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金融市场现状分析

2012-08-15 00:52:26
关键词:钱荒融资资金

李 伟

(河南工程学院 会计学系,河南 郑州 451191)

目前,金融市场形势不容乐观,融资成本上升,现金流紧张,部分企业停产停工,从中小企业、上市公司,到各家商业银行,都普遍遇到“钱荒”的困扰;而同时,游资狂炒、私募股权基金喷涌、投资藏品之风日盛,过剩的民间资本在寻找投资的出口。本文以国际金融危机后河南省金融市场环境为背景,对当前全省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作一调查分析,期望能对河南省今后的金融改革发展有所裨益。

一、河南省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及商业银行遭遇“钱荒”

“2011 年的日子,比2008 年金融危机时还难过。”这样的叹惜,在河南省诸多中小制造业企业老板中不乏其人。中小制造商遭遇“钱紧”,核心问题是对银行贷款依存度过高,融资渠道太少。一旦银行紧缩,被逼提前还贷,就必然导致其资金断流。另外,通胀压力持续增高,阻塞了市场销路,回款速度放慢,从而导致产业上下游资金链全面吃紧。

2.上市公司闹“钱荒”

货币紧缩向实体企业的传导,在上市公司中最为明显。2011 年第一季度,A 股上市公司净利润仍然保持了同比正增长,但现金流状况出现了明显的恶化。在2147 家上市公司披露的季报中,有1239家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值为负数,占总数的57.7%,高出2010 年31.8 个百分点。其中1075 家上市公司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占比50.1%,同比高出9.5 个百分点。[1]业内人士分析,第一季度出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的企业比例大幅增加,说明第一季度新增大量企业在主营业务现金流方面已经不能自给自足,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企业资金普遍紧张,且市场需求不足,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现金流减少。

在“钱荒”的压力下,神火股份、建业地产、三全食品等河南知名上市公司纷纷选择再融资。据统计,2011 年上半年A 股共筹资3717.75 亿元,其中再融资达2110 亿元。2011 年上半年共有18 个行业的83 家上市公司采用增发方式进行再融资,平均每家公司筹资17.56 亿元;2011 年以来,共有143家上市公司公布再融资计划,而2010 年同期该数据仅为36 家。[1]

3.商业银行“无米下锅”

受“钱荒”的影响,流动资金原本“捉襟见肘”的商业银行,贷款额度变得更加稀缺而宝贵。郑州市一家开发商表示,现在住房贷款非常不好审批,客户申请之后,两三个月批不下来很常见。[1]有的银行个贷业务直接停办,而有的银行将首套房首付比例提高到40%以上,利率也上调为基准利率的1.1倍。自2011 年6 月起,银监会将对商业银行的月度日均存贷比进行监测,要求日均存贷比不得高于75%。但实际上部分银行的存贷比已经高达90%。[1]每年6 月底,各家银行为了应付年度中考,纷纷发行短期高息理财产品以解燃眉之急。

(二)过剩的民间资本在寻找投资出口

1.游资狂炒

(2)奉新县城处于生态特色发展区和环城游憩带,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附近有重点建设的九岭山国家公园,横向包括沪昆和昌景黄客运专线,交通便利,吸引游客,适合发展全域生态旅游。

2011 年4 月,首届鸿远书画名酒专拍一次性招揽了全国900 人参加,刷新了河南收藏界与拍卖行的历史。这一现象与时下国内艺术品投资全面亢奋的氛围不无关系。有资料显示,2010 年,我国艺术品市场全年市场增量资金规模约在700 亿元。[2]游资出手的套路,彻底颠覆了国内藏圈既有的估值模式。

除艺术品领域之外,游资对河南商业地产的投资亦是热情四溢。2011 年上半年,安阳林州市某商业地产楼盘,被温州商人组团整层包揽。从2010 年下半年开始,大型零售企业参与河南省辖市商业地产开发,或非地产业资本介入各县区旅游地产开发,成了省内尤为突出的投资现象,其幕后的推手即是游资。事实上,近年来,从炒绿豆、炒大蒜、炒辣椒,再到如今进入收藏和商业地产领域,汹涌的游资成为“钱剩”的抢眼表现。

2.民间投资火热

相较于投资公司与游资,民间个人投资这片“浅海”,本不足以成为一股单独的投资势力。但是“一年期存款利率远远落后CPI 涨幅”的现实,成了刺激民众寻找高收益渠道获得资产保值的核心诉求。如今,股市持续低迷,楼市调控严厉,居民存款多分流到银行理财产品、贵金属以及民间借贷市场。

