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社会服务的研究

2012-08-15 00:52王红雨
关键词:体育场馆场馆体育

王红雨

(蚌埠医学院 体育艺术部,安徽 蚌埠233030)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隶属于高校体育产业之中,高校体育产业特征可归纳为三点:福利体育性、业余经营性、消费对象相对稳定性[1]。随着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和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整个教育体制也发生了深刻变革,高等院校的管理和运作正日益步入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目前,由于民众对体育运动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得社会体育场馆资源进一步匮乏,我国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仅为1.03平方米,而另一边却是学校体育场馆相对闲置,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馆普查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我国现有标准场地547178个,其中教育系统有359226个,而高等院校就有25498个,且都是质量和规格较高,面积较大的场馆[2]。在社会体育场馆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联合提出要让学校体育场馆更好地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宏观指导思想。为了满足人民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需求,安徽省也在积极探索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课题。为此,本文以安徽省部分高校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结合经济学、经营管理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来探讨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机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服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等查阅与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和开发利用的文献,了解目前学者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研究现状、发展方向及最前沿的相关理论。查阅国家制定的一些关于我国体育场馆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等以便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权威性说明。

1.2.2 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通过对安徽省21所高校的专家发放问卷,发放的方式主要通过邮寄和现场发放,一共发放35份,回收31份,通过分析有效的为28份,有效率为90.3%。

1.2.3 专家访谈法

到有关高校进行实地访问,向有关专家询问体育场馆的社会化服务状况。

2.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现实基础

2.1 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大力支持体育场馆的社会化

1993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制定的《关于培养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进程的意见》中,提出了体育要“面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的改革思路。这一思路势必要求高校将体育场馆逐步推向市场。1995年国务院颁发的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各种国有体育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利用率。根据这一精神,高校应在不影响教学、训练和群体工作的情况下,向社会开放,为全民健身服务。1999年国家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假期公休日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通知,更加具体和明确地对此提出了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都有明确的相关规定:“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公共体育设施要向社会开放,正确处理好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关系”[3]。在国家宏观政策出台以后,一些省市的体育局、教育厅、财政厅等职能部门联合制定《学校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明确政策保障措施,主动增加开放数量,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公众开放工作。相关文件的出台,为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化经营、向社会有偿开放提供了政策和法规方面的支持。

2.2 社会对体育场馆资源的大力需求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健康的生活方式”越加受到人们的追捧。健康的工作、学习、生活是百姓家庭新的追求。而体育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中的重要内容。高校科学文化氛围、老师的正确指导、学生锻炼的热情激励、宽阔的体育场所、优美的环境,无不吸引广大居民进入高校参加锻炼。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运动卓有成效的开展,健身意识不断提高,体育消费逐年提高,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已逐渐被接受,使得体育人口迅速增加。《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指出:缺少场馆(地)设施是制约我国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4],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场馆场地设施的作用。高校的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将是对群众体育的极大促进,并将有效缓解场馆设施不足的现状。

2.3 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体育场馆的开发和利用

高校体育场馆是国家财政拨款通过高校建成的公共体育设施,承担着明确的社会公益性质,这决定了高校场馆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学校体育教学、课余训练和比赛[5]。然而由于体育场馆的维护费用较大,在高校办学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必须走“以馆养馆”的道路,高校进行有偿开放经营能够有效的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增加一定的经济收入,减少学校的财政负担,同时在市场化运作下能够进行有效的融资,弥补财政投入的不足,提高场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场馆的可持续发展。据调查,尽管安徽省高校有偿开放的对象以校内学生和教职工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90%、80%,但对社会团体和社会开放的比例也较高,达到70%[6],在社会体育场馆资源不足,高校资源相对丰富的情况下全面面向社会开放高校的场馆资源明显的增加了高校与社会的交流,为高校带来较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应。

2.4 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有着巨大的优势

高校体育场馆相对于其它社会场馆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雷历等认为,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在政策、人才、信息、物质和地位这五个方面存在优势[7]。在政策上,国家能在体育场馆投资规划和资源利用上予以明确规定,尤其是《体育法》强调“学校必须按标准配置场地和器材,并不得挪作他用”。在服务项目上,不同体育项目的培训是学校体育产业经营项目的主体内容,开展和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培训、有偿训练及娱乐体育等具有明显优势,是有很大潜力的体育无形资产;在人才上,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教育基地,有着一批相对固定、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体育专门人才,他们是受过良好的体育专业及教育学、心理学培养培训的体育教师和专家,他们具有专业的体育基本知识、运动技术、教学经验和组织能力,有组织、策划、开展大中小体育活动的能力和经验;在信息上,高校体育部是国内外最新体育信息获取、综合利用、传播的主要场所,高校还拥有较为完备的图书资料及档案,因此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在物质上,我国高校拥有相对较先进的体育场馆、设备仪器,拥有部分体育实体,并有国家与学校作后盾,有一定的资金保障。此外,由于高校体育场馆具有公益性特征,在对外开放时收取的费用要比其他经营性的场馆相对低廉,在价格吸引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3.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社会化服务的操作模式

