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昕荣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广西南宁530006)
马克思生活在资本主义时代,工业革命的兴起虽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是人类居住的星球却遭受到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严重危害。同样,山西太谷玛钢铸造是太谷县的传统支柱产业,虽说它曾经创造了 “亚洲玛钢在中国,中国玛钢在太谷”的辉煌业绩,但与此同时也给太谷百姓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困扰。我们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才能真正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恶化关系。马克思毕生都在关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众所周知,19世纪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远没有像今天这样严重,人类生态环境问题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恶劣。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其天才的洞察力,敏锐的观察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缺陷——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发生了尖锐的对立。在我们所能阅读到的马克思恩格斯原著当中,尽管没有就大自然及生态环境进行系统研究的篇章,但由于革命导师从根本上把握住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致命缺陷,所以在他们的著作中处处充满着对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的关切,充满着对人的终极关怀,在他的理论体系中,蕴含了极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基于山西太谷玛钢厂环境污染问题的思考,①山西太谷玛钢厂从1976年第一座冲天炉点火起,历经三十多年玛钢铸造业发展到96家,年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0%左右;年产值30亿元,占工业总量的30%;总资产4亿元,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上缴税金8000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近三分之一,为县域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玛钢铸造是太谷县的传统支柱产业,由于产业本身先天不足,在早期发展中, “村村点火,家家冒烟”,低水平重复建设,致使太谷玛钢 “成群而不壮观”,徘徊不前,重污染、高耗能、劳动强度大、生产效能低、工艺水平落后、产品档次不高等一系列 “先上车,后买票”留下的后遗症,同样掣肘其做大做强。为此,多年来太谷县委、县政府采取强力措施,对其进行了整合治理等一系列工作。可以更形象地认识马克思生态思想诞生的社会环境和内在根据。
在马克思的许多学说和著作中可以看到,他立足于自己所处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时代,具体地考察、分析了在这个时期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并分析了这些环境污染产生的根源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劳动异化所导致。马克思说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前提,以资本为基础的。资本是把资本体系之外的自然资源通过人类的生产活动吸收到资本体系之内的过程。
资本刚刚诞生开始,仅仅是将地表、表面的自然资源转换成货币、资本,经过数百年的生产过程,吸收到的资本不断运转到资本机器内部,进而吞噬地下、深层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在各个经济领域的活动中被利用和消耗,变成废气、废水和垃圾的一部分,严重伤害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壤。资本的扩张实质上就是资本家向自然界、自然资源不断伸出魔爪掠夺的过程。被掠夺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多,它们经过经济体的加工之后被人类消耗利用,在这个加工消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毒化了生态环境。[1]山西太谷玛钢厂从1976年第一座冲天炉点火起环境污染的问题就开始出现了,在铸造过程中产生的浓烟直冲云霄,产生的废水直接排放到了田地中,严重污染了自然界。
紧接着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欲望驱动下,太谷玛钢铸造产业迅猛发展,出现了 “村村点火,家家冒烟”的现象。欲望必然驱动人们的行为,是人类行为的原始动力。这种欲望驱使生产者通过“原料获取—产品加工—成品出现—废弃物排放”这一系列的生产过程来实现。可以说,自然界成了原料的来源地和废弃物的排放场,从而引起了空气、土壤、水资源的污染。因此,“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生产方式,都仅仅以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效益为目的……利益成了唯一的动力”。[2]最终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冲突和人类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把经济效益的提高建立在牺牲自然界持久发展的基础之上,势必会造成无法预知的后果。尽管太谷玛钢铸造产业给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却吃不消这种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带来的危害。此种粗放落后的生产制造工艺导致在生产的过程中向自然界排出大量的废气、废水以及各种生产垃圾,它们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水,以及呼吸的空气,生活的城市受到了严重的伤害,生态系统中原有的自我净化的能力也受到损坏。这种生产方式的直接后果是经济发展无法持续,间接后果是引起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最后总有一天人类的生存也无法持续。
可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是资本在自然界中的侵吞史和扩张史,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史,工业废弃物的大量排放与倾泻,更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历史。总之,不论是资本主义时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还是山西太谷玛钢厂的环境污染问题都是由于生产方式的内在缺陷所导致的。
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论是人类的肉体、血液还是大脑,都从属于自然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3]自然界先于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它为人类的产生提供了先在的外在环境。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资料来源,在任何时候人类都不可能脱离自然界而存活。比方说:大自然中的水、土、火等物质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来源。人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自然界又依靠人的发展而发展。
自人类社会开始时人与自然的矛盾就已经出现了,发展到现在人与自然的矛盾变成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这种矛盾演变的直接动因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未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盲目地掠夺、破坏大自然,盲目崇拜 “技术万能”,致使主体能动性极端膨胀,违背了客观规律,从而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它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失衡,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发展趋势不断尖锐化。马克思警告说:“不以伟大的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4]以玛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为例,生产者为了节约成本并不引进废水处理系统解决废水排放的问题,而是在工厂的后院挖大坑,把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生产废水排放在其中,废水渗透到农田中被农作物吸收,农作物又被人类食用,可以看出这种盲目的生产实践行为对人类的健康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危害。这种做法,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马克思在 《资本论》这部著作中对英国泰晤士河的污染状况作了分析,他指出:“在利用这种排泄物方面,资本主义经济浪费很大,例如,在伦敦1450万人的粪便,就没有什么好的处理办法,只好花很多的钱来污染泰晤士河。”[5]由此可以看出,这种 “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是在自然界再也无法承受人类实践活动的情况下才开始治理、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它属于典型的 “亡羊补牢”做法。太谷县委、县政府为防止县域的生态环境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采取强力措施对其进行整合治理,强制关闭了一些无序经营的小厂房。并且太谷县还组建了山西玛钢治理中心,有效解决了无序竞争的问题。
