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静玉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在历史上,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商人大都与儒家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把“诚、信、义、恕、让”等儒家伦理道德贯彻到从商经营之中去,倡导“恪守信用,诚信为本,利以义制,以义取财,乐群贵和,推己及人”的商业道德,表现了传统商人“在商不唯商,求利不唯利”的商业品格,大大降低了社会交易的成本和风险,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和人类社会发展进入21世纪的今天,弘扬儒家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纵观中国商业历史,许多商人在经营活动中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成为“士商”、“儒商”、“德商”。源远流长的儒家商业文化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义利之辩。这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孔子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义然后取”。孟子主张先义而后利。“富贵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二)诚信为本。儒商把“诚信为本”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商业道德,“人无信不立,店无信不开”。履行对顾客的承诺,既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商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形成良好市场信誉的必要条件。
(三)乐群贵和。孔子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条积极的互利主义原则,充分肯定了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合理性。从而激励人们去大胆创造,使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可以调节人我之间的利益分配,使之趋于合理和公平。“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的“双赢、多赢”哲学,能够照顾各方面的利益,得到更多的支持。“乐群贵和”、“推己及人”,则要求一个人在实现私利时不损害公利,不损害他人利益,不牟取暴利,不搞掠夺式的经营,注重商业生态,强调合作与竞争、自强与自律的和谐统一。这种人我兼顾的商业伦理精神,具有独特的激励和调节功能,以及启发人们关心和看重他人正当利益的价值导向作用,对于当今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商业经济活动中,价格的调节作用是巨大的,然而并非是唯一的,文化因素的作用不可低估。先进的文化对经济起促进作用,落后的文化则对经济起阻碍作用。我们可以从成功的中国老字号品牌的经营中充分体味儒家的文化传统。
第一,注重文化蕴涵。儒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家喻户晓,因此以儒家的社会伦理道德和处世哲学为内容的字号,不仅是商家主要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当时社会大多数人的认同基础。故此,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成为中国传统商家标榜的招牌词语,如:同仁、正兴德、全聚德、谦礼堂等,都以儒家核心思想作为字号名称,以便获得广泛社会认同。
第二,讲究审美意趣。一些“老字号”主要服务对象是文人墨客,为迎合这一部分人的审美趣味,主人往往把店名取得高雅、古朴、深奥,以便取得他们的审美认同。如“胡开文墨行”,取之于南京贡院明远楼的匾额“天开文运”。“来薰阁”,则引自苏轼词“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艾蒿开文运”。
第三,求吉避忌。数千年中国文化的积淀,造成了中国大众的接受心理,其中最普遍的一种就是求吉避忌。中国许多老字号,就是按照这种原则命名的。如:东来顺(事事顺利)、老凤祥(龙凤呈祥)、宝元通(财运亨通)、永安堂(永远平安)、广福馆(富多福广)等。
儒家商业文化提倡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约束儒商自身诚信经营、重义轻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儒商的信誉,降低了社会交易的成本和风险,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当前,在我们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现代商业文明的形势下,如何从传统儒家文化中汲取有益的借鉴呢?
第一,注重商务活动和经济伦理的渗透融合,塑造中国现代商业的民族特色。道德附丽于一定的经济生活中,并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适宜、更符合人们心理要求的规范、手段;而经济生活又蕴含了一定的道德原则,并调整道德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两者彼此交融、互相促进。所以,我们应当为商以德,诚信为本,义利并重,利泽长流,塑造中国现代商业的民族特色。
第二,参照儒商的职业观念,从“商缘文化”的角度推进现代商业网络建设。儒商不是用纯商业、纯经济的观点来看待商业经营活动,而是相信“财自道生,利缘义取”,把商业经营看成一种社会性的广结善缘的活动,在追求利益目标的同时,建构和扩大人际缘分网络。
第三,借鉴儒商“义利合一”的人格形象,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商业经营人才的培养。商业经营当然要出产值、求利润,实现经营上的功利目标。同时,商业经营还有其社会责任和价值追求,还需遵循“生财有道”原则,达到商业活动的全面、持久发展,这又要求商业经营人才具有德性的人格。德性和功利的完善结合,在儒商那里是通过“义利合一”的经营价值观念加以实现的,这对现代商业经营者来讲,同样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1]蔡伯元.儒家贵和思想的现代价值.社会科学,1994.7.
[2]欧阳润平.义利共生论——中国企业伦理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3]林大雄.传统中国商人的文化洞察.海天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