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的理论与实践

2012-08-15 00:44黄有泰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工人阶级利益群众

黄有泰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6)

政党只有得到整个社会大多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政党必须确立并且忠实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大多数群众实实在在得到福利。因此对政党来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站在最大多数群众的立场上,代表和维护最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尽职尽责为人民做工作,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密切同广大群众的血肉联系,因而获得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和大力支持,实现了不断发展壮大,巩固坚强,胜利成功。“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1]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1]

英明领导人民革新政治做主人

政治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是经济的集中反映,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人们的根本立场之所在。政治活动必然产生政治利益。政治利益是指政治主体在参与政治活动中所得到的好处或收益。政治利益是人的需要,人们要从政治(政府)活动中得到好处。这种收益既可以是物质形式的,比如选民参加投票并通过某项法案带来的直接物质利益;也可以是精神形式的,比如选民参与选举获得了对当前政治制度的认同感。这样一来,争取政治权力,实现政治利益,就成为了人们社会活动的根本目标。恩格斯曾经指出:“在阶级反对阶级的任何斗争中,斗争的直接目的是政治权力。”[2]P284只是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统治阶级总是通过掌握政府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对劳动人民进行政治统治,而不给予人民群众丝毫的政治利益。由于广大劳动人民没有政治权利,只能世世代代受剥削和压迫。马克思曾揭露说:“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而这个原则比其他许多原则好的地方,就在于它不单是一个原则,而且还是事实。”[3]P411马克思还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表示一个阶级对其他阶级实行无限制的专制统治。[4]P593

政党作为政治集团,最根本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为本阶级和阶层的群众通过取得国家政权争取政治权利,让本阶级和阶层的群众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和监督。资本主义政党在反对封建主义制度的斗争中,利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支持取得了国家政权,然而它们在政权巩固后,就只给予资产阶级政治权利,让资产阶级管理国家大事,而不仅不给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阶级予任何政治利益,反而利用国家政权对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阶级进行残酷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使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这种现象,马克思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号召工人阶级进行反抗以建立自己的政权:“现在的资产阶级财产关系,靠国家权力来’维持’,资产阶级建立国家权力就是为了保卫自己的财产关系。因此,哪里的政权落到资产阶级手里,哪里的无产者就必须将它推翻。无产者本身必须成为权力,而且首先是革命的权力。”[3]P171因为“工人阶级根据自己的经验深深地相信,他们的地位要得到任何可靠的改善,不能够依靠别人,而应当亲自争取,首先应当采取的办法是夺取政权。”[5]P274工人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它的历史使命是实现最合理最公平的社会制度。工人阶级建党的目的就是要领导广大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让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社会大事,享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4]P293于是马克思恩格斯领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开展革命争取政治权利,并把这作为取得经济文化利益的根本途径和基本保障。为此他们指导了巴黎公社革命,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光辉道路。以后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中,列宁也说:“俄国社会民主党的任务是建立俄国工人的革命政党,它的最近目的在于推翻专制制度,争取政治自由。”[6]P250还指出:“我们不只是争取民主主义的变革。我们要为社会主义而斗争,即为使劳动人民从一切压迫(不仅是政治压迫,而且是经济压迫)下的彻底解放而斗争。”[7]P33这些都指明了共产党的根本目的首先是要使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争取政治自由,实现政治权利。

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受着封建主义的专制统治,近代以来又加受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没有丝毫的政治权利,没有任何表达自己意愿和主张的机会,更没有参加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利,他们只能任人欺凌、任人宰割、受苦受难。为改变这种状况,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未能根本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这样历史就把这一重任留给了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光辉照耀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我们党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联合压迫,坚定不移始终如一地把领导人民建立民主主义国家争取政治解放而奋斗。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以实现人民在国家和社会事务中当家做主的美好愿望。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制定了最低纲领,提出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目前就是要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随后党开展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领导人民争取政治解放。在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党又领导工人阶级和农民群众创建起人民军队,以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红色政权,尝试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总结建党以来的宝贵经验,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8]P1003现在“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8]P1003这就是在现时,为着团结全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在将来,为着团结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过长达28年的英勇奋战,我们党在1949年领导广大民众建立了人民民主共和国,让人民成为了社会的主人,掌握了全国政权。此后,党又领导人民设立了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推选出代表选举了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第一次实现了人民真正当家作主,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政治权力,同时还设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系列基本政治制度,实现了人民对国家重大事务行使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权利。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快速变化,我们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这样有力地扩大了人民民主,有效地实现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推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步伐。

