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磊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资本项目管理处,湖北 武汉430071)
湖北省利用外资状况及对策分析
何磊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 资本项目管理处,湖北 武汉430071)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外资对经济发展有直接的贡献。近年来,湖北省利用其工业和资源优势,在利用外资的政策和投资环境都有一定的改善,其外资利用效率逐渐成为中部各地区之首,其投资方式趋于多样化,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是在经济基础,外汇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还存在着制约外资利用的突出问题。因此,针对湖北省利用外资的现状,提出提高湖北省外资利用水平和质量的对策,让高效利用外资充分发挥其对湖北省实现“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进入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改善的经济增长的快车道的促进作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利用外资;FDI;经济发展;对策
中国入世以来,如何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是各领域的研究者和决策者共同关注的问题[1]。近十余年来,湖北省充分利用其工业和资源优势,其外资利用效率逐渐成为中部各地区之首[2]。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外资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贡献[3]。同时,湖北省利用外资的比例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4]。为了解湖北省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状况,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利用外资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外汇管理政策,对湖北省利用外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利用外资更好地配合湖北省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跨越式发展战略思想,最大限度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截至2011年8月末,湖北省利用外资已初具规模。全省共有外商投资企业2648家,投资总额518.81亿美元,注册资本269.0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2.58亿美元,其中,实收外方资本5,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45家,实收外方资本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有25家,世界500强企业已有75家在湖北省安家落户。湖北省利用外资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投资来源看,亚洲国家(地区)成为湖北省外资的主要来源地
截至2011年8月,亚洲国家(地区)来湖北省投资设立企业2,230家,实际投入外资104.08亿美元。居前三位的外资来源地分别是:港澳台地区、英属维尔京、日本。其中,受地缘优势和人文传统的影响,港澳台地区仍为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地,共设有企业1,884家,实际投入外资77.17亿美元;外资来源地为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外资企业共计199家,实际投入外资26.30亿美元,外资来源地为日本的企业有186家,实际投入外资24.18亿美元。这三个国家(地区)实际投入外资占全省的83.66%。
(二)从投资结构看,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为外商投资的主要领域,第三产业保持良性发展势头
截至2011年8月,全省共有第一产业企业67家,实际利用外资1.09亿美元;第二产业项目1,816家,实际利用外资98.07亿美元;第三产业企业765家,实际利用外资53.42亿美元。第二产业中制造业仍为外商投资重点,有制造业项目1,389个,实际使用外资88.77亿美元,占全省第二产业总量的90.52%。在第三产业中,商业近几年发展很快,数量和比重在逐年上升,但房地产业仍是第三产业的主流行业,全省共有外资房地产企业229家,实际利用外资额24.51亿美元,占第三产业的58.88%。技术含量高、污染环境小的绿色农业以及生物科技等高科技领域的投入占比依然较少。
(三)从投资方式看,利用外资方式呈多样化,近几年来独资企业发展加快
截至2011年8月,湖北省共设立外商独资企业1264家,实际利用外资78.62亿美元,占比分别为47.70%和51.53%;共设立中外合资企业1293家,实际利用外资66.02亿美元,占比分别为48.83%和43.26%;共设立中外合作企72家,实际利用外资5.05亿美元,占比分别为2.72%和3.31%;共设立股份制企业19家,实际利用外资2.89亿美元,占比分别为0.75%和1.90%。近年来,外商独资的倾向越来越明显。2010年共设立独资企业336家,占全年新批项目总数的60.71%。而外资并购正成为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2010年外资并购项目28个,合同外资金额13,56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1%和93.9%,以并购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的项目10个,涉及到钢铁等行业。
(四)从投资效益来看,外资企业的盈利能力正在逐步增强
2010年全年,外商投资企业的销售收入为5869.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46.48%,占全省GDP的37.13%,实现利润总额56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67.71%。其中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有1家,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4家,分别是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
(一)经济开放程度不够。2010年我省外贸依存度为10.86%,这不仅低于广东省100%以上的水平,而且与我国49.47%的总体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即便是我省利用外资的龙头武汉市,2010年外贸依存度也只有21.68%。与我国的两个经济发动机——“珠三角”、“长三角”相比较,武汉城市圈人均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大约占到两地的45%和59%,而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比重仅相当于两地的1/4和1/5。外资企业是涉外经济交往的主体,经济开发度较低不仅反映了我省外资密集程度较低,反过来也制约了外资的进一步流入。
