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2012-08-15 00:47王娟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五福孔子传统

□王娟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大连 116023)

一 关于现实生活中的几个问题

(一)个人身心和谐问题

目前社会物质的确是富裕了,信息发达了,但面临的问题却多了。人活得浮躁了、苦闷了、压抑了,缺少幸福感了。工作压力、晋升空间小、物价上涨、社会不安、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等,许多人过着一种烦躁不安的生活,他们无法和自己相处,无法使自己的身心保持和谐,导致各种生理心理疾病频发,而且呈现早发现象。

(二)人与人之间和谐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自我创造的丰富物质财富以及快速增长的GDP中逐渐丧失自我。经济越发达,社会贫富相差越悬殊,在极度追求物欲的同时,人们忽略了精神层次的培植,人和人之间关系淡漠、复杂,做好人好事要承担风险,人们之间缺乏信任,一些人勾心斗角、唯利是图,社会刑事犯罪率快速增长。一些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国和国之间也不例外,为了各国的利益,战争频发,人民生活在不安定中,国际局势紧张,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

(三)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问题

据科学家统计1万年前,每100年有1种物种灭绝;1千年前,每10年有1种物种灭绝;100年前,每1年有1种物种灭绝;20年前,每1年有500种物种灭绝;5年前,每1年有1万种物种灭绝。许多专家呼吁,如果再不重视环境问题,我们在经济发展上所做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存在而且很严重。为什么会把地球糟蹋成这样?因为我们没有为后代子孙着想,现在的人价值观里面,成功是为了一时享乐,所以会随意践踏地球,同时也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地震、泥石流、火山爆发、龙卷风、海啸等频频出现,天灾的背后是人祸,人类遭到了惩罚,造成人与大自然的不和谐。

二 传统文化概述

(一)什么是传统文化

文化这个词,在中国的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西汉末年的刘向在《说苑·指武》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个文化的意思只是泛指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教育等制度,和今天的意思显然不同。

文化(culture)本身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包括物质、制度、行为、观念四个层面。文化可以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两类。广义文化——着眼于人类和一般动物、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独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广义文化又称为大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部分。狭义文化——不包括物质文化的部分,仅仅指精神文化,即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狭义文化又称为小文化。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之间并非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狭义文化在逻辑上从属于广义文化,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法、墨等百家思想,以及易经、中医、风水、武术、气功、诗、词、曲、赋、音乐、戏剧、琴棋、书画、茶道、建筑、服侍、礼仪等。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从远古至清晚期(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典文化体系。

(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在全球化价值趋同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是保持民族文化认同感、归宿感的最后一道壁垒。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但是,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我们重新看传统文化,发现它是藏在岩石下面的璞玉,拨开表层里面则是熠熠生辉。

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瑞典物理学家阿尔文博士在发言中指出: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恐怕要回到2500年从孔子那儿找到支撑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依据与理念。美国前总统里根:“孔子高贵的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高了全世界人类丰富的做人处世原则。江泽民、胡锦涛两代总书记也说过,21世纪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纪,21世纪是华人的世纪,我们要能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传承中华文化与传统的经典《四书五经》等。

1、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大智慧、大境界。

传统文化是天人合一之学、人际和谐之学、身心平衡之学、安身立命之学。传统文化所追求的是一种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它所注重的是生命的存在问题、个人的德行问题、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如关于对待物质利益的态度,儒家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要做到“欲而不贪”。如儒家认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暂的,生死、富贵并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而道德学问的提升、人生境界的升华才是人追求的终极目标。因此儒家主张道德自律、修身养性、慎独,要在纷繁多变的世界中寻找一处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和心灵港湾,要在功名利禄、醉生梦死的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孔颜乐处”,“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里面蕴含很多做人做事的哲理,他给我们提供的人生智慧、哲理,对我们帮助很大。