人民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主人。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利,是历史赋予人民的责任。帮助人们实现政治权利是政党的历史责任,承担起这份政治责任是政党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前提和动力。勇敢地担当起这份政治责任是革命政党的义务,也是革命政党受到人民赞扬和历史肯定的条件。然而政党只是阶级的代表,它代表和维护的是本阶级阶层群众的利益,从根本上和整体上说,剥削阶级政党是绝对不会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政治权利的。近代以来,在旧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重重统治下,要领导人民实现政治权利是非常艰巨和困难的,孙中山领导国民党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但是没有成功,这样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政治权利只能由共产党领导他们来实现。因为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优秀分子组成的先进部队,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它的目标是要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由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自觉勇敢地担负起了这份责任,领导人民经过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终于打垮了封建军阀,赶跑了帝国主义,击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帮助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以后又艰苦探索锐意创新,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组织和帮助人民创造自由和谐的新生活,实现了人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当家做主,推动社会从新民主主义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这种改革和变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它使具有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发出蓬勃生机,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辉前景,也使共产党的建设保持了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始终保持共产主义先进性,英姿焕发朝气蓬勃地前进。

艰辛指引人民发展经济奔小康

经济是社会的基础,经济利益是人们的基本利益。人们生存在世界上,首先需要有基本的物质条件,因此人们的社会活动,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P82恩格斯也指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9]P537“‘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9]P10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观告诉人们:经济利益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力乃至社会发展的内驱力。在一定时期内,社会的经济利益总量是有限的,而人们的经济利益需求是不断增长的。在阶级社会里,各阶级阶层的人们都会努力追求更多的物质利益。为了实现社会的延续发展,就需要有相应的权力机构对该时期的经济利益进行管理和调节。这样维护和调整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经济利益关系就成为了政治集团等上层建筑机构的重要职责。

政党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代表本阶级阶层群众利益的政治集团,它的基本任务和目标就是为本阶级阶层群众争取经济利益。资本主义政党争取和维护资产阶级和其它剥削阶级的经济利益,即是把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物质产品集中在自己手里,好让自己过上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而把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置于缺衣少食饥寒交迫之中。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治代表,它的重要目的和任务就是要争取和发展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经济利益,让广大劳动群众共享社会物质产品,过上富裕幸福的美好生活。马克思指出:“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劳动资料即生活源泉的垄断者的支配,是一切形式的奴役,社会贫困,精神屈辱和政治依附的基础;因而工人阶级的经济解放是一项伟大的目标,一切政治运动都应该作为手段服从于这一伟大目标……”[10]P609恩格斯进一步说:“共产主义者的宗旨一是维护同资产者利益相反的无产者的利益,二是用消灭私有制而代之以财产公有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点,三是除了进行暴力的民主的革命以外,不承认有实现这一目的的其他手段。”[11]P71因为马克思主义认为:“自从阶级产生以来,从来没有过一个时期社会上可以没有劳动阶级而存在的。无论不从事生产的社会上层发生什么变化,没有一个生产者阶级,社会就不能生存。”[2]P315这就告诉我们,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没有他们的劳动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就没有历史的进步,而他们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是他们进行劳动创造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源泉。因此共产党领导革命,首先是争取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让他们获取日益增多的物质财富。