(二)城市首位度过高。以武汉城市圈来说,目前,圈内城镇化水平已达到43.7%,但城市规模体系严重失衡,圈内城市首位度高达7.67,武汉市“一市独大、一强众弱”的发展格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等交流、产业辐射和城镇化进程。武汉市相对于其他市州在城市规模、地理位置、基础设施、配套产业等方面的巨大优势使得外资扎堆流入。其他市州虽有少数几个大规模的外资企业,但只是几个“点”,没有形成“面”,真正对圈带经济起明显支撑、带动作用的外资企业不多。长此以往,全省利用外资的差距将会拉大,形成“马太效应”,不利于整体协调发展。
(三)外资投向与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契合度不高。一是房地产利用外资比重过高。2005年以来,我省房地产业外资流入占外资流入总额的比例一直保持在10%以上,平均占比达到了27%。外资大量涌入房地产业,虽然对拉动地方固定资产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正面作用,但其对炒热土地交易市场、抬高商品房价格也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更为重要是,过多的外资堆积在房地产一级市场,稀释了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亟需大量资本投入的重点产业可能获得的外资资金支持。二是制造业层次不高。以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加工业为主,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项目较少,高端产品的生产和研发机构引进较为滞后。很多企业都是两头在外的三来一补企业,如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可口可乐湖北饮料有限公司和冠捷显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等。三是产业相对分散。产业集聚度和关联度不高,形成群体效应的外资项目群不多,产业配套能力不强,形成稳固产业链的较少。四是在国家新开放的服务贸易等引资领域,招商引资的力度还相对较弱。
(四)外汇业务服务模式尚需优化。目前,外汇局的外汇服务根据企业外汇业务性质的不同区分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分别设岗办理,其服务职能分散在不同处室之间、不同科室之间。这种以行为为导向的服务模式导致不熟悉的企业咨询和办理业务时往往会跑错部门耽误时间,有时候一笔复杂的业务还需要在不同部门往返办理、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延长了业务处理时间。同时,企业每申请办理一项业务,均需提供法规规定的全部资料,不可避免存在重复提交同一资料的现象,这些都增加了企业负担,降低了服务效率。
(五)外汇政策宣传方式与力度有待改进和加强。近年来,为适应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外资外汇管理政策调整频繁,外资企业因不熟悉政策导致违规操作的行为逐渐增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和业务发展。为此,外汇管理部门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强宣传力度。但外汇管理政策专业性较强的特性使得部分企业难以及时、全面消化政策内容,违规现象仍然屡屡发生,这从侧面说明需要进一步增强外汇管理政策宣传方式的灵活性,提高宣传的覆盖面和成效。
当前,我省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我们既要正视与沿海地区之间的现实差距,也要坚定信心,奋起直追,提高我省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质量,充分利用好外资的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助推两圈一带经济发展。
(一)把握好区域资源廪赋,制定符合两圈一带发展规划的利用外资发展战略。继续保持和发挥武汉对外开放龙头作用,统筹规划两圈一带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举措,制定好圈带内产业地区分布图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重点是吸引投资规模比较大、产业带动效应高、能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的企业。通过外资的引进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科技含量,调整和完善两圈一带的经济空间布局,打造“资源开发——产品集成——产业集聚——综合效益”的两圈一带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二)转变利用外资理念,拓宽外资引进方式。一方面从单纯追求数量和规模转向调整外资的投资结构。在着眼于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的前提下,积极拓展引资领域,转变“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观念,拿出获利能力强、效益稳定的骨干项目来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再一方面由单一的项目招商转向多种引资方式相结合。有针对性地申报一批重大外贷项目,争取世界银行、日元贷款重要渠道的外贷资金,为地方借用国外中长期优惠贷款抢抓机遇,留足后劲。同时,还要创造条件采用BOT、项目融资、出让经营权、股权融资、证券融资等多种方式,增强灵活性。
(三)综合创新招商引资机制,优化政务服务软环境。加快“两圈一带”市场、企业、交通、信息、制度和环境等的一体化步伐,消除各地区的行政壁垒,加快增强按国际惯例办事和依法行政的观念与能力,建立高效的全方位政务服务体系。构建商务、工商、外管等外资管理部门间的协作机制,就外资审批政策和业务情况提高信息交流频度。在具体形式上,可以由政府部门牵头制定行政审批联合办公制度,成立联合审批工作小组,各行政审批部门指定一名联络专员,负责提醒相关企业在下游审批部门业务办理中的注意事项,同时定期召开部门间联系会议,协调政策衔接问题,解决涉及多部门之间的外资企业经营和发展问题。加强对引进项目的跟踪服务,克服重引轻管、重生轻养等引资问题,着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让外商不仅自己扎下根来,还能现身说法,做义务宣传员,引来更多的投资者。
(四)强化金融支持力度,优化外汇服务水平为利用外资工作保驾护航。一是按照专业化、规范化的要求,加强外管队伍和银行队伍建设,全力做好外汇服务;二是加大银行与企业协作配合力度,“一企一策”,采取相应的扶持措施,真正建立互惠互利、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的伙伴关系;三是按照“主体监管”的要求提升外汇服务水平,简化外汇登记、开户、结售汇等手续,整合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外汇业务流程,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开户、融资、结算、咨询等一站式外汇服务;四是改进外汇政策宣传方式方法,以“送政策到企业”系列活动为主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现场培训班,进一步利用好网络媒体和短信平台,扩大外汇政策宣传面和深度,增强行政许可透明度。
[1]吴铭.十年来中国利用外资学术思想的发展[J].中国经贸,2011,(5):60-63.
[2]赵婷婷,冯德连.中国中部六省利用外资效率的比较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4):37-41.
[3]罗佳,石践.论利用外资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J].现代商贸工业,2011,(14):12-13.
[4]赵家章.中国利用外资综合状况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1,(9):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