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农民工问题的调查研究

2012-08-15 00:50王恩川简志鹏唐嘉丽刘青青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农民工毕业生大学生

□文/王恩川 简志鹏 唐嘉丽 刘青青

(石家庄经济学院 河北·石家庄)

一、大学生就业状况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我国国内本身的结构性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一)客观问题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就业困难有着客观的现实背景,也存在着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的问题。企事业单位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十分严峻。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我国经济也遭受其影响,就业市场更是雪上加霜,这给我们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大学生自身价值取向存在差异,导致供需矛盾产生。经历了象牙塔里的生活,很大一部分大学生不愿舍弃大城市,但城市人才需求有限,导致城市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同时,为了追求城市发展机遇,加之边远地区条件较差,很多大学毕业生宁愿城市待业也不去边远地区就业。总的来说,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优化与大学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大学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基层就业的势态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学生资源丰富,这导致我国的大学生面临着空前绝后的就业压力。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呢?昔日的“天之骄子”,怎么现在就业就这么难了呢?面对这一疑问,我们做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可以从政府、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因素得到说明。

(一)国家政策间接性的影响。自上世纪末,我国开始了持续至今的高校扩招热,每年的招生数量都成大幅递增趋势,高等教育还逐渐由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固然,高校扩招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所导致,但短时期内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剧增,无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巨大的就业压力。而且,这种快速膨胀所带来的“就业难”也使学生本人及其家长一时间难以在心理上适应。尤其是迄今扩招的对象都主要是以普通高校大学生为主,而不是当前最需要的高职学生。这就使得大学生的总体就业状况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了结构性的失衡: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则是企事业单位招工困难。

(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盲目性。由于高校毕业生,尤其是较高学历人才的增多,一些用人单位也随之提高了“准入”的学历门槛。很多单位并不是为了人尽其用,而仅仅是为了赶时髦、装门面等。当前社会上盛行的“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研究研究,专科生免谈免谈”的人才政策就反映了这一心态。在这种背景下,出现本科生做门卫、看仓库等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此既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又增大了大学生(本、专科生)的就业压力。

(三)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有一部分高校不顾本校的实际承受能力,一味盲目扩招,然而相应的师资配置、教学设施等软硬件设施又一时难以跟上,所以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减弱。另外,也有一部分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等方面的不合理降低了社会对毕业生的认可度,而其在就业指导方面工作的薄弱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就业率。

(四)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哲学上认为,内因是决定事物的主要因素,外因主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那么,上面所说的政府、社会、学校都是外因,现在所说的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有待提高是其就业难的内因,也就是主要原因。

1、社会要求和大学生自身素质的不对等。现代社会竞争如此的激烈,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较强的创新能力、敏锐的判断力、灵活的应变能力、扎实宽厚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学习能力,等等。然而,当前部分大学生陷入了物质欲望,对其诱惑太深,导致他们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没有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且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由于玩乐、沉溺于网络游戏、醉心于风花雪月,使得大学的这几年,浑浑噩噩,知识、能力都没有明显的增长,难以适应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的需要。

2、眼高手低,自视过高。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的阶段,如教育部官员所说:“大学生的定位应为普通劳动者”,而非以往所认可的“天之骄子”。但部分大学生仍然秉持固有的观念不放,自以为是,期望值过高,就业观念陈旧落后,总想到大城市里面去,都想“做白领”、都想拿高薪;但另一方面他们又眼高手低,并不一定能够胜任所向往的工作,而且也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是否适应那样的环境,或者自己的专业是否适合自己去。一味地对偏远地区和农村、基层不屑一顾,即所谓的“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自我封闭了就业之路。

3、心态浮躁,投机取巧。受社会浮躁之风的影响,有一部分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总是想着“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等,总想着可以不劳而获,而不想着通过自己长期扎实的积累和艰苦的基层工作经验积淀。要知道,“守株待兔”的事可不是轻易就能遇到的。

三、大学生农民工基本状况

大学生农民工,主要指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因主客观原因,目前以农民工身份外出务工就业。

随着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这部分群体比重在逐年上升。群体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涉及到的主观因素有就业意向、预期薪酬、技能水平等,客观因素有就业机会、地理区位等。他们大学毕业以后就开始到处寻找着工作,也像农民工一样到处跑,逢年过节也是排队买票挤车回家。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目前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大学生农民工年龄20~25岁。大学生农民工群体过着“岗位在城市,保障在农村”、“平时在城市,过年回农村”的生活,游荡在城乡之间的生存状态,与普通农民工显现出趋同性。

