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垦北安管理局长水河农场学校 平定国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是既爱又恨。“爱”的是在体育课上他们可以尽情地玩;“恨”的是对教师所讲授的体育知识毫无兴趣还要被迫地去练习一些体育动作。因此在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上活体育课就摆在我们面前。结合个人教学案例谈一下我在六年级的两个班上的教学内容相同,方式不同的两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对比,第二节课中我调整了教学方法后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节课我是按照传统体育课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讲授。应该说做得非常到位,准确的讲解、标准的示范,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很一般。第二节课我尝试着改变了教学方法,最终的结果是这节课让我有意外的惊喜。
在第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出示图解讲解“裂、并、分、合变队”的动作要领和方法,然后请几名学生示范,再到整体练习,最后分组练习。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表现出有些烦燥,练的有些无奈,毫无精气神,作为教师,我都觉得索然无味。
在第二节课上,我突发奇想,教学方法改为启发式。在移动黑板前出示4张曲线变队图形后,问:“你们知道这4种曲线图形分别是什么变队方式的走法吗?我现在先不讲解动作方法,你们能自己尝试按照图形中的标示练习给我看吗?10分钟后,我们回到这里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同学做的最好?”随着问题和要求的提出,课堂沸腾了,学生就像寻宝一样在移动黑板前面穿梭,就连他们到达自己指定的区域的方式都和以往不同了。以前是“磨蹭”,现在全改为跑步前进了。练习时的热情和相互之间纠正错误动作都比以前高涨了许多。有个别学生在组里还当起了“小老师”!
分组练习后,我观察他们的练习情况,当我走到一组学生附近时,有个学生喊我:“老师,你快过来啊!你看看我们怎么走也走不好,怎么才能走好啊?太难了!”我没有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反问到:“你们的步调在开始时一致吗?你们有约定好的标志吗?每个同学都经过标志的地方吗?在练习分队时,有没有因为和前面同学距离拉大而着急加大步伐去追前面的同学呢?”随着学生打通一个个问题,我不需要再去讲什么要领了,他们已经会做了。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真正体会到了摸索的乐趣。但是在前一节课的教学中,还没有等到他们问我,发现有错误,我就马上叫停了学生的练习,再给学生讲解该如何去做。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所产生的教学反应真是大相径庭。
通过两节课的对比让我感受到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指挥者、领导者,要求学生怎么做,学生就得怎么练,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如同在前一节课中“各曲线图形组合练习”这一环节,学生必须按照我提出的由一路纵队开始经过分队、并队、裂队、再合队,回到原位置。当时有的学生说还可以有别的方法!却被我制止了。而后一节课我改为,“同学们,请你们开动你们聪明的头脑,利用刚才我们所学的裂、并、分、合变队组合起来,从原地出发再回到原地,一共有几种方案?看哪组的方案多而且队伍整齐划一?”如此一来,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发挥,各组成员间相互讨论激烈了,练习的兴趣也高涨了,练习时出现的几种组合方案是我始料未及的。到各组展示时,也都是争先恐后地要表演,而不是前一节课的点名展示。
在这节课的总结阶段我说明“裂、并、分、合变队”在教学中能起到优化、美化课堂组织教学形式的作用,希望大家能牢固掌握动作方法等。本想接着表扬学生在本节课中的优异表现,没等我的话说完,有的学生就说:“老师,过两天有秋季运动会,我们可以运用今天所学的内容来表演团体操啊!”看看我们的学生都能学以致用了。
从以上两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对比中,我体会到:素质教育所提出的学生主体和教师引导的作用、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就是让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学,才能使学生喜爱体育课。因此,我认为要想上好体育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供同仁参考:
1.教学方式由传统的讲解、示范、练习转变为启发式的自主练习,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表现机会,真正让学生拥有主动权、自主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作要领的讲解要看准时机,不要急于作正面的指导。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和探索的兴趣。要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不应拘于固定模式。
3.在放松和总结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作总结,他们的总结有时是更超前、更联系实际的。当学生的总结离题或者是片面的时候,教师再给予总结纠正,这样学生的理解才会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