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困境与出路探析

2012-08-15 00:44陈晓玲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成才领导干部

陈晓玲

(中共衡阳县委党校,湖南 衡阳 421200)

中青年干部是我国干部队伍的主体,是我们党执政治国的重要骨干,也是各级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毛泽东同志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提出:“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1]P526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告诫全党:“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2]P222-223此后,我们党相继提出了许多喊得响亮的中青年干部选人用人标准和原则。但从现实来看,中青年干部的培养和选拔还没有实现大的历史性的突破,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等方面的若干问题。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一个事物总在人民的持续关注中,说明这个事物不但没有得到解决,而且可能有愈演愈烈之势。笔者试从基层视角就现有体制下中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困境与出路作些简单思考,期望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难迈的“坎”

中青年干部成长成才并非一路鲜花、一路坦途,遭遇许许多多难迈的“坎”,大致有:

1.晋职遭遇“天花板”。就县级而言,县里四套班子就几十个人,处级领导干部职数有限,一般而言,当干部能混到正科级基本到顶了。以衡阳县为例,截至2010年6月,全县总人口113万人,干部总人数19040人,正科实职干部271人,副科实职干部688人,而在职处级领导干部只有66人,干部基数大、领导职位少的“僧多粥少”现象十分突出。要想在县一级竞争处级领导岗位难上加难:一是在正常情况下并不是每年都有补缺的机会;二是即便到5年届满时腾出来的位置也是屈指可数;三是如果有职务空缺也还要有资历、年龄、文化、性别、外派等因素的限制。中青年干部要想人人都在仕途上有很大发展基本没有可能。

2.交流遭遇“自留地”。在我国行政体制内,“一次就业定终身”基本成为干部从政的“不二定律”,一般第一次在哪个单位就业就意味着在哪个单位退休,基本没有交流的机会。在一个单位,要用干部,一般都讲究“内部提拔”,“肥水不流外人田”,作为单位主要领导,都想把单位有限的用人空间作为自己的“自留地”,大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味道。另外,我们也不得不面临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虽然都是为人民服务,但各个部门还是因为有利益之别而有强弱之分。强势部门的领导不愿意交流到弱势部门去,弱势部门的领导要交流到强势部门往往是有心无力。中青年干部想靠异动交流来达到锻炼自己的目的很难实现。

3.公选遭遇“条件门”。有些中青年干部觉得在县里无法得到很大发展,就想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实现自己上台阶的目的,但在现实面前也很难实现。以学历为例,1970年代出生的中青年干部,他们有的拥有的是大专学历,实际上相当于现在扩招后的本科学历,但有关部门在制定公选报名条件时不尊重历史大多设定“具有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高门槛,这无疑又将一部分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拒之门外。

4.工作遭遇“浮躁症”。“浮躁症”的突出特点就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有的干部“两年不提拔、心中有想法,三年不调动、到处去活动”;有的干部“权嫌少、钱嫌少、官嫌少、事嫌多”;有的干部把“有吃有喝有按摩有小道消息”作为荣耀;有的干部不想“排队”,光想着“插队”。“浮躁症”的病因在于少数干部“官念”不正,内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发生错位,没有解决好为谁“当官”、为谁发展等问题。某些干部把个人升迁看得高于一切,干工作不是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是考虑自己在上级心中的影响,生怕“组织埋没了自己、领导忘记了自己”,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造势”和“谋官”上,终日里浮在上面、浮在表面,心中却打着如意算盘:怎样引起上面的“注意”,怎样赢得关键领导、关键部门的欢喜。甚至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不惜投机取巧,不择手段。这种病症一旦传染开来,后果不堪设想。

二、失落的“痛”

中青年干部成长成才遭遇的坎儿,无疑是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它使得中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梦想搁浅,在他们失落的心里埋下了阴霾,化为挥之不去的痛。

1.“朝气”压抑。中青年干部一般都有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如果向上的通道被阻住,这就必然使得他们的工作热情下降,很容易在他们心中形成“得过且过”、“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等消极怠工意识,反正干好和干坏,都升迁无望,又何必去花气力努力工作呢?这样,“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机关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2.“暮气”萦绕。实践证明,一个人长期呆在一种环境中很容易误入一个从“适应——奋起——疲倦——应付——消极”的怪圈。作为一个中青年干部而言,当他在一个单位把自己的才华、自己的人脉、自己的资源基本施展或使用殆尽之后,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实现之后,他无疑是很想获得晋职,在这条道路被封死后,他们想的更多的是能够交流出去,换个环境、换个领域去战斗,如果这条路也走不通,那就只好作退隐的准备。“暮年未到,暮气先至”这绝不是中青年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

3.“锐气”缺失。一些中青年干部在经历若干年的打拼后,仕途官运没有起色,经济收入仅限“温饱”,加之政治思想没有修炼到位、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刚参加工作时的一股干劲和锐气被打磨得“没有脾气、不会生气”,有的甚至想过了35岁就退休。

三、希翼的“路”

中青年干部都希望在最佳时间、最佳年龄、最佳位置得到重用,充分发挥最大潜能,实现人生最大梦想。但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少数伯乐来识别和选拔大批优秀中青年干部,而是必须多管齐下:

1.创新机制:“唯有源头活水来”