四、大学生农民工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难,薪资待遇普遍偏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工人受到欢迎,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缓解招工难,纷纷提高工人工资及福利待遇,农民工的工资达到甚至超过提供给大中专毕业生的工资,广东、北京、浙江等发达地区尤为明显,可以说是“白菜价”。

(二)生活水平不高,无应对风险能力。个人消费支出快速增加,不再为攒钱而使自己变成“苦行僧”——这是不同于父辈的显著特点。据广东省统计局某次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民工平均每月挣钱1,000元左右,大概存钱200元——将近80%的工资收入因为生活花掉了。他们把超过一成的收入花在了交房租和文化娱乐上。一些人崇尚享受,注重攀比,非理性的消费观念。

(三)未来发展。很多企业家也看到了大学生农民工的价值,在他们眼中,大学生农民工未来大有希望。他们的学习能力强,工作中表现出了智商高和情商高的特点。更让人看重的是,他们有很强的管理能力,这是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所没有的。

大学生农民工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生产一线,让企业管理者看到了“中国制造的希望”。国外很多著名的大企业,有两个宝贝,一个是技术创新带头人,另一个就是大批成熟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学生农民工走到生产一线去,将大大提升中国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

五、大学生农民工与当代农民工对比分析

与新生代农民工相比,大学生农民工由于学历不同,大学生农民工对城市的期望值更高,不仅为了生存,更为了发展;另外,知识水平更高,发展空间更广阔,维权意识更强,精神需求更高。但现实是,由于体力劳动者稀缺,大学生农民工就业初期整体工资水平偏低,甚至低于新生代农民工。

(一)文化程度较高,学习接受能力强。大学生农民工往往拥有大专以上教育程度,学习能力,易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等,能够较快地学习掌握相关工作的技巧,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处理很多问题。而相对于农民工,他们欠缺的是丰富的劳动经验,熟练的技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二)薪酬较低,一般低于农民工工薪。大学生农民工奔波于城乡之间,大多没有固定工作,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房租、饮食支出占个人支出比重很大。城市住房远无着落,饮食水平一般,类似于农民工的“漂移”生存状态。而且,大学生农民工缺乏像农民工那样熟练的技巧,丰富的劳动经验,这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农民工薪酬的低下。

(三)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脆弱。大学生农民工是从优越的校园中走向社会,苦读多年不得已而从事农民工似的劳动,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大的心理冲击。大学生农民工倾向于能展示知识价值的,或体力劳动量小的行业。受了挫折,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刚从学校毕业,或初步步入社会,对社会现实缺乏应有的认识。现实与理想差距往往较大,办事待人均需磨炼。需注意各种设计“嫩鸟”的“馅饼”现象。他们不像农民工那样多苦多累都能够承受下来,缺乏像农民工那样的心理素质。

(四)未来生存压力大。随着社会生活成本的不断上升,大学生农民工的收入往往是捉襟见肘。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险等难以覆盖。无或少存款,难以应对突发情况。在未来除面临就业压力外,还需分担家庭责任。因近几年人口比例失调,婚姻问题,特别是男性,婚姻形势日趋严重。

(五)高等教育的经历成为大学生农民工腾飞的基础。大学生农民工接受了较高的教育,他们相对于农民工的优势在于拥有完备的知识体系,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从职业发展潜力来说,与长期从事简单工种、重复劳动的农民工有本质的区别。而且经过社会底层的锻炼,更能激发大学生农民工自主创业的灵感和热情,成为他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六、大学生农民工的形成所带来的启示

面对经济飞速发展、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的不乐观。也许有人说,这个时候自主创业也是明智的选择,可是大学生自己创业是非常难的,一是没钱,二是没势,再者也不认识什么人,做生意也没人带。正是由于这样,现在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等于失业的问题,有的大学生由于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精神承受不了如此大的压力,甚至走向死亡;有的农村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只能回家种地;有的大学毕业生沦为农民工,工资还不如那些一点学没上过的农民工。看到这种情形,有的人对上学失去了希望,中途辍学,还有电视上报道的大批高中生不参加高考,准备不踏入大学的门槛。为此,我们不得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七、结束语

大学生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出现大学生农民工这一群体,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其中包括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正确处理大学生农民工的问题,探寻形成的问题所在,对于解决大学生农民工问题起着重要作用。

[1]半月谈.新华通讯社,2010.

[2]工人日报,2010.

[3]吴小江.关于大学生、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研究,2011.

[4]周桂林.社会资本与求职:大学生与农民工之比较.学术交流,2007.

[5]王超.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再就业与大学生创业再就业研究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

[6]王健.大学生自主创业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

猜你喜欢
农民工毕业生大学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