2、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世界多个国家产生深远影响,而传统文化中又以儒家为核心,以孔子为代表,因此孔子几乎就成了传统文化的精神符号。在美国、中国台湾、香港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地,它们已经把孔子的诞辰日9月28日定为教师节或庆祝日,联合国总部的大厅上刻着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同时联合国还设立“孔子教育奖”,孔子成为影响世界的四大名人之一。孔子的儒家文化已经成了普世文化,截至2006年9月,中国已在4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08所孔子学院和12所孔子课堂,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3、中外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

当代著名思想家池田大作先生说:“一般人认为落后象征的东西和这样的国家,实际上秘藏着时代最先进的东西。”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高了全世界人类丰富的做人处事原则。1972年,英国大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联合国大会上预言,能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1988年,世界75位诺贝尔得主在巴黎会议上建议: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1992年,日本京都国际学术会议,与会的日本与西方专家几乎同声赞同,孔子学说能够指导人类走出环境困境。中国的传统文化已被中外学者认同,成为影响世界的一股重要力量。

4、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倡导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他指出,中国的传统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儒家孝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做了“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他说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总理告诫我们“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并强烈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国家领导人对传统孝文化回归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三)传统文化的精髓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既传承民族的精神血脉又守护着这个民族的心灵家园,既凝聚着民族的和谐发展又积淀着社会的道德准则。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古代儒家文化的杰出代表,并且位列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历经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是一代先圣孔子及弟子们(包括孔子后裔)的集体智慧的结晶。继往开来的孔圣人,总结了贤哲们的传统文化精髓并发扬光大,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术。当时并不看好的儒家文化,因为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后来几乎成了“一统天下”的“国学”。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传统文化的精髓,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概括地体现在为人处世方面,简单点说就是如何学会做人做事。传统文化中,儒家强调道德的力量,“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家强调自然的力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佛家强调觉悟的力量,佛教的“佛”就是觉悟者的意思,它从本质上可以归结为一种由觉而悟,从而拥有信仰的过程。

三 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一)什么是幸福人生?

什麽叫幸福?幸福的“幸”字是有点土地有点钱,“福”字就是有衣服穿有一口田种,告诉人们够吃够穿就行,知足常乐。幸福是感觉不是物质,真正的快乐是从生命的本性流露出来的,它源于自己的精神内部。

幸福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幸福的特征就是心灵的平静,幸福就是人们的渴求在被得到满足或部分被得到满足时的感觉,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幸福没有距离、没有标准,幸福是一种感觉。当你心满意足时,就是幸福。知足常乐能使幸福保鲜,幸福其实就在身边。

(二)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每到春节中国人有贴福字的习俗,祈盼“五福临门”,这是人们一种美好的夙愿。“五福临门”这个成语已经家喻户晓,可是很少人知道“五福”所指的是哪五种福,至于“五福临门”的原理,明白的人更少。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蝙蝠是好运和幸福的象征,人们经常说的“五福(蝠)临门”,就是指由那五只蝙蝠组成。五福是什么呢?这“五福”代表五个吉祥的祝福:寿比南山、恭喜发财、健康安宁、品德高尚、善始善终。传统习俗中,五福(蝠)合起来就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书经》上所记载的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书经.洪范》)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世。只有五福全部临门才是十全十美的福,其余的各种情况都是美中不足,都是有缺陷的福。

传统文化不仅是修身立身之本、人生幸福之源,更是齐家治国之略、德育教育之基、社会和谐之法。党中央在几次重大会议上都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和谐”是一种组织精良、内外协调、左右逢源、上下有序的状态。传统文化“贵和”思想,构造了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并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和谐思想成了治国安民的根本法则与根本哲学。只有以和谐、均衡、中正、公平为本,才能君调天下,才能和乐人民,才能使国家强盛繁荣,人民富裕、安康,让更多的人获得幸福人生。

[1]孝经.礼记(胡平生,陈美兰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大学.中庸 (王国轩译注) [M].北京:中华书局,2006.

猜你喜欢
五福孔子传统
孔子的一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孔子的一生
最后一个顾客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五福临门』是哪『五福』
健康是“五福”的根基
吊唁未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