3.1 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和管理从总体看处于一种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状态,无论是公益性开放还是有偿性开放,都没有很好的做到统筹安排、科学管理。通过调查得知目前安徽省高校制定了体育场馆管理制度的仅占42.1%,有一半多的高校体育场馆是在无管理制度可依的情况下使用,这不仅对正常的管理、维护带来困难,也严重阻碍了体育场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为此我们引进战略管理和执行的工具——平衡计分卡,高校体育场馆实用平衡记分卡目的是帮助高校体育馆的管理者就体育馆的使命、远景、长中短期目标及战略行动达成一致,并以此作为一个沟通工具,使体育场馆管理者及工作人员明确各自的责任,以确保目标的实现[8]。平衡记分卡在结构上主要分为财务构面、服务对象构面、内部流程构面、创新与学习成长构面四个维度,为此在场馆管理中我们主要围绕这四个维度对体育场馆管理内容进行设计。在财务构面设计上,处理好场馆的经营收入与公益效益之间的关系。体育场馆的首要任务是完成体育教学,这是一个非财务指标,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目标下,在财务设计上应该主要包括维护场馆正常运转的基本开支,如水、电、通讯及日常办公开支等,场馆设施的维护和器材更新、体育管理人员的工资和预防突发事件的风险资金等。在服务对象上,高校体育场馆应提供满足他们锻炼的时间、器材设施、环境和相应的服务质量等,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当学校教学与对外开放发生冲突时应首先满足学校教学需要,为此场馆管理部门应与学校教务部门进行协商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与对外开放时间,尽量满足教学和对外开放的需要,使二者都能获得较满意的结果。在内部业务流程上,体育场馆的管理应着眼于经营过程的综合改进,围绕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长期目标努力满足客户的需求,不断提升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改进管理方法,更新场馆器材,及时维修场馆器材,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快速、有效的收集相关资讯提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避免同类的竞争,协调好教学与对外经营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满足学校师生教学与训练活动的需要,另一方面不断赢得更多社会个人和团体的参与,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在学习和创新成长上,体育场馆设立创新与学习成长指标体系,健全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场馆管理队伍的建设,促进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3.2 建立行之有效的服务途径

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势在必行,可是开放之后最先与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开放。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在寻求学校场地以何种形式、何种条件开放才能使学校和居民双赢的有效途径。首先高校聚集了大量在体育专业方面的人才,可以根据教师的作息时间把教师所专长的方向与场馆开放的内容相结合,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举行各类夏、冬令营、规定时间开放场馆、学校与社区联赛、派员指导、组织社区开展各项竞赛,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地利用高校优秀的教师资源,提高服务质量,而且加强了对健身者的指导,使其学会科学健身的方法;其次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从时间和空间上挖掘场馆资源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经济效益。例如冠名权运用它既不会影响教学,又不需要资金的投入,还能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来解决体育设施的损耗。积极主办或承办各种体育活动,也可以冠名或吸引体育赞助。此外还可以加大营销的力度,做好宣传工作,以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体育消费者。如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以让一些商业活动介入,如产品展销、计时租借体育运动器材等。此外,搞好各类创收活动,以体养体,有效地促进学校体育运动,带动学校体育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在组织形式上,选择以俱乐部的形式开展既有组织规范,又能宽松自如的群众健身活动,在运作和管理方式上呈现因地制宜、多元多样的特点。

3.3 健全安全保障机制

安全问题是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最大瓶颈之一,学校体育场馆在开放过程中涉及到民众人身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等问题,因此,学校应该实行投保制度、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巡视检查制度,构建立体化的安全保障机制。第一,引进保险机制。学校每年向保险公司交纳一定的保险费,学校也可以和保险公司签订合同,由保险公司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提供专项责任险。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期间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则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太平保险是国家体育总局的合作单位,负责场馆保险,并根据学校对外开放的体育场馆类型,划分了不同的风险等级;第二,建立应急机制。学校应制定体育场馆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及灾害的应急机制及人员的疏散办法,并张贴在醒目的地方,让广大学生及来校健身者知道出现自然灾害、严重的运动损伤时的处理办法。体育场馆管理者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应该按照有关应急办法及时组织体育场馆内的人员疏散,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员、财产安全;第三,推动联合保卫机制。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以后,进入学校体育锻炼与休闲的人将大大增加,人群也较为复杂,出现安全问题的机率较大,学校要和体育局、公安局、消防所等部门积极配合,对每所学校的体育设施、消防安全及治安隐患等进行深入检查,为学校开放体育场馆的安全起到保护作用。

4.结语

安徽省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尽管经济发展速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经济底子薄弱的现实情况使得在全民健身场地、器材的投入方面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求,而安徽省又是一个教育大省,省内有众多高校,高校内丰富的体育场馆和人力资源急需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撑下,在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下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对社会开放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通过深入分析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利用平衡记分卡作为战略工具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并根据社会需求建立行之有效的服务途径,同时为了保障校园的安全,必须健全高校场馆服务社会的安全保障机制,解决高校场馆对外开放后的后顾之忧。

[1]于平.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加快发展高校体育产业[J].湖北体育科技,1996.

[2]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网[OL].2005,(3):39-41.

[3]冷迎辉.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有偿开放的思考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6):25-27.

[4]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4).

[5]于洋.吉林省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东北师范大学,2006,(1).

[6]王红雨,杨毅.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与有偿利用研究[J].当代旅游,2010,(12).

[7]雷历.体育场馆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J].山东体育科技,2000,(12).

[8]胡邦晖.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4).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场馆体育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2016体育年
场馆风采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