我国人民长期以来受着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人民创造的物质财产被剥削者们搜刮殆尽,国家一穷二白,民众缺衣少食,没饭吃,没衣穿,没房住,生活在死亡线上,因此获取经济利益改善生存条件是他们最基本的需要和最迫切的愿望,也是他们开展一次次斗争进行一场场革命的首要目标。我们党就是为适应人民群众的这一要求而建立起来的,肩负着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艰巨历史使命。因此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把实现人民的经济利益、改善群众的生活水平放在重要位置。毛泽东早在井冈山时期就强调:要关心群众生活,苏维埃政府要尽它的一切努力切切实实改良群众的经济条件,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后来他又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12]P1318于是,我们党领导人民从革命根据地开始就开展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组织生产合作社等工作,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增加群众的物质福利,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又领导开展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进行工商业改造,让工人增加工资收入;随后又开展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不断增多的物质财富,增加人民的经济利益。“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邓小平重申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理论,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1992年他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3]P373“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的走了邪路了。”[13]P110-111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他领导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人民过上小康生活的路线和政策,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世纪之交,江泽民进一步指出: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一定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尽快地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坚持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通过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4]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质是以人为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首先是经济利益,让人民群众不断得到更多的物质福利。通过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努力,我们党领导人民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增加国家物质财富,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到2011年又迈上了新台阶,达到47.2万亿元,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粮食产量57121万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0余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00多元,这样不断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经济收入,城乡人均住房面积成倍扩大,群众家庭财产广泛增多,改善了群众生活水平,进入了整体小康阶段,迈上了初步富裕幸福的道路。

物质财富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获取经济利益是人们进行生产和其它工作的基本目的。然而经济利益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人们要获取经济利益需要以生产资料为基础,需要有政治权力作保障。几千年来,人民群众朝思暮想着增加经济收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由于没有掌握国家政权,因而就没有生产资料,由此他们虽然长年累月夜以继日地辛勤劳动,但是生产的果实却被剥削阶级所霸占,他们终生得不到相应的物质利益,过得是牛马不如贫困潦倒的生活。特别是我国的广大人民长期以来深受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残酷剥削,贫困到了极点,苦难到了极点。人民曾经力图改变这种状况,有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只有在我们党建立以后,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确定了诚心诚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宗旨,在领导人民经过28年英勇革命斗争取得全国政权之后,又进行了全面深刻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蓬蓬勃勃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开展了30多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国家整体上实现了小康,人民过上了比较充裕富足的日子,群众享受到了比较殷实富裕的生活,走上了奔向美满幸福的广阔道路。这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独创化成果,是对中国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力推动,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灿烂光辉,也激励着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伟大民族振兴的壮志豪情。

精心帮助人民繁荣文化长精神

人类在发展进步中创造了文化,社会的发展进步又离不开文化。文化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地理、历史、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和。文化的享用也是一种利益,这种利益是由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决定的,是对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一种间接的、深层的的表达。如同物质财富一样,文化也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因此他们也应该是文化产品的所有者、享受者,即他们应该获得和拥有自己所创造的文化的权利、收益和实惠等。获得和拥有相应的文化利益是人民群众几千年以来的梦想,他们为此也进行了顽强的奋斗。可是在剥削阶级掌权的社会里,他们的梦想难以实现,他们的奋斗难有成效,统治者总是把社会的文化利益占归己有,而让广大人民群众受不到教育,学不了科技,看不到艺术,缺乏必需的文化生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也就不能获得精神文化利益。”[4]P98“正是由于劳动的自然制约性产生出如下的情况:一个除自己的劳动力以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的人,在任何社会的和文化的状态中,都不得不为另一些已经成了劳动的物质条件的所有者的人做奴隶。”[15]P298

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是在经济政治基础上产生的,它受一定经济政治条件的制约和支配,而它一旦形成,又会对经济政治发生重要的反作用。文化利益是社会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文化生活条件,丰富文化生活,增加精神财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的素质提高,对社会成员都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在任何社会里,人民群众始终是文化财富的创造主体,因此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使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应该成为先进政治集团的历史责任。然而剥削阶级政党只为剥削阶级阶层争取文化利益,它们不仅不会给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予文化利益,而且还会对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文化掠夺和奴役。只有共产党才会把让人民群众享受自己所创造的文化利益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让人民群众获得受教育、学科技、赏艺术的机会而奋斗。因为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工人阶级是最伟大、最大公无私的阶级,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并且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立志为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革命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和发展文化利益。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就针对当时俄国文盲半文盲人数多文化落后带来的困难,制定了开展“文化革命”的纲领,重点发展国民教育,组织大办学校,帮助群众扫除文盲,普及科学技术,提高人民的文化知识水平,使广大群众获得了过去千百年来梦想上学受教育、长知识、赏艺术的愿望。

