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与美日贸易摩擦的异同及启示

2012-08-15 00:52
关键词:中美摩擦出口

南 楠

(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 成都 610100)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美贸易额由1977年的2.7亿美元,上升到了2011年的4467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创历史新高。美对华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关口,达到1222亿美元,同比上升19.6%。①中美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环境变幻莫测,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由此引发的中美贸易摩擦逐年增多。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增大成为美国对中国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实施配额制,要求人民币升值等问题的重要借口之一。美国商务部今年5月初才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征收31.14%~249.96%的高额反倾销税,这是美国针对华产品发起的又一起贸易救济行动。无独有偶,从上世纪50~90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增长,日本对美的贸易和经常收支方面由逆差转为顺差,而且日益增大,美日之间也同样存在着旷日持久的贸易摩擦问题。乍看中日两国对美的贸易问题,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美日摩擦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顶峰,中美贸易摩擦则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和日本两国各自在相应的时期对美国的双边贸易顺差都达到了巨大的规模。其中日本在1993年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达到了1310亿美元。中国在2010年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1812.6亿美元,占中美贸易总额47%。其次,中国和日本政府长期鼓励实行出口导向的贸易政策,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长期以来处于高位。本文认真研究美日、中美贸易摩擦的异同,借鉴日本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应对之策。

二、中美与美日贸易摩擦比较

(一)中美与美日贸易摩擦发生的产业不同

首先,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已经是一个工业国家了。80年代中期,日本的单位资本收益率已经超过绝大多数欧洲国家。美日摩擦表现为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直接竞争,即日本不断增长其在美国市场上相关产品的份额和在第三国市场上替代美国的出口。美日的贸易摩擦集中在技术密集型产业,如新兴产业。

目前中国虽然已是全球的一个经济大国,但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②。中国经济还存在效率不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突出问题。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的比重9.5%。③但消费的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占世界25%~40%;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约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中国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有美国竞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即正版的知识产权密集的行业,如电影、音乐、软件和医药。中美之间的直接竞争只局限于美国少数几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比如纺织品行业、玩具业。

(二)中日经济产业政策存在差异

日本和中国都从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中迅速提高了生产效率。日本主要通过专利协议获得技术,而中国主要通过FDI(外国直接投资)。FDI被认为是更合理、更有效的利用外资形式。FDI成为中国技术转移的主要渠道。中国通过FDI和深入参与全球垂直分工和这些国家的经济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在与中国的贸易摩擦过程中,美国可供选择的政策受到了很大限制。商务部2011年初公布的数字显示,2010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2010年全国非金融领域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406家,同比增长6.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创历史最高水平。而日本在1986年的FDI存量是70亿美元,与GDP的比值为负。即使到2004年,日本的FDI存量也只有970亿美元。

(三)美国对中美、美日贸易摩擦的处理存在差异

在面对始于70年代的美日贸易赤字和始于90年代的中美巨额的双边贸易赤字时,美国采取了各种政策和措施,包括“自动”出口配额限制、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政策来减缓中日的出口产品在美国市场上的扩张速度,但力度和范围却存在着不同。第一,美国要求多数日本的出口产品实行“自动”出口配额,而对中国只针对纺织品和服装。第二,反倾销是美国处理与中国和日本贸易摩擦的主要措施,但美国对日本的反倾销措施在1985年后随着日元的升值而逐渐减少。而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即使从2005年人民币不断升值起一直都没有减少,近年来还有不断上升趋势。

三、对比分析的经验启示

(一)构建三位一体有效的应对贸易摩擦的体系

日本在应对贸易摩擦中,政府、企业和行会紧密协作,在规范公平贸易秩序、实时调整外贸战略以及构建有效贸易摩擦预警机制等方面发挥各自职能,形成了一套政府支持配合、企业主为、行会协调、多层次分工协作的应对贸易摩擦的有机体系。

面临现状,中国借鉴日本的经验。首先,政府给企业提供政策导向与支持。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从贸易摩擦的预警、规避到应对等各个环节,日本政府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用关税杠杆、许可证制度和配额等手段,严格限制污染严重、高能耗的产品出口。其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应对贸易摩擦中的桥梁和协调作用。行业协会了解产业国际动态和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及时向涉案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避免企业各自为政的出口行为。在联合出口企业对外提起贸易摩擦诉讼和应诉等各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发挥充分发挥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主体作用。如果一旦发生他国贸易指控和调查时应该大胆的积极应诉,善于利用国际贸易法律法规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利益。

(二)在贸易摩擦中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

贸易摩擦比较集中的产业通常都是出口增长迅猛的产业。日美之间出现贸易摩擦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弱,而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在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日本是通过产业技术革新,开发新的产品,增加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来实现出口额的增加。后金融危机时代,善于抓住产业技术革新机会的国家,往往是在大变革大发展中率先复苏并在下一轮经济发展中占据制高点的国家。比如目前中国的纺织行业也进入到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的阶段,如果不努力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的质量与效益,其国际竞争力将会在不断增加的贸易摩擦面前逐渐消失。

产生贸易摩擦比较频繁的产业通常都是该国比较优势集中的产业。日美20世纪50~80年代相继在纺织品、彩电、钢铁、机床、汽车产业出现了贸易摩擦。这在表面上看是日美贸易摩擦不断扩大,但深入地分析可以发现日本在贸易摩擦中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利用外部力量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以低劳动力成本、低价和牺牲环境为代价去开拓国际市场已变得不可行。当前中国国内大力培养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该产业领域的货物、服务出口,发挥产品高附加值的优势,延长货物贸易的价值链,减少贸易摩擦的借口。

(三)积极开拓国际新兴市场

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造成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是出口市场的单一和过于集中。借鉴日本的经验,力求分散出口市场,积极开拓国际新兴市场,加强对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一些新兴市场的纵深开发。根据各个产业的发展特点不同,国际市场开拓也不相同。例如,对于开拓发达国家市场来说,应重点支持对市场准入条件要求较高,并且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行业,如新能源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对于发展中国家市场,应立足于能充分发挥中国比较优势的产业,比如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等行业,能满足对方国家迫切的需求。

(四)借鉴日本贸易谈判的应对经验

由于技术的传递和扩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状况和获利能力在发生变化的,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变化。在与美国贸易摩擦的长期谈判过程中,日本经常将谈判的期限拖延得很久,在这段时间中就基本上完成了产业承接和转移。比如上世纪60年代,美国提出日本必须限制纺织品出口,美日间经历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纺织品贸易谈判,直到70年代的时候,美日终于签订协议。但那时日本已经研制生产的都是电视机、汽车了,纺织品在日本已经是一个夕阳产业了。因此,我们应重视贸易谈判策略在应对贸易摩擦中的作用。

注 释:

①数据无特殊说明均来源于商务部。http://www.mofcom.gov.cn/。

②国家统计局发布2010年度经济数据:2010年中国GDP比上年增长10.3%IMF2010年发布的数据。中国人均GDP 3600多美元,世界排名99位。

③最新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1]朱励.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J].商业经济,2010,(1).

[2]赵书晓.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经贸的影响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12).

[3]于永达.美日贸易摩擦及各自的对策[J].当代亚太,1999,(10).

[4]王力平.日本学者对美日贸易摩擦的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1994,(4).

猜你喜欢
中美摩擦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干摩擦和湿摩擦的区别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神奇的摩擦起电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条分缕析 摩擦真相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解读摩擦起电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