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2-08-15 00:44孙凤山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潍坊市潍坊毕业生

孙凤山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3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观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即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在纵向上的衔接贯通。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不仅涉及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学制、专业、课程等教学层面的改革,还涉及到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资源整合、招生制度改革等更深层面的问题。本文以山东省潍坊市为例,对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背景、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一、潍坊市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背景

1.区域发展需要高层次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潍坊市强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兴新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竞争力显著提升。同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潍坊作为唯一的“蓝黄两区”叠加的地级市,占尽区位优势,在区域发展中起着率先突破的带动作用。“转方式、调结构”和“蓝黄两区”建设,使潍坊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为“转方式、调结构”和区域战略实施提供更高层次和更多数量的技能人才支撑,是潍坊市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2.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职业教育改革带来机遇

2012年3月,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签订《关于支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协议》,在潍坊市进行建立现代职教体系和职业教育保障机制、统筹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和构建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试验,为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和国家职业教育制度顶层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案例。这是教育部与省级政府在地级市共同建设的第一个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为潍坊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3.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

“十一五”期间,潍坊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72元,年均增长高达13.8%和12.1%,城镇化率达到51.6%。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期盼更加迫切。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办学,让更多的中职学生接受高职教育乃至更高层次的教育,有利于中职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有利于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对建设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中高职发展现状具备了一体化办学的条件

潍坊市职业教育发达,在全省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市现有高职院校13所(含3所技师学院),其中2所为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1所为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3所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工程立项建设院校(即省级示范高职高专院校),高职院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分居山东省17市第2位、第3位。现有中职学校42所,其中6所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19所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在校生规模位居全省17市首位。2010年以来,中职连续3年蝉联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分第一名。2012年,全市中职学校摘得22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山东省共26枚),仅次于上海、江苏、北京三省市;潍坊职业学院夺得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总成绩第一名。中高职教育均衡发展和较高的人才培养水平,使潍坊具备了全面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基础。

二、潍坊市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实践

1.政府引领

潍坊市明确把“加快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办学、集团化发展”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支持市域内中高职院校联合办学、一体化发展。为提高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的对接能力,大力实施中等职业教育“2431”工程,按照“占地200亩、校舍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在校生3000人、实验实训设备价值1千万元以上”的标准,推进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以服务“蓝黄两区”、打造山东半岛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目标,建设中高职院校集群、一体化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园区,为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根据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协议,潍坊市制定实施方案,重点引导推进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一体化办学。

2.整体推进

潍坊市域内10所高职院校全部通过一定模式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办学;3所市属中职学校和所属8个县(市)职教中心均有专业与高职院校实现了一体化办学对接;所辖寿光、诸城2个县级市实现了县域内的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模式:一是三二连读五年制高职模式,前三年中职由中职学校负责培养,后两年高职由高职院校负责培养;或者五年全部由中职学校负责培养,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上给予指导。二是五年一贯制模式,由高职院校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三是对口招生模式,即高职院校通过对口高考招收中职毕业生,四是自主招生。截至2012年,10所高职院校自身全部开通了这前三种模式。潍坊市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主要涉及机电、信息、化工、农林和现代服务业等专业,与潍坊市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吻合度较高,毕业生就业状况较好,越来越得到职业院校重视和社会认可。

3.重点突破

2010年10月,根据潍坊市人民政府决策部署,潍坊职业学院与潍坊对外经济贸易学校(潍坊第一职业中专)、潍坊师范学校(潍坊海洋化工学校)实行紧密型合作,全方位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打造潍坊“职教航母”。在专业设置上,按照与高职专业对口的原则,整合两中职学校所设专业,同时增设与中职专业对应的高职专业,使大部分中高职专业对应衔接,较好地解决了中职毕业生升高职专业受限的问题。在教学资源上,对重复建设的教学实训设施进行整合和升级改造,统筹使用、资源共享,实现了利用效率最大化。在师资队伍上,统筹调配使用教师,实行统一的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和政策,中高职教师互通互融,发挥各自作用。三校在运行机制上衔接贯通,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科研和社会服务上协调发展,形成了“三校一体”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培养链。

三、潍坊市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主要成果

1.优化了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由于中职教育吸引力不强,潍坊市中职学校普遍招生不足,教育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同时,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之间实训设施、师资重复配置现象也比较突出,资源投入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使重复的资源配置得到有效整合,院校之间资源共享,促进了办学效益优化。市财政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等专项经费投入由分散转向集中,以各院校优势专业和重点专业为依托,在全市规划建设50个公共实训基地和技能大赛基地,并已建成20个,有力提高了全市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建设水平。

