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慈善责任的伦理分析*

2012-08-15 00:44刘佳林邹海贵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慈善伦理责任

刘佳林,邹海贵

(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 421001)

企业慈善责任是企业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最高境界。本文对企业慈善责任定义为:企业基于主观意识,自觉选择向与其无利益关系的人或组织提供无偿社会救助和社会援助的一种道德承担,这种道德承担是社会所倡导、公众所期望的,企业慈善责任属于企业社会责任中超越底线的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构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我国企业慈善责任建设的伦理价值

(一)现代社会分配正义的重要补充

目前,我国的贫富差距悬殊,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既需要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需要慈善来补充。按照分配主体的不同,分配可以分为一次分配、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其主体分别是市场、国家和社会。一次分配主要靠经济制度调节,二次分配主要靠社会制度和政策调节,三次分配主要靠道德调节,主要指基于人道主义和人们慈善、仁爱基础上的道义性分配,而三次分配主要表现为社会慈善救助。企业充分履行慈善责任同样可取到三次分配的功能,弥补政府能力的限度。因企业在社会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其拥有丰富的资源,特别是经济效益好的大中型企业,理应对在社会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或群体进行补偿和慈善捐助,从而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所以,企业慈善责任能够矫正一、二次分配的不足,弥补政府能力的限度,可起到缩小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最终形成一种制度正义精神与慈善伦理精神和谐共存的伦理道德生态。”

(二)彰显“企业公民”的伦理责任

“企业公民”是指一个公司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经营实践、运作和策略相整合的行为方式。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是企业生产的土壤。这就要求企业在享有社会提供的条件和机遇的同时,也应该用符合伦理、道德的行动来回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企业公民”这一概念蕴含着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期望,意味着企业作为社会的公民,应承担对社会及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和义务。如: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和为社会发展作贡献、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同经营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关注环境和社会公益事业等等。作为“企业公民”企业首先要把经济本职工作做好,确保企业遵纪守法经营,而不仅仅是为了行善。实际上,评价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和长远追求就主要是考察其能否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和成熟离不开以企业为主体的广大社会团体的推动和支持。因为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部分,相对于个体公民更有能力和资源参与慈善。更重要的是,企业最终还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他们所获得的利益远远超过个体公民,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企业更应该承担这个“取之于社会,反哺于社会”的责任,以彰显“企业公民”的伦理责任。

(三)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企业伦理文化建设

追求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企业的战略目标,而企业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慈善责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企业通过积极主动的履行慈善责任可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同时在利益相关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与形象,可获得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同感,同时变相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其次,企业积极主动地承担慈善责任可获得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感且能促进企业伦理文化的建设。伴随着社会、公众对企业信任感的增强,可以使企业的社会运行成本大大降低,而积极主动地承担慈善责任又可促使企业伦理文化的形成,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还能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企业当中来,从而更为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效率。再有,企业积极主动地承担慈善责任可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特别是社会或企业面临危机时,企业平时或特殊时期对慈善捐赠的积极主动表现所积累的关系资本便可为企业在风险中经营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企业伦理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不同的理念碰撞而形成的火花。其与企业实际相融合,具有独特性,是企业的一种软实力。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深化与拓展,社会责任已上升到企业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把社会责任与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参与社会,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同时促进企业伦理文化建设。而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全体员工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管理者运用企业伦理文化可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我国企业慈善责任建设的道德原则

(一)自愿原则

自愿原则是企业慈善责任建设的首要原则。社会成员的仁爱、互助之心是企业履行慈善责任的道德基础。个体出于仁爱之心、人道主义精神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各种帮助或做出捐赠行为,并非履行法定义务,因为法律上没有也不应该有相关的强制规定。慈善捐赠这种利他行为是个体道德修养或素养的体现,是一种由捐赠人自主实施的道德行为,不得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如果违背自愿原则而加以强制,就会违背慈善本身的伦理基础和客观规律,导致慈善责任履行的异化和慈善事业的萎缩。企业处于创业期时,更多的资源用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可全员参与慈善主题活动来履行企业的慈善责任,如社区志愿者活动;在发展期则进行产能扩张,规范建设等,可适当参与慈善活动,如有计划的慈善捐赠活动;而到了成熟期,业绩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为了提高顾客忠诚度及品牌的知名度,可积极履行慈善责任,如企业战略性慈善捐助、成立慈善基金会等;进入衰退期,企业的经营已经不畅,资金流等出现困难,为求自保,很难有精力履行慈善责任。

(二)量力而行原则

企业是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企业应在扶贫济困、救灾、赈灾中挺身而出,尽心尽力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但是企业规模有大小,实力有厚薄,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在竞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在各个方面资源都比较匮乏尤其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生存成为第一要务,而满足慈善责任的成本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这对本身就已经资金拮据的小型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再加上企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追求利润,为员工带来福利,并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的职能使企业不可能无所顾忌地将其所创造的全部利润甚至全部物质财富都用于慈善捐赠,在严峻而又现实的生存压力面前很难去谈论慈善责任,只有在企业规模、实力增强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量力”决定慈善捐赠的比例,真心实意地履行企业的慈善责任。