在马克思的生态思想中,环境污染问题是在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也只能通过人类实践活动加以解决。人类实践活动可以建设、维护、美化、优化环境,也可以破坏、浪费、掠夺、恶化环境。玛钢生产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异化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不协调甚至对立,其根源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人的异化、人与社会的异化现象。[6]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还是社会存在物。人如果脱离了社会就不可能成为现实的人,只能是作为自然的存在物而被动存活在自然界中。社会是从自然界中演变、发展而来的,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种存在形态。自然界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人类社会,而社会产生的现实基础则是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7]马克思认为:“人并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以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8]在社会关系建立发展起来后,人既要与自然界发生关系,也要同人类社会发生关系。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矛盾,那么人与社会之间同样有矛盾存在。
在马克思所著的 《资本论》中,用大量的篇幅叙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工人的悲惨遭遇,是受生产条件、生活条件等方面影响的,有力地控诉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马克思还针对资本家贪婪和唯利是图的本性,分析了环境污染的阶级根源。他认为,由于资本家只盯着经济效益和高额利润,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竞争力,根本不舍得把资金用于工人生存环境的改善上,这就势必导致自然环境加速污染。事实上,资本家对工人生存环境的冷漠是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状况完全一致的,是同一个过程的两种表现形式。[9]20世纪90年代,在玛钢厂工作的工人也同样受到了生产条件的影响,他们长期在工厂中从事生产活动,细小的粉尘时刻都在侵蚀着工人的呼吸道系统,患呼吸疾病的人数非常多。人与自然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演化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
人与社会的矛盾,主要是现实的人在从事生产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虽然工业生产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但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如果只用于经济效益,就必然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严重破坏自然环境,与此同时还会出现人与人之间众多的利益分化以及利益对立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造成人与社会矛盾的直接原因。[10]马克思这样说,如果不改善工人的待遇、不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就会加剧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对立。同样,山西太谷玛钢厂如果不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不引进先进的新型环保的生产设备,只会加剧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最终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006年,县政府就出台了《关于促进铸造产业技术进步的意见》,通过政策引导,推动铸造业的发展。太谷县委、县政府加大扶持和引导企业去劣存优,蜕变升级收到明显效果。特别是2008年,太谷一号冲天炉投入使用,使太谷铸造熔炉水平在节能、降耗、环保等方面步入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关停半数以上环保不达标的玛钢企业,改善了工作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太谷玛钢厂只要坚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坚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减少工业废弃物和改善环境,那么就可以节能、降耗,治理环境污染,太谷玛钢也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浴火重生,雄风再振。
总之,马克思清醒地看到环境污染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扭曲和异化的状况,并认为要解决人与自然相对立和异化的状态,就要从根本上进行社会变革。在他看来,不调整社会结构,不变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中的异化和自然界中的异化问题。[11]所以生态环境问题绝不能仅仅理解为抽象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对立,更为重要的是以人为核心范畴的现实人与社会的矛盾和对立。因此,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与解决人与人的矛盾必须同时进行。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问题,演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的矛盾关系,是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一种极端化表现。人类要想真正地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发展问题。实质上就是变革社会中不平等、不合理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即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的终极目标,也是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有效措施。
[1]鲁品越.资本逻辑与当代现实——经济发展观的哲学沉思 [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03-114.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8.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1.
[5]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17.
[6]刘本炬.论实践生态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7-28.
[7]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 [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55.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
[9]周志山.马克思生态哲学的社会视阈与科学发展 [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5):85-92.
[10]王仕民.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态学前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1):91-100.
[11]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