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委 肖慧荣
(1江西中医学院2009级研究生 南昌330006;2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南昌330006)
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临床上中年患者占很大比例,并因经常服用刺激性泻药导致药物依赖,增加便秘的顽固性,刺激性泻药长期作用可引起结肠黑病变,病人常有紧张、焦虑、失眠等伴随症状影响生活质量[1]。根据“胃肠以通为顺”理论,拟逍遥丸合麻仁丸加减,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和门诊病人60例,男28例,女3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32~63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7~15年,平均10年。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48岁;病程6~14年,平均9年。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2006年罗马III诊断标准[2]。如果不使用缓泻药,几乎无松散大便,诊断IBS依据不充分,且存在下列2个或2个以上的症状:(1)排便感到费力(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2)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3)排便有排便不净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4)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和(或)阻塞感(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5)排便需要用手操作(如手指辅助排便、盆底支撑排便)以促进排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6)排便少于每周3次。
1.2.2 中医诊断标准[3]辨证属肠燥气滞证。主症:大便3~5 d一解,排便时间长,排便困难,大便干结。次症:口干口臭,烦躁易怒,夜寐不安。舌脉:舌体瘦小,淡红或红刺,苔厚黄,脉弦滑或弦涩。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逍遥丸和麻仁丸加减,药物组成:火麻仁 15 g,大黄 10 g,柴胡 10 g,白芍 12 g,当归10 g,白术 12 g,茯苓 10 g,杏仁 12 g,生地 12 g,枳实10 g,厚朴10 g,薄荷8 g,蜂蜜10 g,每剂水煎成150 mL,分两次温服,早上饭前1 h服,晚上饭后1 h服。
1.3.2 对照组 车前番泻颗粒(国药准字Z20040003)1次 1袋(5 g),1 d 1~2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2.1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每2天内排便1次,便质正常,排便通畅,停药1个月内无复发。显效:每3天内排便1次,便质基本正常,排便通畅,停药1个月内基本无复发。有效:每3天内排便1次,便质正常或硬,排便费力或不尽感减轻,停药1个月内可有复发。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30例,临床痊愈7例,占23.3%;显效14例,占46.7%;有效8例,占26.7%;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30例,临床痊愈3例,占10.0%;显效9例,占30.0%;有效12例,占40.0%;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中医认为,便秘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或排便不畅的病证。近年来结合临床实践观察,此类患者病机主要是:肝气郁滞,疏泄功能失常,气机升降失序;脾虚气不运,津液代谢失常,加之日常生活习惯及饮食不合理,造成本病。根据中医“胃肠以通为顺”的理论,贯彻“通腑泻下”的原则,方拟逍遥丸合麻仁丸加减取得良好效果,方中君以火麻仁、大黄攻积泻下导滞;臣以柴胡、白芍、当归疏泄肝气,养血和血柔肝;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佐以枳实、厚朴行气除满,下气消痞;生地、杏仁滋阴增液,降气润肠;使以薄荷疏肝解郁、蜂蜜润肠通便。诸药共济以达到行气润肠通便的作用。笔者认为从整体出发,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依据藏象生克理论综合治疗,往往比单一的泄下效果好。
此外,应重视日常生活饮食调理。建议便秘患者:(1)每日晨起即饮 1 000 mL 左右温开水;(2)养成在早上5~7点解大便的习惯;(3)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粮;(4)适当补钙,饮用酸奶,坚持运动,如仰卧起坐,加强肠道蠕动能力训练;(5)推拿、按摩,按摩敲打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等。
[1]何凌,崔英,姜国平.功能性便秘中西医治疗近况[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4,4(2):76
[2]施瑞华.消化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78-18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