我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创造了丰富多彩灿烂夺目的中华文化。但是人民群众不仅没有享受到起码的文化利益,享受过应有的精神生活,却受尽了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文化压迫和奴役,特别是随着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入侵,它们把封建文化与殖民文化、资本文化勾结在一起,对人民进行残酷的精神压迫,一方面剥夺人民接受教育学习文化的权利,另一方面又用没落腐朽的精神鸦片腐蚀人们的心灵,以要人民世世代代心甘情愿地服从它们的昏庸统治和残酷剥削。人民曾经对这种文化压迫进行过坚决的抵制和反抗,其中最典型的是1919年先进的中国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举行“五四运动”,争取自己的文化权益,但最后都收效甚微。我们党成立后,适应实现人民群众实现文化利益的要求,领导人民开展大规模的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造了日益增多的文化成果,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精神追求和文化需要。毛泽东早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指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16]P663-689又说:我们要创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16]P708-7091939年初他还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上提出,要普及国民教育,多办学校,办初级的、中级的、高级的学校,开展识字运动,使边区人民大大提高文化水准。在注重加强文化教育的同时,毛泽东还主张全面发展包括报纸、书刊等在内的各种文化事业。全国胜利后,毛泽东又进一步明确号召全国人民: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克服一切困难,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扫除旧中国所留下来的贫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17]P9“把我们这个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富裕的、强盛的、具有高度文化的国家”。[17]P411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发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具有中国特点和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广泛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人们培养正确的先进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帮助人们树立开拓创新探索进取的精神,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普及教育,全面实现了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总规模、大中小学在校生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全社会的教育素质;加快发展科技,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水平,不仅创造了原子弹氢弹,还实现了人造卫星绕月飞行、航天员出舱、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繁荣文化产业,壮大文化事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格局,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这些成绩不仅有力提高了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还显著增强了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昂扬向上的崭新形象和人民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精神风貌。

人类由于共同生活的需要创造出了文化,文化在它所涵盖的范围内和不同的层面发挥着整合、导向、传续等功能和作用。文化反映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同时又指导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16]P663-664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16]P708我国是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但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只有少数的地主、资本家等剥削阶级有文化,而广大的农民、工人却没有文化,或很少有文化。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是由农民造成的,因为造成地主文化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从农民身上掠取的血汗。这就是说,在旧社会,工农阶级用血汗造就了文化,而工农自己却不能享有文化的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目的,不仅是要使我国从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经济上富裕发达的国家,而且是要使我国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具有高度文化的国家,这样不仅要使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身解放,而且要在文化上也获得翻身解放,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在现代社会,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经济利益的不断满足,人们会越来越转向获取文化发展,追求更高质量的精神生活,享受更多的文化利益。我们党在90余年的历程中,通过开展大规模的文化革命和文化建设,丰富和繁荣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指引和激励着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较好地满足和实现了人民的文化需要,维护和实现了人民的文化利益,带领人民群众创造自由健康幸福美满的新生活,充分反映了我们党的与时俱进,彰显了我们党宏伟崇高的社会发展目标,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和文化观,体现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国家政权的人民性,指引千百万共产党人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转化为了丰硕的实际成果,也让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忠诚拥护和坚定支持,获取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力量,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成功,为带领13亿中国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做出新的贡献。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1]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7]列宁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毛泽东选集(第 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邓小平文选(第 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1-07-02.

[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毛泽东选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7]毛泽东选集(第 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猜你喜欢
工人阶级利益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重读《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行再认识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