事实上,正是民间资金的汹涌催生了众所瞩目的“担保热”。2007 年,河南省仅有担保机构100 多家,但截至2010 年底,河南共有各种担保公司1640家,总注册资本542 亿元,从业人员达到35 万人。[2]担保公司最基本的赢利点在于通过银行授信,对贷款企业进行担保,帮助企业拿到资金,从中收取担保费。但是河南省中小企业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一位高管表示,从事银行贷款担保并有批量业务的,不足行业企业的10%。[2]因此,省内绝大多数的担保机构将业务的主要方向转向了民间借贷方面,其吸纳或担保的社会资金近千亿元。

3.上市超募闲置

所谓超募,是IPO 实际募集资金规模超过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计划筹资额。对于河南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西峡汽车水泵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即使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账面上依然有大量现金闲置。事实上,对于不少上市公司而言,原本盘子并不大,突然而至的大量资金超出了自己的正常消化能力,无奈之下,大量现金只好“闲置”。

(三)银行及担保公司竞相发布理财产品

1.银行“理财”乱

有关数据显示,2011 年上半年已发银行理财产品9544 款,同比已经翻倍,其发行则呈现委托期限短、预期收益率高的特点。[3]目前,资产池已经成为主流商业银行通常采取的理财产品运作模式,这种模式通过滚动发行中短期限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并以动态管理模式选择多项资产配置,使理财资金募集和投放达到平衡,博取收益。有人认为,这是三全其美的天作之合。一是投资者获高收益率,二是银行冲存款规模,三是企业也能获得急需的融资资金。而事实上,这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存在诸多风险。商业银行竞相抬高理财产品收益,会造成金融市场秩序混乱,存款在银行间盲目流动,导致资金市场价格信号失真,影响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实现。

2.担保业“异”化

自河南担保业实施自查以来,整个行业基本上“停摆”了。在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获得担保企业经营许可证的首批246 家名录之后,不少自知很难拿到“牌照”的投资担保公司开始改头换面,悄然转身为投资公司或者投资咨询公司。[3]但此前迅速发展的担保业依旧乱象丛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注册资金不到位、贷款利率过高、过分依赖房地产业、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等;更有甚者,有些担保公司玩起了“连锁”经营,只要缴纳10 万元的加盟费,就可以在二线城市或县市开设一家分公司,然后加盟的分公司可以再发展自己的子公司。

3.非法集资之“忧”

当下“钱流”日渐趋紧,股市无钱,银行缺钱,楼市的资金也不宽裕,许许多多的中小企业挣扎在“钱荒”边缘,对钱有着别样的渴求。这对投资者则意味着更要格外留意一直暗流涌动的非法集资现象。比如,2009 年底河南金邦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负责人突然人间蒸发,原因就是该公司违规经营,向单一客户大量放贷,并自己开设账户吸纳客户资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把理财客户的钱集中起来再放贷给企业。在“钱荒”的当下,非法集资时有“抬头”,投资者更需要留意灰色利益链。

二、河南省金融改革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一)宏观调控为直接原因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为抗危机、保增长、促就业,国家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在政府推出4 万亿元刺激政策情况下,金融系统2009 年和2010年两年贷款增量达到了18 万亿元,而此前30 年的贷款增量累计才30 万亿元。[4]流通中的货币多了,通胀也就容易抬头,因此,经济增长一旦企稳,国家旋即开始新一轮调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变为稳健。相较适度宽松,稳健意味着从紧,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21.5%,相当于银行有1/5 的存款要上缴央行,而且存贷款利率也有几次上调,加上发行央票等,使得银根紧缩,企业感到钱紧是正常的。

从2012 年2 月24 日起,央行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这是央行自2011 年11 月底以来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20.5%。央行货币政策渐渐转向中性,从防通胀为主的政策取向转为稳增长为主,也顺应了从第一季度就要进行预调微调的要求。总之,国家为防通胀而主动进行的宏观调控,导致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受到制约,市场资金面持续收紧,这是“钱荒”的直接原因。

(二)资金价格“双轨制”弊端尽显

中国金融领域改革滞后是不争的事实,比如,金融资源高度垄断、金融结构不合理等,其核心问题是利率尚未市场化。作为资金的价格,利率对资金市场供需情况反应敏锐,但事实上,由于利率管制,其水平并不能完全反映市场供需。

就整体格局而言,一方面是以国有商业银行等为主体的正规金融体系,另一方面则是民间金融系统。有资料显示,尽管正规金融体系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民间金融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约占整体融资量的百分之三四十。[4]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这两大体系也各有特点。正规金融体系由于国家监管甚严,不得高息揽存,因而其贷款给企业的利率也不高,目前在7%左右。民间金融由于缺乏监管,其贷款利率普遍在10%左右,而企业通过民间融资,贷款利率在20%—30%的并不少见。[4]由此可见,同改革之初商品等领域的价格“双轨制”类似,市场化改革相对滞后的资金领域事实上也存在价格的“双轨制”。这也成为“钱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经济转型凸显资金矛盾