2.人才培养更加契合经济社会发展

为促进专业对接,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不断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优化结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吻合度进一步提高。同时,中高职一体化办学使技能人才培养建立在较好基础和较长的培养周期之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筹安排,连贯进行,克服了中职或高职三年学制职业能力培养时间较短的弊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保障,五年制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较三年制高职毕业生、中专毕业生具有一定优势,更受用人单位欢迎。

3.促进了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由于中高职贯通,中职毕业生有更多机会继续深造,从而有力增强了中职教育吸引力,初中毕业生选择职业教育的比例显著提高,中职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规模职普比例大体相当。中职教育吸引力的增强和规模的扩大,为高职教育储备了稳定的生源,也为减轻普通高中教育社会压力、在普通高中中增加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促进高中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全市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潍坊市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教育部虽然出台了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意见,但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并不完善,潍坊市全面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缺乏宏观政策支持。在管理体制上,高等职业教育归属省一级部门,潍坊市只有管理中等职业教育的权限,在统筹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一体化办学方面缺少自主权,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政策的制定受到较大限制。职业教育系统内部普通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并存,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技工教育与普通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存在制度上的壁垒。职业教育管理政出多门,条块分割,是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办学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2.一体化办学渠道单一

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核心问题是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目前潍坊市采用的衔接模式中,三二连读和五年一贯制模式能够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中职、高职两个阶段的培养过程,对技能人才培养而言具有一定优势,但国家只允许在办学条件较好的中职学校或高职院校举办,规模受到限制。面向中职毕业生的“对口高考”模式,考试偏重于文化课,考试科目与中职学校开设课程存在较大程度的脱节,容易导致中职学校的教学为“升学”而教,偏离职业教育的宗旨。衔接渠道单一,是实施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主要制约瓶颈之一。

3.专业和课程对接程度低

目前潍坊市高职院校生源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在专业设置上较少考虑中职毕业生向上延伸和提升的需求,使得一些中职毕业生为继续深造不得不转换专业。同时,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由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分别设计,相对独立和割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重复以及技能实训课倒挂等问题。此外,中职学校毕业生,进入高职阶段后学习困难,也使得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优势大打折扣。

五、推进潍坊市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对策

1.营造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政策环境

一是充分抓住教育部、山东省共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机遇,争取国家、省里有关部门的支持,抓好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政策和配套措施设计,为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消除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的限制。二是树立“大职教”理念,对职业教育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分层指导。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驻潍高职院校管理权适当下放到潍坊市,在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审核等方面给予潍坊市较大自主权;整合教育、人社等政府部门管理职业教育的职能,调整职业院校隶属关系,改职业教育多部门分散管理为同一部门归口管理,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建立涵盖中职教育、高职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2.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统筹规划

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调研,依据中职、高职各自培养目标和办学特点,考虑当前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以及“转方式、调结构”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合理确定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专业和规模,对中高职一体化办学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质量控制、毕业生走向等做出一体化规划,在办学资格、教学管理、招生考试、学分互认、证书互通上进行宏观指导和协调。

3.加快职业院校招生制度改革

赋予驻潍高职院校招生自主权,实行自主招生、注册入学,扩大对口招生比例,从强调生源“对口”转变为强调招生院校“对口”,使中职毕业生逐步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改革对口升学考试办法,从侧重文化课考试转为强调文化基础和职业能力并重,引导中职学校全面实施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建立学历资格与职业资格接轨体系,确定职业资格证书与相应职业教育学历层次之间的对应关系,畅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工院校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的渠道。

4.推进中职高职专业和课程对接

高职院校要紧跟区域产业调整与升级,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开设适应产业需要的新专业;中职学校要对专业设置进行整合,集中优势教学资源,提升专业建设内涵,提高与高职院校的对接能力。建立中高职有机衔接的课程体系,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中职、高职两个教育阶段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合理构建中职和高职课程体系结构,开发建设中高职一体化教材,避免课程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发挥高职院校的引领作用,高职院校积极主动地给予中职学校师资培养、实训基地建设、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1]万伟平.政府作用视角下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路径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

[2]刘雅斌.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3]周宏.区域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对策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4]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2月20日在潍坊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N].潍坊日报,2011-02-25

猜你喜欢
潍坊市潍坊毕业生
潍坊市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构建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伤心的毕业生
潍坊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筝”艳潍坊四月天
风筝之都潍坊
潍坊 巧用资源做好加法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