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2012-08-15 00:52佟守琴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教师应

佟守琴

(沈阳化工大学 社科系,辽宁 沈阳 11014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佟守琴

(沈阳化工大学 社科系,辽宁 沈阳 110142)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是关键的因素,他们必须具备六个方面的基本素养:先进的教学理念,过硬的专业理论素养,相关世界史知识素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把握学术动态的素养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师;素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是大学生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国史、了解国情,了解“三个选择”,在这一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教师无疑是最关键的因素,而要顺利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养。

一、先进的教学理念

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纲要”课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而现在高校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年轻敏感,充满活力,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渴望展示自身的风采。如果教师还是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那么将很难与他们产生共鸣,也将很难得到他们的认可。所以“纲要”课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学会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包括“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需要的理念,在快乐中学习的教学理念,自主学习的理念,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理念等等。[1]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在日常的教学中,关注学生,贴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会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过硬的专业理论素养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象征,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纲要”课而言,就是要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基本史实、基本知识理论有充分而精深的了解,同时对于政治学、哲学、教育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能够清楚讲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相关人物的重要活动,生平轨迹;相关制度的内容、发展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现象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点评。只有这样,才能在讲课中做到融会贯通,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比如,在讲中国近代史清朝这段历史的时候,就要求教师了解清朝的科举制度、官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讲清洪秀全科举受挫、康有为北京会试、公车上书的制度背景;曾国藩“客寄”地方办理湘军的不易;帮助学生理清常见官职的品级,回答学生为什么有的省份地方长官是巡抚,而有的省份却是总督,有的省份既有总督又有巡抚等。而在讲清末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袁世凯政权时,则要求老师具备相关的政治学知识,为学生介绍二元君主立宪制、总统制、责任内阁制等不同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并把当时的政治体制与现在的政治体制进行比较,指出其不同。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袁世凯为什么要破坏责任内阁制以及宋教仁为什么要致力于国会大选获胜等,也会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当时相关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可见,坚实的专业基础是“纲要”课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前提,“纲要”课教师应不断加强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

三、相关世界史知识素养

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世界历史之中,并与其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纲要”课中也同样交织着世界历史,所以,“纲要”课教师除了必须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外,还必须了解相关的世界历史知识,如西方列强崛起及殖民扩张、英国对印度的侵略及鸦片贸易,这样,才会把鸦片战争及以后的多次战争置于世界历史的背景下,了解这些战争发生的必然性,以及交战双方的状态,从而把握战争的走势。又如还应了解日本的历史,包括日本19世纪中叶的落后、西方列强对它的欺凌、明治维新的内容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状况。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从中日两国不同的发展历史中明白:曾经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的两个国家,为何一个崛起,而另一个却继续落后挨打;为何一国的革新成功,而另一国的图变却走向失败;也会使学生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比较中,了解彼盛我衰的原因,从而引发他们对今天中国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再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抗日的态度、中国人民的抗战状况,更是受到很多国际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处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之下。而这些背景知识是必须要向学生交待的,惟其如此,才能使他们从更宏观的视角把握中国的抗战战争。这样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总而言之,把中国的历史与世界历史相结合,把不同国家的历史相比较,会使“纲要”课更宏大深刻、充实、立体,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相关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所以,“纲要”课教师应加强相关世界历史知识的学习,并使其成为自己的基本素养。

四、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

历史最大的功能就是鉴古知今,历史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活学活用,用所学理论分析当前的社会现象并指导当前以及今后的行动。“一些学生缺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热情,认为内容抽象,脱离实际。但究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教师的授课没有很好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使教学变成了空洞的说教。”[2]所以,“纲要”课教师必须具有职业和专业的敏感性,及时了解当前的国际国内时事,特别是与授课内容关系密切的热点问题,适时引入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同时还要联系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实际,反映他们的要求和心声。只有这样,“纲要”课才不会是讲“死”的历史,而是让学生感受到它的现实意义,对他们的思想和生活进行产生启迪和指导。比如日本国内对侵华历史的态度,日本政界高层对靖国神社的态度,美国对台湾的军售,当前的国际战争(如利比亚战争),台湾国民党与大陆的往来动态,还有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最新影视作品以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在今天的新发展情况等(如辛亥革命100周年相关纪念活动),学生很关注,也很感兴趣。它们都是使“纲要”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头活水”,任课教师如能把它们灵活运用于教学,必然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把握学术动态的素养

历史研究总是随着研究资料的不断发掘、丰富取得新的成果,而这些新的成果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认识历史人物、事件,更新原有认识,具有重要价值;大学“纲要”课区别于中学中国近现代史课的标志之一就是在于强调它的学术前沿性,所以,“纲要”课教师应随时关注各类相关学术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学术著作,及时把握学术动态;同时也要关注各类相关电视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探索与发现》、辽宁电视台北方频道的《档案》等)以及最新的文献片、纪录片等,因为这些载体,大都会传达出最新的科研成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述电视节目为例,它们通常是以现有学术研究成果为制作基础,史料丰富、翔实,可信度强,能够反映学术研究的前沿。这些丰富的学术营养,既是教师讲课的很好资料,又是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及时了解历史研究前沿的重要所在,所以,“纲要”课教师应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保持高度的学术敏感性,使最新学术成果尽快转化为教学内容。

六、高超的教学艺术

教学目标的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专业技术功底,同时还需要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水平,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打造出精彩的课堂。而教学艺术主要包括课堂组织的艺术和语言运用的艺术等。

教师课堂组织的艺术直接决定教学效果。教师课堂设计丰富多彩,方法灵活多样,语言风趣幽默,并能够及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及时回应学生的疑难问题,形成良好的互动,这样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必然高涨,教学效果必然突出。所以,“纲要”课教师一定在课堂组织上多下功夫。

语言运用的艺术主要指“纲要”课教师的语言运用要做到准确、凝练、幽默、含蓄相结合。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准确凝练地表达概念、史实、结论等,不能模棱两可,要做到学术的严谨性;而同时也要注意幽默风趣,充满“笑”果的课堂学生往往十分喜欢,因为学生会感觉到轻松与快乐,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教师的幽默又容易拉近师生的距离,融洽师生关系。教师语言含蓄、委婉,则会避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比如,可以使学生在自尊心不受伤害的情况下,感受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及时调整自己松懈的听课状态,回归课堂。

综上所述,“纲要”课教师的素养既是个综合的体系,又是个开放的体系,“纲要”课教师必须在专业理论及相关知识、教学艺术等方面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同时又要保持开放的胸襟,与时代同步,不断吸纳新的知识营养。只有这样,才会打造出精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注:本文系辽宁省委高校工委、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社科联2011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编号:Lslktsz2011—089)

[1]贾友军,李咏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基本路径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

[2]程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艺术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18).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教师应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