农技人员。当前乡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大多数是从事常规农作物技术指导人员,村级农技人员都是村干部兼职,他们的技术水平满足不了对技术要求较高的蔬菜生产,因而在蔬菜保护地栽培、生物农药应用等方面技术指导能力不强,造成蔬菜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同时,从事蔬菜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也影响蔬菜生产,主要原因是现从事蔬菜种植的人员都是50岁以上农村留守农民,文化素质大都不高,接受和学习蔬菜技术能力不强,种植蔬菜大多数凭老经验、老方法。
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资金投入还不足,大部分基地的基础设施仍然落后,主要表现在钢架大棚偏少,基地的排灌设施比较落后。其主要原因是国家财政投入少,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目前虽然有高效设施农业项目投入,但都要求连片6.67hm2以上,针对小面积不连片的蔬菜基地,还是靠农户自行投入进行蔬菜生产。
在同一地块连续多年种植蔬菜以后,在没有采取轮作换茬的情况下,会出现土传性病虫害发生严重、土壤盐渍化和土壤农药残留超标等连作障碍现象,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在本地的蔬菜生产上,特别是保护地栽培,农户为了提高产量,追求利益最大化,长期连作并超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还导致蔬菜连作障碍严重发生,造成蔬菜产量下降、品质变劣。
目前马鞍镇蔬菜生产的产业化水平还不高,仅有5家合作经济组织从事蔬菜生产服务,规模较小,品种少,无特色,市场优势不明显,很难带动周围农民共同致富。其根本原因在于受土地流转的制约,本地农户的思想认识还不高,不愿意把土地转让出来进行规模化经营,都认为家庭生产经营自由且无风险,习惯于小贩式的经营流通,不愿意参加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抱团式经营。因受土地规模经营的制约,致使现在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不快,蔬菜产业化进展较缓慢。
创立特色品种,实施品牌销售,可有效促进本镇蔬菜产业发展。目前本地区虽有叶菜、茄果、毛豆三大蔬菜主导产业,但还未创立品牌和地方特色品种,还没有像大圣水芹那样叫得响的地方蔬菜名片。
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采取多种形式对蔬菜种植户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种菜水平。充分利用“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项目的实施,加大对蔬菜从业人员提升素质培训,改变他们蔬菜种植的传统观念,提高他们学习技术的能力,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培育一批蔬菜示范户,以示范户引导周围群众科学种菜,从而带动全镇蔬菜种植水平的提高。建议政策支持,在村级配备懂技术的专职农技人员,让他们有精力在蔬菜生产第一线为广大农户服务。对镇在职的农业技术人员进行转型培训,针对现有技术人员对蔬菜生产管理知识缺乏的情况,定期安排他们参加省、市、区举办的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以期更好地为广大菜农服务。
蔬菜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管理,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从实际出发,放宽对高效设施农业项目投入,让零散不成片的设施栽培列入项目实施管理范围,从而扩大镇域内的钢架大棚应用面积,以解决基地基础设施差的难题。镇政府重视蔬菜种植区域的水利设施建设,每年利用河塘清於、小流域整治和标准农田基本建设等水利项目,改造蔬菜基地及周围农田排灌设施,以增强基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积极推广配方施肥、合理轮作和生物农药应用等技术模式,解决蔬菜连作障碍问题。(1)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化肥施用过多是引起蔬菜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控制化肥用量,实施配方施肥,是减轻因肥引起蔬菜连作障碍的关键措施。利用商品有机肥推广项目实施时机,广泛宣传鼓励菜农增施有机肥,改善施肥结构,减轻土壤酸化、土壤盐渍化和缺素现象。(2)推广水稻+N种植模式。水稻+N种植模式是2010年南京市农业生产上的种植制度创新,N代表蔬菜等作物 (该模式已获省技术推广奖二等奖)。通过水稻和蔬菜的水旱轮作,可有效解决蔬菜连作障碍问题。但该模式仅适用于简易大棚蔬菜栽培,而固定的钢架大棚只有通过蔬菜品种间的轮作来缓解连作障碍问题。(3)推广应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安全,可有效降低土壤农药残留。
(1)创新土地流转机制。通过在2005年勤丰村的试点,成立土地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土地入股的形式,鼓励土地向大户或生产企业集中,促进蔬菜生产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努力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种植,发挥规模优势,形成产业化经营。(2)创新理念,大力进行农业招商,引进龙头企业。镇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大力进行农业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并让企业做大做强。通过政策扶持、项目资金投入,让企业在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蔬菜产品深加工,形成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机制,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只有大力培养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并通过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方式,才能加快地方蔬菜生产向产业化方向发展。(3)创新机制,培养蔬菜经纪人。在叶菜、茄果、毛豆三大蔬菜种植区培育蔬菜经纪人,并壮大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经纪人的作用,利用他们的产销优势,推动蔬菜生产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借鉴马集镇发展水芹产业的经验,努力创立马鞍镇地方特色品牌,实施品牌销售,带动蔬菜产业发展。如勤丰村发展种植番茄已有多年历史,在六合具有一定市场。镇政府应根据他们现有的声誉,充分利用勤丰蔬菜合作社这个中介组织,发展打响这一特色品牌,实施以“勤新”品牌销售,促进该地区茄果类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