(三)互利共赢原则

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社会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企业与社会双赢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企业在履行慈善责任时应将慈善捐赠行为与生产经营活动融合在一起,既达成企业经济利益目标,又提升企业自身形象与声誉,且增进社会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真正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结果。互利双赢原则是一种把企业慈善责任置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而形成的现代企业发展理念。互利双赢原则的策略性企业慈善行为可让社会公众产生“晕轮效应”,即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让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服务等产生信赖,于是潜在顾客就转变成了现实顾客。在某些条件下,对慈善责任的承担会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市场声誉、节约外部管理成本、无形中拓展企业的市场而增加产品的销售额获得市场“占先”优势、促进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这完全是一种互利共赢战略。

(四)诚信原则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重要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比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更为重要。企业把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对形成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迈向卓越具有重大意义。企业诚信,不仅是社会和公众对企业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立足之本,更是和谐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是企业和企业家价值观念和人格魅力的展现。因此,诚信对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及和谐社会构建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背信是祸,诚信是金”,企业在履行慈善责任时必须遵循诚信原则。在当今社会,企业面临诚信危机的考验,如食品安全问题、慈善“诈捐”行为等给社会、公众带来伤害。企业讲诚信可为企业赢得更多发展机遇,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其信誉度也会不断提高;但企业失信于社会、公众,其必陷入窘境难以长期发展与壮大。

三、我国企业慈善责任建设的伦理路径

我国企业在履行慈善责任方面近几年的表现不错,特别是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挺身而出,积极、主动地履行“企业公民”的伦理责任、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其中有政府、企业、慈善组织、公众传媒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企业慈善责任建设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强化企业的慈善责任理念、优化企业慈善责任建设的伦理环境二个方面来构建我国企业慈善责任建设的伦理路径。

(一)强化企业的慈善责任理念

慈善意识是企业履行慈善责任的伦理动因,因此,培育企业自主自愿的现代慈善意识,实现企业从被动行善到主动行善、从传统捐赠向战略性企业慈善捐赠的转变,对构建我国企业慈善责任有着重要的意义。构建我国企业慈善责任建设路径首要解决的就是理念层次的问题,必须从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提升企业家的慈善责任理念以及倡导理性的财富观念等方面来强化企业的慈善责任理念。

企业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责任承担的主体。首先,企业履行慈善责任带有很强的道德意味,所谓道德意味,也就是说企业有做一个良好的企业公民(corporate citizen)的责任,并且“做正确的事”。其次,企业履行慈善责任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从思想观念上强化企业慈善责任意识,这对改变目前企业履行慈善责任的被动现状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只有慈善责任意识已经自觉地融入到企业日常活动中,才能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所预期,相应地,企业的社会价值才能得到承认,企业可持续发展才能够进一步得以实现。

企业家作为企业里的灵魂人物,他们的行为对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倡导企业家正确的财富观念,树立对财富感恩的和回报社会的态度,在尊重和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基础上弘扬社会公平和正义,转变传统的财富观念,倡导现代理性财富观,真正做到以合法的方式获取财富,以利己、利人和利社会的方式使用财富,企业家们才能够在财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二)优化企业慈善责任建设的伦理环境

企业履行慈善责任与外部环境紧密相连,舆论宣传氛围、企业均衡发展、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各种慈善政策法规的健全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作用企业履行慈善责任的广度和深度。所以,优化企业慈善责任建设的外部伦理环境是企业积极、主动参与慈善,融入社会的必要条件。

为促进企业更好履行慈善责任要从政府、企业、慈善组织、公众传媒等多个层面统筹规划,首先,政府层面:要尽快完善慈善法律体系,修改公司法、企业、个人所得税法等法律法规中与慈善捐赠相关的条款;健全慈善事业的准入、评估和监督机制,简化社会团体、民办非盈利组织和基金会的登记手续;鼓励企业和个人以自己的名义成立私募基金会,发挥私募基金会在公益慈善事业中的主体作用,为企业履行慈善责任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其次,企业层面:普及企业的慈善责任意识,特别是企业家的慈善责任意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为企业更好的履行慈善责任提供保障。再次,慈善组织层面:要引入市场竞争,减少行政措施,大力促进公信力建设,加强自律与他律,激励企业参与慈善活动,实现企业与慈善组织的双赢,打造专业人才队伍,更好的为慈善服务,实现慈善活动的良好经营。最后,公众传媒层面:正确引导慈善理念,为企业慈善营造良好氛围,积极宣传企业慈善行为,发挥舆论导向、监督的职能,促使更多的企业履行慈善责任。

我们坚信,随着经济的发展、政策法律的健全、慈善理念的深入、企业慈善责任建设伦理环境的优化,慈善机构公信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加入慈善行列,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成为慈善家,企业真正成为社会责任、慈善责任的承担主体。

[1]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何建华.分配正义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廖申白.伦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

[4]邹海贵.论现代社会救助正义与慈善伦理生态的构建[J].道德与文明,2011,(5).

[5]周祖城.走出企业社会责任定义的丛林[J].伦理学研究,2011,(3).

[6]米长亮.我国企业慈善责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慈善伦理责任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慈善之路
慈善义卖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期望嘱托责任