一个人要在工作中始终保持动力和热情,就必须有不断地改革与创新的体制机制作保证,给其成长成才注入新的升级模式,这样才使得他们拥有活力得以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是导向激励机制。对中青年干部的成长追求,我们应该要有理性的态度。靠纯粹的法纪制约这种“堵”的形式(如换届纪律要求的“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等等)是绝对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要想一劳永逸还得靠“疏”,鲧和禹的治水功效是显而易见的。要确立正确的导向,把中青年干部的成长追求从一味追求职务的升迁疏导到追求能力的提升、追求人格的完美、追求心灵的和谐和追求荣誉的归属感等方面来。要增加公务员级别设置,考虑在不增加职务的前提下,增加现行公务员级别总数设置,增加每一职务对应的级别,使受到客观原因限制不能晋升职务的中青年干部有望晋升级别,增强政治荣誉感。要大胆实行薪酬制度改革,按若干个等级制定不同的浮动工资标准,并可以定期升级,使中青年干部在晋职晋级不能如愿时还能够实现工资待遇的增长,谋求心理的平衡。

二是转岗转任机制。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健全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回避、交流制度,完善公务员制度”[3]P51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中青年干部转岗转任的力度。参照团委干部转岗和今年各级党委换届时对领导干部转任的规定,扩大中青年干部转岗转任的覆盖面。参照德国对公务员的岗位轮换的做法,出台硬性措施:如政府官员5年必须轮岗,对要害部门则将轮岗间隔缩短为3年等。在新的环境、新的体制下进一步激发中青年干部的工作潜力和创造活力。[4]

三是竞争竞聘机制。有竞争才有动力,有竞争才有活力。要打破现行的干部委任制,坚持以公开招考、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为主要选拔方式的竞争竞聘机制,“拜人民为师”,把对干部的评价权交给人民群众,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彻底扭转那种“当官靠跑”、“用人唯知”的官场习气,让那些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中青年干部脱颖而出。

2.搭建平台:“不拘一格用人才”

一是“上行”,搭建中青年干部向上拓展的平台。今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试点,就是畅通基层干部上行通道、破除干部成长的“天花板”、扩大选人用人视野的重要手段,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重视基层用人导向、保证党政机关与基层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举措。今后,中央包括省市机关要进一步扩大面向基层一线公开遴选公务员的范围并使之常态化。

二是“下派”,搭建中青年干部到农村锻炼的平台。“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到农村一线去锻炼,有利于中青年干部磨砺意志、锤炼作风,丰富阅历、历练人生,加快政治成熟,提高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积累比较全面的基层工作和领导工作经验和才干。[5]挂职锻炼和委派实职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是“洗牌”,搭建中青年干部快速成长的平台。真正的不拘一格用人才,就是要敢于自我否定,创新思路,换一种思维、换一下立场,绘就一幅“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官场生态图。选拔人才时,要广开视野,避免“唯学历”、“唯资历”、“唯年龄”、“唯关系”的“四唯”倾向,少塞上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台阶”或条条框框;要敢于突破,只要认定是能真正起到模范作用的“共产党员”,即使是无任何官场经历的“草根”,也可以大胆起用;要取长避短,人尽其才,而不求全责备,计生干部可以到财政部门任职、县委党校教师可以任乡镇党委委员……不要试图打造一批又一批的“系统”干部、“战线”干部、“专业”干部,要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拥有良好的成才环境,为中青年干部的快速成长打通“绿色通道”。

3.加强修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中青年干部的成长成才客观上有“硬环境”的影响,但也跟他们个人的修为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中青年领导干部要送给自己的三句话:再艰难也要坚持;再顺畅也要淡定;再低迷也要热情。

一是再艰难也要坚持。一个人能够升迁,这个人一般来讲是优秀人才之一,但绝对不可能是唯一。优秀的人才是一个群体,但是干部的提拔有时是过“独木桥”,要一个人过了另一个人再过。由于这一个优秀群体的年龄、性别、性格、岗位、业绩不同,那么得到群众和领导认可的先后顺序就不同。这既有它的必然性,但客观地讲也有很大的偶然性。作为一个中青年干部,作为一个优秀群体的一分子,要想挤上“独木桥”,愿望当然是好的,但路途也是相当艰辛的,唯有以坚强的毅力、不懈的努力、不俗的业绩才能在工作中找到自信,在困境中找到坚持的力量。

二是再顺畅也要淡定。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干得好不好之别。如果你有大的能力,且又有机遇垂青,赶上了升迁的机会,肩负起更大的责任,能够为更多的人去服务,[6]P527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去实现人生价值,当然是可喜可贺。但“做官是一阵子、做人是一辈子”,要学会“拿得起,放得下”,“宠辱不惊,去来无意”,绝不能狂妄自大、骄傲自满、沾沾自喜,要以平和的心态、科学的思维、加倍的干劲,把本职工作做到最好,在平凡当中体现不平凡。

三是再低迷也要热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实践证明,良好的精神状态能激发出一个人自身的智慧和潜能,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中青年干部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低迷时期,如果没有一股蓬勃向上的热情去支撑,就会像“弃妇”、“怨妇”一样心态失衡、自暴自弃、浮躁无为。中青年干部虽一时遇到挫折、情绪低落,但从长远看,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时期,迫切需要迸发热情振奋精神、以朝气打破暮气,[7]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成就更为快乐、更为充实、也更有意义的人生。

[1]毛泽东选集(第 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王智源.健全公务员交流轮岗制度若干问题探讨[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8,(4).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gov.cn/ldhd/2011-07/01/content_1897720.htm.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7]夏建平.论加强领导决策能力[J].湖湘论坛,2011,(1).

猜你喜欢
成才领导干部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干部任免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