资金矛盾凸显的更深层次原因,或是国内目前正在进行的实体经济转型以及由此推动的产业升级、企业转型等。通常认为,中国经济传统的比较优势在出口领域体现最充分,由此形成的巨大的比较优势推动了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快速成长。但这种优势从2002 年开始出现变化,传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面临重大调整,即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而这一转型使曾经的问题重新出现。

以河南支柱产业有色行业为例,由原先的生产电解铝转向深加工领域,动辄需要投资几十亿元,中孚实业、伊川电力等的巨额投资就是例子。同时,经济转型也意味着一些行业与企业需要被淘汰或限制发展,而摆在这些企业面前的出路无非是要么上马更大项目,使之符合产业政策门槛,要么出局或被淘汰。而出局者携带大量退出的产业资本,也需要寻找“出口”,如此一来,在民间融资、PE 等领域,大量逐利资金涌入,自然使得市场显得“钱多”。也就是说,进行中的经济转型,与本轮宏观协调和金融领域固有弊端等交织,客观上凸显了资金市场的矛盾。

三、提升大银行与中小金融机构加速创新的方法

(一)大银行资金疏“道”

最近,在中小企业普遍缺钱的大环境下,双汇集团的供货商反而不急着向双汇讨要货款,不仅如此,还主动要求双汇迟些给钱。这样一来,他们就可凭借信用证到银行进行短期融资。[5]供货商既可依靠快速的资金周转开展业务,大企业短期内手中也有了灵活的周转资金,利息均摊,何乐而不为?其实,此项业务属于信用证下卖方融资,此种融资方式无需担保,融资手续简便,办理效率高,卖方可以提前回笼资金,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财务报表,并且融资成本可以灵活分摊,适用于解决卖方在以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因赊销造成的临时资金短缺困难。

不仅上述信用证下卖方融资成为破解融资难的方式,而且部分大银行还推出了不同形式的小额贷款。目前已有不少银行开设了专门针对网商的贷款业务,只要经营正常、收入稳定的网商,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或者网上银行等提出贷款申请,银行会依据客户融资需求等因素确定贷款额度。

(二)中小金融机构开展微贷

2011 年6 月20 日,位于开封市中山路上的开封市商业银行微贷中心正式开业,成为河南省首家引进德国IPC(德国国际项目咨询公司)微贷技术的金融机构。在河南省内,涉足微贷领域的金融机构不止开封商业银行一家,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中已有不少涉足其中,并成立了专门机构,成为微贷市场中的一支重要力量。[5]

除微贷外,专利权质押贷款等也成为中小金融机构的创新方式。

(三)直融新通路

相对于其他融资创新方式,直接融资对于企业而言,在这一特殊时期风头正劲。各种产权交易中心,也因为快速便捷的方式,被称为专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中国“纳斯达克”。以风头最劲的天津股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天交所)为例,自2010 年1 月26 日河南省淼雨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河南首家在天交所挂牌上市的企业后,截至2011 年7 月已经先后有近10 家河南企业成功上市天交所。[5]

另外,发行公司债也是直融新通路之一。作为企业主要的直接融资渠道,除了大企业可以单独发债以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也可以捆绑式发行联合债券。继2008 年河南省首次发行08 豫中小债之后,2011 年2 月,又有河南大用实业等8 家河南省中小企业按照“统一组织、统一冠名、统一担保、分别负债、集合发行”的模式联合发行,共融资4.9 亿元。[5]此种方法值得其他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借鉴。

[1]万军伟,杨宵.追踪一:“钱荒”来袭[N].大河报,2011-07-14(A02).

[2]万军伟,杨宵.追踪二:“钱涌”何处[N].大河报,2011-07-14(A03).

[3]李世顶.追踪三:“钱乱”还原[N].大河报,2011-07-14(A04).

[4]栾晓龙.追踪六:“钱荒”追问[N].大河报,2011-07-14(A07).

[5]古筝.追踪五:“钱路”疏浚[N].大河报,2011-07-14(A06).

猜你喜欢
钱荒融资资金
融资统计(5月24日~5月30日)
融资统计(5月17日~5月23日)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8期)2020-09-11 07:47:40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融资
房地产导刊(2020年6期)2020-07-25 01:31:00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
法人(2014年1期)2014-02-27 10:40:58
宋朝“钱荒”
决策(2013年8期)2013-08-27 12: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